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來都想在香品中加入龍涎香,龍涎在合香裡的種種功用令我心神嚮往。然而,以往我都是復原古方香為主,後來在此基礎上嘗試製作原創的香品,這裡的問題就在於古方香極少用到龍涎,我也就一直沒上手。不過近段時間恰好入手幾小塊,於是便動了做香的念頭。在此之前,我對龍涎的認知為零,到手後滿心好奇地打開瓶蓋,衝進鼻腔的海腥味讓我一陣暈眩,這能行嗎?這真的是"香"料?
龍涎香是抹香鯨腸道內分泌物的乾燥物。上圖樣本視覺上呈乾燥石質感,一面有一層油膏狀硬物覆蓋,手感輕,硬度較低,斷面可見顆粒物。
龍涎香濃烈的"海洋氣息"讓我一度懷疑是否買錯了,幸好有位香友常年使用龍涎香,一番詢問後才放下心來——東西並無問題,海腥味是龍涎香特有的氣味,只是各有濃淡,不盡相同。由於沒有龍涎入香的經驗,香友給了我一些建議,再結合劉良佑《香學會典》一書的製備方法,我決定保守處理——將其製成龍涎香的酒精溶液。
龍涎香熔點低,有蠟質感,反覆捶打敲碎後會有粘連。
龍涎香的主要成分為可溶於酒精的醇類、脂類物質,以及泥沙等雜質,因此經過溶解、沉澱、過濾後可製得龍涎香溶液。
酒精稀釋後再聞其香氣,那股濃烈的海腥味已減淡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複雜的味道。如果將它們具象化,應當是木頭、泥土、乾草、藻類、苔蘚的氣味,細細分辨還有些許花香,加上海水的腥味,是一種很原始的感覺,讓人覺得置身荒野。經過數日的浸泡,溶液已由淡黃色轉為琥珀色,計算比例後開始正式製作龍涎沉香。之所以選擇沉香作為第一次龍涎入香的主料,是因為沉香的氣味柔和,且固定的產區有較為標準的香氣表現,因此與龍涎調和後能清晰地感受到龍涎對香品產生的影響。
秋天是制香最理想的季節,線香很快就陰乾了。仔細生聞,沉香的甘甜味依然明顯,又夾雜著不屬於沉香的木質香調和一些類似乾草堆的氣味。
明火引燃後的表現令人驚豔,首先沉香的氣味依舊佔據主導,以往此類品級的沉香是輕、柔的香韻,然而加入龍涎香之後卻是一種厚重、立體、富有層次的香氣感受,可以明顯地聞到沉香的甜韻、花香,且又有一絲屬於龍涎香的特殊木質香韻。同時擴香範圍增大,留香時間也有所延長,遠聞可以分辨出不屬於沉香的微弱花香。綜上總結出龍涎香的確有穩定香氣,增幅香韻的效果。
上圖樣本質地較硬,手感較重,在容器中搖動撞擊聲清脆,腥味較淡,有較明顯的甘甜味,有明顯的海水、苔蘚、乾草味,有輕微花香。
《香乘》中有幾則關於龍涎香的記載,關於龍涎和香有"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則翠煙浮空,結而不散"一說,又有"和香焚之,乃交醞其妙,嫋煙蜒蜿,擁閉緹室,經時不散"。今日焚香一炷有幸得見,感慨古人誠不欺我!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