在宇宙中充滿了未知和傳說,人類的腳步還未踏出太陽系,但是人類目光我國FAST射電望遠鏡已經在銀河系中探測已經衝出太陽系。對於太陽系中的巨人木星,有著太多的傳說。木星在中古古代稱為太歲星,在希臘傳說中木星是主神宙斯的化身。還有關於木星的種種謎團,它上面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的基地、它是怎麼形成的、它上面有沒有水的存在、木星的大氣到底是怎麼回事、木星有巖石核心嗎、木星那強大的磁場到底來自何處、木星怎麼也有和地球相似指出極光呢等等。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以後也會有中國的「嫦娥」「玉兔」宇宙探測器造訪這個巨人了解它探索它將能給我們人類揭開什麼樣的謎團。
木星是太陽系中第一個誕生的星球,也是太陽系中個頭最大的行星,木星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中的第五個行星,距離太陽有5.2AU,其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它們的氣態物質密度隨深度的變大而不斷加大。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的高層大氣是由體積或氣體分子百分率約88-92%的氫和約8-12%的氦所組成。由於氦原子的質量是氫原子的四倍,探討木星的質量組成時比例會有所改變:大氣層中氫和氦分別佔了總質量的75%及24%,餘的1%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氣、氨以及矽的化合物因此木星表面有紅、褐、白等五彩繽紛的條紋圖案。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氫、氖、氧、磷化氫、硫等物質。大氣最外層有冷凍的氨的晶體。木星上也透過紅外線及紫外線測量發現微量苯和烴的存在。木星的成分絕大部分是氫和氦。木星離太陽比較遠,表面溫度低達攝氏零下150度,木星內部散放出來的熱,是它從太陽接受的熱的兩倍以上,所以如果木星只靠太陽的熱來加溫,表面溫度還會再低20度。
木星的表面是由液態氫以及氦所組成的,在深入地心為液態的金屬氫,其核心為一個巖質的核,約有地球的兩倍大,十倍重。木星擁有非常大的磁場,表面磁場的強度超過地球的10倍。木星的磁氣圈分布 圍比地球磁氣圈的 圍大上100多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磁氣圈。由於太陽風和磁氣圈的作用,木星也和地球一樣在極區有極光產生。木星也有環,只是遠遜於土星的環,據從地面進行光譜觀測的結果顯示,木星薄環的成份可能是巖石(矽酸鹽類),寬度超過十萬公裡。木星擁有超過61顆衛星 ,是太陽系中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其中靠近內側的地方有4顆特別大。從靠近木星的一端數起依序為:伊奧、歐羅巴 、加尼美德、卡利斯託,是由物理學家伽利略最早發現的,又稱為伽利略四大衛。有的衛星甚至比水星還大。
木星的大紅斑位於南緯23°處,東西長4萬公裡,南北寬1.3萬公裡。探測器發現,大紅斑是一團激烈上升的氣流,呈深褐色。這個彩色的氣旋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大紅斑中心部分有個小顆粒,是大紅斑的核,其大小約幾百公裡。這個核在周圍的反時針漩渦運動中維持不動。大紅斑的壽命很長,可維持幾百年或更長久大紅斑的豔麗紅色令人印象深刻,顏色似乎來自紅磷。風暴通常都發生在巨行星大氣層的湍流內,木星也有白色和棕色的鵝蛋形風暴,但較小的那些風暴通常都不會被命名。白色的鵝蛋傾向於包含大氣層上層,相對較低溫的雲。棕色鵝蛋形是較溫暖和位於普通雲層。這種風暴持續的時間可以只有幾個小時,也可以長達數個世紀。
木星留給我們人類太多的謎團,木星的年齡甚至比我們的母星球地球還有大。木星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它在太陽系太特立獨行了,眾多「月亮」環繞這他。它特殊的環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研究它能給我們人類關於太陽系的起源,太陽系生命的起源,各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角色到底什麼樣的,能給我們人類指明的方向到底是什麼。研究和探尋木星也是人類必經之路。這些還需要全世界一線的科研人員以及科學家的不懈奮鬥,隨著我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投入使用,一定會給人類反饋一些重大的宇宙歷史事件,中國在太空航天事業的崛起必定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