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宴飲時會用「龍涎」防暑降溫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古人宴飲時會用「龍涎」防暑降溫

  現在大家聚在一起吃個飯喝個酒,都會往空調屋裡一坐,優哉遊哉。那麼在古代,炎熱的夏季,人們宴飲時,是怎麼防暑降溫的呢?

  我們知道,早在先秦時代,我國的集市上就有了飲食店,《鶡冠子·世兵》說:「伊尹酒保,太公屠牛。」《古史考》也說:「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與此同時,我國也有了冬日取堅冰藏之,供夏季取用的做法,冰當然是古人宴飲時的主要降溫原料。如今考古發現的東周凌室遺址和北魏時的冰殿遺址,都是這方面的明證。其中的冰殿遺址就是在洛陽魏故城西北部的一座夯土臺上發現的,它就是北魏帝王避暑宴飲的最佳場所,這也為古人開的大酒店和家庭宴飲,起到了很好的啟示作用。

  當然,能在冰殿上吃飯的,肯定不是一般老百姓,除了帝王之外,就是那些手握重權的大臣了。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代楊國忠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就是還有穿著棉衣赴宴的,當時的降溫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冰在古代,畢竟是一種奢侈品,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享受的。夏季宴飲時降溫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搭建涼棚也不失是一種實用有效的方法。還是《開元天寶遺事》上說的,「長安富家子劉逸、李閒、衛曠,家世富豪,而好待士,每至數伏中,各於林亭內植畫柱,以錦結為涼棚,設坐具,召長安名妓閒坐,遞請為避暑會,人皆羨慕」。更有甚者,還有設水室洞房的,就像《消夏部》上說的,「魚胡恩有洞房,四壁爽安玻璃板,中貯江水及萍藻諸色魚蟹,號魚藻洞」。

  這有點巧設佳境,改善飲食環境,讓人有心靜自然涼的味道。這在古代的酒店中也是普遍運用的。據《東京夢華錄》和《夢梁錄》記載,不論是汴京還是臨安,酒樓食店的裝修都極其考究,大門有彩畫,門內設彩幕,店中插四時花卉,掛名人字畫,這個時候再增設上降溫的冰盆,會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清涼感覺。

  還有,就是在炎熱的夏天,古人也多採用進涼食用涼物的舉措。據《清異錄·饌饈門》記載,唐敬宗宮廷中有一種「清風飯」,「用水晶飯、龍睛粉、龍腦末、牛酪漿調,事畢,入金提缸,垂入冰池,待其冷透供進。唯大暑方作」。這麼高級的涼食,也只有皇親國戚才能吃得起。《雲仙雜記》中也說:「房壽六月召客,坐康竹簟,憑狐文幾,編香藤為俎,刳椰子為杯,搗蓮花制碧芳酒。調羊酪造含風鮓,皆涼物也。」

  至於用涼物,就是運用科學的手段,達到防暑降溫的目的。在《杜陽雜編》中就曾經說到同昌公主宴客時的奇特方法。公主有一天在廣化裡宴請賓客,儘管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餚,可由於天氣太熱,客人們都難以下咽。這時公主讓人取來澄水帛,以水蘸之,掛於南軒,冷得滿座人都想多穿點衣服。那薄如蟬翼,輕細透亮的澄水帛上浸的就是龍涎,古人說的龍涎,其實就是我們今天可以制龍香的一種鯨的分泌物,它有防暑降溫的功效。

  古人宴飲時最常用的工具當然還是扇子。這個被稱為「搖風」或「涼友」的降溫寶貝,既可自扇也可讓美人站在旁邊代扇,達到「扇不清涼人自涼」的最佳效果,省電又環保。為了節省人力,漢代丁緩還發明了「葉輪撥風」的納涼工具。據《西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做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到了唐代,出現了綠色環保的「空調房」——涼屋。涼屋依水而建,利用水車的原理將涼氣送入宴飲的室內;還有的乾脆將水送到屋頂,製成人工水簾,讓宴飲的屋子形成一個自然的水簾洞,人們便一下子涼爽起來了。

  明代人每逢夏天,還在廳堂中挖幾口井,然後蓋上鏤空的鐵蓋子,鋪上墊子,坐在上面宴飲。這種方法不但簡單而且環保,一家人坐在上面吃飯,既清爽無比,又其樂融融。

  不論何時何地,人們在夏天宴飲時為了防暑降溫,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總之,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翻開歷史看看,歷朝歷代的防暑降溫措施,都曾效果顯著,風行一時。

