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約有7.4萬個,約佔全球數據中心總量23%
孫會峰:現任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企業家聯合會管理諮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表現在數位化、智能化上,其內核是為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數位化轉型提供底層支撐。
一、為什麼大數據中心入圍新基建
1、智能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
隨著數位化浪潮的奔湧而至,我們的生產生活及萬事萬物正在被數字所定義,每個人、每件物、每筆交易、每次活動都能用特定的數字來標籤,甚至是我們的思維都能轉化成數字信息被表達,20年前數據的增長速度大約只有每天100GB,而現在,數據的增長速率已達到每秒約5TB。無數據不存儲,無數據不計算,無數據不真相,數字應用所催生的數據核爆與數據價值,必然帶來對信息基礎設施需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質量將直接決定當前數字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速度與高度,可以說,發展信息基礎設施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路徑。
2、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然趨勢
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主線。數字經濟發展關鍵是要促進數位化技術在各個行業滲透,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釋放產業經濟活力。行業數位化不僅對數據與信息的感知、傳輸、存儲、處理等能力有更高要求,還包括對數位化平臺、大數據平臺、雲化基礎設施平臺等需求的增長,更需要構建全價值鏈的數位化生態,所有一切的實現手段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做支撐,不計算,無轉型,行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內在要求需要發展信息基礎設施來推動。
3、國家競爭力新內涵的集中體現
計算能力是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從新材料、新能源開發,到高端裝備仿真設計、生物基因、智能交通、應急安防等諸多領域科技創新需要「算力」做基礎;同樣,新經濟發展需要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重構產業生態,催生新模式和內容,背後的力量也是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新技術應用場景的落地。本次疫情發生,催生出一系列包括線上培訓、線上防控、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眾多新業態、新模式,也體現出「雲與數」的結合是支撐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力量。算力即權力,擁有超級算力的企業或國家,將有機會整合產業資源,構建產業生態,培育競爭優勢,因此,也就具有支配產業價值分配的至高權力。
二、大數據中心全球及國內發展情況
1、數字經濟建設進入規模化實施期,數據中心投資穩步增長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數據中心建設成為大勢所趨。世界主要國家和企業紛紛開啟數位化轉型之路,在這一熱潮推動下,全球數據中心IT投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全球及中國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增長率均高於全球GDP增長率(2.3%)和中國GDP增長率(6.1%)。
2、亞太市場仍是全球數據中心市場的亮點,投資增速最快
從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發展來看,世界前三大數據中心市場——美國、日本和歐洲的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仍佔全球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的60%以上,美國保持市場領導者地位,在數據中心產品、技術、標準等方面引領全球數據中心市場發展。亞太市場仍是全球數據中心市場的亮點,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達到12.3%,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達到751.7億美元,主要動力仍來自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穩步發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應用深化,網際網路+,人工智慧x,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加速。
3、數據中心數量增速放緩,大型數據中心佔比逐年增長
根據數據中心概念的內涵,並結合業界對數據中心特性的統一認識,賽迪顧問對數據中心的定義:數據中心是指按照統一標準建設,為集中存放的具備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信息交互能力的IT應用系統提供穩定、可靠運行環境的場所。數據中心按照服務的對象可以分為企業數據中心(EDC)和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DC)。企業數據中心指由企業或機構構建並所有,服務於企業或機構自身業務的數據中心。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由IDC服務提供商所有,通過網際網路向客戶提供有償信息服務。同時,我們按照機架規模也給出了數據中心類型的定義。
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大約有7.4萬個,大約能佔全球數據中心總量的23%,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227萬架,在用IDC數據中心數量2213個。數據中心大型化、規模化趨勢仍在延續,區域性應用、多層級集團企業均傾向通過規模化建設避免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2019年,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12.7%,規劃在建數據中心320個,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36.1%。這一數據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國超大型數據中心已佔有到全球總量的40%,大型數據中心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三、未來增長潛力及推動因素
1、數據資源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能源」
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萬物數據化,數據量和計算量呈指數爆發,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到2030年數據原生產業規模量佔整體經濟總量的15%,中國數據總量將超過4YB,佔全球數據量30%。數據資源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更多的產業通過利用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電商等結構或非結構化數據資源來提取有價值信息;而海量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要求構建大數據中心。
2、AI、5G、區塊鏈等場景化應用,為數據中心發展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在國家政策和資本的共同推動下,AI生態不斷完善, AI場景化應用加速落地,AI基礎設施服務服務將迎來快速發展新時期。5G商用在即,大量基於5G的應用在金融、製造、醫療、零售等傳統行業中開始示範與推廣,VR/AR、自動駕駛、高清視頻、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應用需求也將為數據中心市場發展與服務模式創新打開成長空間。2019年底,政府首次將區塊鏈技術發展列為國家戰略重點方向,未來,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場景上將從當前的跨境交易、商品溯源、金融創新、供應鏈整合等經濟領域,延伸到民生需求、城市治理和政務服務等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領域,必然帶來大量分布式計算、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資料庫管理需求,這些均離不開大數據中心做支撐。
3、工業計算需求旺盛,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發展新動力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網際網路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我國擁有巨大的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應用市場,傳統行業的信息化改造、數位化及智能化升級,未來企業上雲、設備上雲步伐將加快,工業計算需求將爆炸式增長,並且,國家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2019 年3 月工業網際網路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部署與發展,工業計算服務需求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發展新動力。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