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110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睿昂基因)首發獲通過。
資料顯示,睿昂基因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科研、檢測服務,同時,也在大力拓展免疫診斷的抗原檢測試劑產品。此次IPO擬募資8.17億元用於腫瘤精準診斷試劑產業化項目、國內營銷網絡升級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科創板作為現在股市中一個重要板塊,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發明專利」成為了衡量企業是否具備科創屬性的「硬核」指標之一。而睿昂基因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所披露取得的30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29項)中,經查詢,有超兩成專利權屬性存潛在風險或糾紛。
貌似一個「閨女」嫁兩家
招股書披露,名為「一種檢測糖鏈異常IgA腎病的蛋白晶片」的專利是從自然人張志麗手中「受讓所得」,且顯示專利申請日期為2010年9月30日。
(圖片來源:企業招股書上會稿)
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該專利的發明人為劉睿強,而同一專利號的專利權人除了張志麗外,上海慧普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慧普生物)也為專利權人,且申請號和申請日均相同,不同的只是專利公告日。
(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名為「一種利用表面等離子諧振技術檢測特定糖鏈蛋白、抗體或抗原的生物晶片」和「一種免疫納米磁珠診斷試劑盒」的專利上。
招股書中睿昂基因聲稱「一種從生物樣本中快速提取核酸的方法」、「一種利用表面等離子諧振技術檢測特定糖鏈蛋白、抗體或抗原的生物晶片」、「一種免疫納米磁珠診斷試劑盒」及「一種生物樣品中蛋白質組的分析方法」4項專利為發行人及其子公司之間內部相互轉讓的專利。但實際官方資料顯示並非如此。
名字和專利號完全相同的「一種利用表面等離子諧振技術檢測特定糖鏈蛋白、抗體或抗原的生物晶片」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發明人均為「劉睿強」,但專利權人則分別為「熊慧」和「上海慧普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而專利號和名字完全相同的「一種免疫納米磁珠診斷試劑盒」專利,雖然發明人均為「高尚先」,但專利權人則分別為「熊慧」和「徐敏萱」。
(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需要注意的是,企查查信息顯示,徐敏萱為慧普生物的第三大股東。而高尚先和熊慧為夫妻關係。其中是否存在其他隱情不得而知。
專利受讓來源存蹊蹺
在睿昂基因所謂的專利中,名為「鼠抗人T淋巴細胞CD3表面抗原單克隆抗體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的專利,發行人聲稱是從慧普生物受讓所得,且該專利由源奇生物與慧普生物共享。
而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該專利的權屬人為張傳林,並非惠普生物。
(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究竟睿昂基因所得到的的該項專利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是「自主研發」還是「抄襲」
在睿昂基因的專利中,「一種用於檢測BRAF基因熱點突變的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一種用於檢測EGFR基因熱點突變的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及「一種用於檢測KRAS基因熱點突變的試劑盒」三項專利,招股書均聲稱為全資子公司武漢百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百泰基因)「自主研發」。
而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該同樣專利號的權屬人除了百泰基因外,另一家公司「武漢康錄生物工程公司(下稱:康錄生物)」同樣擁有。所不同是發明人和申報日期有所差別,但雙方的專利發明人中均出現了名為「葉倫」的人。
(圖片1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圖片2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圖片3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
從申請日期可以看出,除名為「一種用於檢測BRAF基因熱點突變的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同一天申報外,百泰基因的其他兩項專利,申報日均在康錄生物後面一至兩年左右。不知究竟是涉嫌「抄襲」還是康錄生物「技術外洩」。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睿昂基因董事長、總經理兼核心技術人員熊慧,報告期內曾擔任曲阜裕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裕隆基因)總經理,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基因檢測技術、基因檢測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和技術轉讓」,主營業務與睿昂基因基本相同。而招股書中並未披露報告期內,熊慧在裕隆基因任職的經歷。該企業註銷後,其控股股東上海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從事著體外診斷試劑產銷,不排除未來市場出現同類產品競爭的可能。
科創板的定位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其硬核指標之一就是專利的創新和研發。不斷靠他人技術而獲得專利的睿昂基因,在未來科創板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遠,本網將繼續保持關注。
(文章來源:中宏網)
(責任編輯:DF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