  插圖 艾姍姍 J231

相關焦點

  • 新聞熱詞:「防暑降溫補貼」的英文說法
    按規定工人將能領到防暑降溫費,然而調查顯示,大部分建築工人居然不知道防暑降溫補貼為何物。請看《中國日報》的報導:Beijinggovernment doubled thehigh temperature subsidy.
  • 快來看看洛陽王城公園的動物們是怎麼防暑降溫的吧
    ,當體溫升高時,耳朵會大量充血,不停地扇動,幫助散發體內的熱量,從而降低體溫。到了晚上,駱駝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降下來。當氣溫超過35℃時,如果找不到天然的水來降溫,它們就用自身的水來降溫:不斷地用舌頭舔自己的前爪,靠口水的蒸發讓體溫降下來。
  • 「炎值」爆表 防暑降溫技能你需要Get
    那麼,人在高溫天為什麼會熱暈、中暑,要怎麼防暑降溫,中暑後該如何急救?這些知識點與技能,你統統需要get!人為什麼會中暑?主要原因:高溫高溫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出現障礙,產熱大於散熱,體內熱量蓄積過多,引起循環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產生中暑症狀。
  • 夏季高溫期間 防暑降溫和職業病危害防控不可少
    在夏季高溫天氣和高溫作業環境下,勞動強度高,熱輻射強度大,有機溶劑容易揮發,職業病危害因素活躍,防暑降溫和職業病危害防控不可少。  近來,記者在各地走訪時發現,一些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職業健康防護意識薄弱,只是簡單地通過打開空調、關閉工作場所門窗及通風設施進行降溫,容易導致工作場所通風不暢、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蓄積、濃度升高,對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 吹空調、吃果冰、玩冰塊……成都動物園內大小動物「花式」防暑降溫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吳聃 攝影報導三伏天熱得不行,動物園裡的大小動物們如何防暑降溫?大熊貓身旁放置了大冰塊降溫。飼養員說,他們天氣熱時他們會把空調打開,調到23度、24度左右,讓大熊貓們玩好、休息好、睡好。上述負責人介紹,從今年4月開始,動物園就啟動了動物防暑降溫工作,其他措施還包括安裝遮陽網以及啟用噴淋設施、泳池等,將持續到10月左右。高溫時期,成都動物園裡,三四十公斤一塊的冰塊,每天就要用掉七八十塊,每年用於動物防暑降溫的開支達到30多萬元。
  • 廣州戶外體感溫度今天最高或達41℃ 注意防暑降溫
    廣州戶外體感溫度今天最高或達41℃ 注意防暑降溫金羊網  作者:張愛麗  2019-07-18 18日,廣州酷暑炎熱,戶外體感溫度最高可達41℃左右,午後有雷雨,並伴有7-8級短時大風和雷電。
  • 防暑降溫,看古人的「藏冰」文化
    古人的防暑措施,其中一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冰塊來降溫。只是古時候哪裡像現在這樣,有冰箱,也有冷庫,還有專門的製冰廠。古人的條件,比現在可差了不止一點半點。然而,我們的祖先卻也有他們的聰明才智,其中一個就是藏冰。在夏朝曆書《夏小正》裡,就開始有了古人藏冰的記載,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比我們想像的要早得多。
  • 何物龍涎
    阿波羅11號在地面時龍涎香於《陳氏香譜》有載:  葉庭珪雲龍涎出大食國其龍多蟠伏于洋中之大石臥而吐涎涎浮水面人見烏林上異禽翔集眾魚遊泳爭之則殳取焉然龍涎本無香其氣近於臊白者如百藥煎而膩理黑者亞之如五靈脂而光澤能發眾香故多用之以和香焉潛齋雲龍涎如膠毎兩與金等舟人得之則巨富矣溫子皮雲真龍涎燒之置杯水於側則煙入水假者則散嘗試之有驗
  • 龍涎禪茶
    龍涎禪茶是五月茶樹的小綠葉蠶吸食後產生自然發酵的茶芽所製成,它具有獨特的蜜香和水果香,甜香果香濃鬱,茶湯晶瑩透亮,故取名為龍涎禪茶。龍涎禪茶中的花青素成分較高,花青素屬於生物類黃酮物質,最主要的生理活性功能是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此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化心臟功能。
