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系統固有頻率的多樣性
當一個靜止的物體,受到一個突發的而短促力的撞擊時,這個物體就會以多個振動頻率產生振動,每個頻率與這個物體的振動模型有關。
圖中給出了軸振動的前三個振型,實際上這個軸有無數個自振頻率和對應的振型。注意,振型階數越高,對支承軸承產生的偏轉作用力越小,所以當有高階振型存在時,軸及軸承上受到的應力作用比低階的小。

固有頻率的方向性
一個物體不僅有無數個自振頻率及對應的振型,它們是處在不同的方向上,如圖是處在桌面方向上,也有無數個自振型是處在與之相垂直的方向上和軸向方向。
機械固有頻率測試
衝擊試驗
不用啟動機器,將加速度傳感器安裝在待測自振頻率的部件上,然後在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衝擊機器,與此同時使用FFT分析儀記錄下加速度傳感器的振動響應信號,分析儀上顯示的振動峰值所在的頻率,即是傳感器所安裝方向上的自振頻率。此試驗要在不同的位置進行,同時在三方向上都做,儘可能多地查明存在的自振頻率。
啟停機試驗
將加速度傳感器安裝在待測部件上,為了識別自振頻率,通常是繪製波特圖,在停機過程中,同時測量1X轉速振動的幅值和相位,在固有頻率轉速下將發生90°的相位移以及振動幅值的顯著增大。隨著轉速的不斷降低,振動相位將進一步發生90°的移動,當機器的轉速降低通過固有頻率後總振動相位移動了180°,振幅隨之降低。
波特圖中右側的峰值不是自振頻率,因為在這個轉速下沒有發生90°的相位移,而在左側的峰值是自振頻率,因為在這轉速下發生了90°的相位移,隨著轉速的下降直至相位移動180°

機器從6500RPM停機,通過兩個共振區:
過4850rpm時,振幅從僅0.13mil增大到0.87mil,然後再次下降到0.13mil
過2450rpm時,幅值增大到0.60mil,最後振幅再次減小,直到停車為止
如果該機器從0到2200rpm,或從2700到4300rpm,或從5300到6500rpm運轉,則很平穩。然而,如果該機器從約2300到2600rpm,或從4600到5100rpm運轉,則會出現嚴重的共振放大。
當機器共振時,振動相位變化90度,轉速通過共振點,相位180度。
轉子通過共振的響應
轉子重點(實際不平衡位置)相對於其高點(轉子最大撓曲點)奇特的相互關係。
在A區域中,剛性控制動態阻力,重點與高點之間無相位差。即在通過重點的瞬間位移最大。不平衡振動響應也隨著轉速的平方增大。

進入B區域時,阻尼使軸振動高點滯後於軸的重點一定的角度。當轉子第一階臨界轉速共振時,重點超前高點90度,限制振動響應的唯一參數就是阻尼值。

進入C區時,相位滯後繼續變化,在完全通過共振時接近180度。這時,意味著高點(轉子撓曲最大點)滯後於重點18O度。
動態阻力主要由質量控制,彈簧剛度或者阻尼幾乎沒有施加阻力,轉子系統幾乎成為純的質量響應。
在C區域內遠離第一階臨界轉速處(並遠在第二階臨界轉速區域之前),即使離心力(Fc)繼續隨轉速的平方增加,而振動位移幾乎不變。其原因就是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mω2,ω=2πf/60)控制著c區域內的振動阻力。因此,即使離心力隨轉速平方增大,振動的動力阻力似乎也隨轉速的平方增大,抵消離心力,最終導致振動位移接近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