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海省東南部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2018年,黃南州委州政府作出努力打造全省生態有機畜牧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和社會治理示範區的決策部署,以創建全省社會治理示範區為載體,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黃南。
9月中旬,青海省黃南州召開創建全省社會治理示範區現場觀摩會。黃南州直相關部門及四縣市委、各鄉鎮黨委書記共100餘人參加會議。
兩天4縣市14個觀摩點,實現了州、縣市、鄉鎮、村社各層級全覆蓋,全方位展示了黃南州創建全省社會治理示範區的工作成績。其中,鎮村兩級共計10個觀摩點,是此次觀摩的重點。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初步形成了『一核三治』,即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法治、德治、自治為基礎的社會治理『黃南模式』,實現了社會治理從粗放到精細、從應急到常態、從治標到治本的根本性轉變。」黃南州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力本嘉介紹,以觀摩促交流,以交流促提升,這次觀摩既是對創建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對創建工作的進一步推動,確保如期完成創建全省社會治理示範區目標任務。
黨建引領凝聚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隆務鎮霍爾加社區位於同仁市城北,於2017年12月底成立,轄區內現有企事業機關單位9個,雙重管理、雙向服務在職黨員報到6個支部黨員共56人,社區內支部黨員6名,幹部黨員3名,下崗黨員3名。
近年來,霍爾加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構建「一核三治」村級治理體系。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基本制度的同時,依託隆務鎮「黨建聯盟」平臺,建立起「微心願」「愛心櫥窗」「愛心洗衣坊」等黨建項目,由黨員帶頭在維護穩定第一線、社會治理最前沿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創建工作。
記者看到,社區設立了涵蓋黨建、民政、勞動就業等6個服務窗口的「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同步配置標準的黨員會議室、矛盾化解室、社區綜治中心等多個服務活動場所。
黨建引領是黃南州創建全省社會治理示範區的核心。黃南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州、縣市、鄉鎮普遍把示範區創建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層層籤定責任書,逐級壓實責任,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創治工作責任網絡。嚴格落實州委「抓鄉促村」系列制度安排,集中整治薄弱渙散黨組織,注重選派優秀幹部充實基層一線,不斷加大基層基礎投入力度,基層政權戰鬥力得到明顯提升。
通過資源整合,澤庫縣群團服務中心凝聚起了群團組織助推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中心掛有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群團服務中心、群團工作部、老幹部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牌子,在服務大廳設立法治宣傳、困難幫扶、就業創業、權益維護等6個職能崗位,積極主動助力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工作。
「我們將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將其打造成推動創建工作的堅強堡壘,從而凝聚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黃南州委政法委副書記石大存說。
三治融合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兩法+特邀」(「兩法」即法院和司法局,「特邀」即特邀調解員)人民調解模式是尖扎縣推進法治建設的有益嘗試。尖扎縣人民調解中心於2019年1月成立,現有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律師、1名書記員。同時,特邀聘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
調解中心對歷史遺留重大疑難糾紛、行業部門的矛盾糾紛以及上級掛牌督辦和縣委縣政府交辦的重大疑難糾紛集中受理,法院法官、司法援助律師和特邀人民調解員利用各自職能優勢,最大限度實現調解結案、先調後訴,案件調解成功後依照申請對調解協議書進行司法確認。截至目前,共受理案件159件,調解成功118件,挽回經濟損失727.7萬餘元。
「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努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體系,是開展創建工作的基礎。」石大存說,黃南州明確了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了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切實推進「三治」融合。
青海省黃南州河南縣託葉瑪鄉公共法律服務站同樣是法治建設的典型。公共法律服務站位於託葉瑪鄉政府一樓便民服務中心,集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多職能於一體,並在該鄉6個牧委會分別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服務站建立以來,通過窗口、面對面、入戶走訪等方式,組織法治宣傳20餘場次,受教育人數達3120餘人次。
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康楊鎮東門村圍繞構建「一核三治」村級治理體系,緊緊扭住「村規民約」這個關鍵,不斷推動自治和德治建設。村「兩委」牽頭成立了「移風易俗」紅白理事會,群策群議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從黨性教育、保護環境、移風易俗、尊老愛幼、民族團結等方面制定細化13條措施,並制定了「紅九條」「白八條」標準,將婚事簡辦、喪事新辦,徹底糾正農村紅白喜事中的不正之風。
同時,東門村積極開展「五星級文明戶」、黨員模範戶等評選工作,用身邊的好人好事教育感化群眾,弘揚鄉村文明正能量,廣大群眾價值觀念明顯轉變。
科技支撐四級綜治中心互聯互通
哪個村子有情況,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還能與其視頻連線,若有突發情況可遠程指揮……
步入青海省黃南州綜治中心,在工作人員演示下,綜治信息平臺的強大功能在長7米、高5米的電子大屏上得到充分展示。據了解,黃南州委政法委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州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建設,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黃南州委政法委副書記梁建軍介紹,目前已實現了州縣鄉村四級綜治信息平臺一網貫通。主要包括綜治業務「9+X」軟體系統,各級綜治中心大屏幕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大聯動指揮調度系統、綜合考核評估系統、信息採集管理系統等。
「當前600餘部手持終端已發放到各村社,採集實有人口、房屋信息、重點人群、非公經濟組織、綜治組織等9類基礎數據共計42.3萬餘條,劃分區域網格1862個。」梁建軍說。
在尖扎縣康楊鎮綜治中心,記者了解到,目前全鎮共建有14個村(社區)綜治中心,劃分網格40個,配備網格長40名,網格員256名。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隨機連線一名網格員,該網格員通過視頻向綜治中心匯報了相關工作情況,圖像、聲音非常清晰。
澤庫縣麥秀鎮哈藏村共有583戶2223人,有基礎網格長10名,單元網格員94人。網格長每周1次基本巡查走訪,每月1次大排查走訪,並將走訪情況登記在冊;網格長、網格員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哈藏村通過加強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網格員激勵獎懲機制,構建了群防群治嚴密防線。
「下一步,我們將把黨建引領作為首要,把群眾自治作為基礎,把依法治理作為關鍵,把德治教化作為先導,把網格管理作為重點,把科技支撐作為核心,全力創建全省社會治理示範區,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力本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