  • 遠徵龍涎果有什麼用 遠徵龍涎果
    導 讀 遠徵龍涎果更新了,那麼遠徵龍涎果有什麼用?今天九遊小編給小夥伴們帶來了遠徵龍涎果介紹。
  • 海南高溫天氣將持續至10日 氣象部門提醒加強防暑降溫
    預計,海南省本次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至10日,相關部門應加強防暑降溫工作,合理安排好生產生活。根據海南省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資料統計,5月1日至5日,海口、臨高、瓊海、澄邁、定安、儋州、屯昌、白沙、瓊中、昌江和樂東共11個市縣出現了1~4天的高溫天氣過程(日最高氣溫≥35℃)。高溫預警。
  • 合香筆記——龍涎沉香
    我一直以來都想在香品中加入龍涎香,龍涎在合香裡的種種功用令我心神嚮往。
  • 《龍涎》——中國首部龍涎香專著出版
    上品龍涎的價格要遠遠高於黃金,古代的皇帝甚至為了求得長生之術而苦苦追尋上好的龍涎香。其它國家的宮廷貴族、王侯將相們,也常常會將龍涎香作為一種長生之物、寶貝、收藏品,以不菲的價格廣為收購。以兩者巨大的體型,即便是大海也會攪出一番驚濤駭浪出來。大王烏賊——《龍涎》國外擱淺的抹香鯨(圖片來源:Andy Butler/bbc.com)因此,龍涎香在阿拉伯等地區常常象徵著財富和好運。
  • 日本氣象廳:或迎來酷暑 望做好防暑降溫
    據該預報,從3月份起,日本南面的暖溼氣流將會較容易地持續進入日本,這將導致該國3月至5月的平均氣溫較往年偏高。此後,6月至8月的前半段為梅雨期,除衝繩和奄美地區外,日本全國的降水量估計與往年持平;從夏末開始,由於來自太平洋的高氣壓在本州島附近的勢力增強,日本全國估計會與往年一樣出現高溫天氣。
  • 冰敷3個位置速效降溫防暑!
    如此高溫天氣,在室外活動和勞動的人身體內的水分會迅速蒸發,高溫是影響一個人健康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待著就會引發熱衰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暑!中暑到底是什麼樣子?你了解過嗎?中暑了又該怎麼辦?什麼是中暑?
  • 龍涎,枕古夢入眠:20.5.1是款叛逆的香
    關於龍涎寫過不少內容了(參考《舊月樓臺,海塵吹滿——1811龍涎線香與「龍的復活」》、《何物龍涎——龍涎香小考(上)》、《何物龍涎——龍涎香小考(下)》《1811龍涎線香預售:龍與少年遊》……),可即便如此,每次接觸它的時候,我仍然會覺得奇妙。它在所有動物香中,來源最為神秘。
  • 動物防暑每天吃掉900斤西瓜
    昨天,記者實地探訪北京動物園發現,為降溫,動物們每天可以吃掉900斤西瓜。其中,熊貓、北極熊、棕熊等動物,還喝起了綠豆、白糖及固體果珍飲料。」  北極熊   每天都可吃「冰棍兒」  昨天下午1點30分,記者來到北京動物園,當時的氣溫將近33℃。高溫炎熱的天氣,讓人不停地出汗。當記者踏進北極熊館時,一進門就感受到冷風機吹來的涼氣。
  • 大學生「曬」出防暑絕招 自製「水循環製冷水床」
    大學生「曬」出防暑絕招 自製「水循環製冷水床」   於是,大學生們紛紛曬出自己的防暑絕招,有的用礦泉水瓶做成水床,有的抱冬瓜,有的乾脆睡在水池裡……不過,最有技術含量的當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鈺霖自製的「水循環製冷水床」。昨天,當王鈺霖在自己的人人網上貼出這組圖片時,網友紛紛感慨「這設計絕了」!
  • 新風空調+帳篷+防暑降溫飲品!石景山露天核酸檢測現場的一幕幕...
    6月20日,在石景山區的部分露天核酸採樣點「上崗」了新風空調和帳篷為堅守一線的醫務人員送去了清涼、在檢測採樣現場搭建臨時涼棚為核酸採樣點現場的醫護、社工安保等工作人員送去防暑降溫飲品
  • 1811龍涎線香預售:龍與少年遊
    古方極少用真龍涎,多數時候會以其它香材在理念上模擬龍涎,古籍中的「龍涎香」多數時候是與龍涎沒有直接聯繫的複方。,代表了龍涎的煙氣基本不流動。特定的氣流和溫溼度環境下,普通線香也會出現。但據柴爺和我們的調香師反饋,龍涎香出現這種凝滯狀況的概率明顯比一號和零號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