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正趕超美國

2021-01-19 IT之家

北京時間10月27日消息,10月27日上午,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次大會以「科學促進美好生活(Science,for Better Life)」為主題,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生物技術與經濟、衛生政策等領域,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400餘位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在此次大會上,1975年諾獎得主大衛-巴爾的摩做了主題致辭,大衛-巴爾的摩教授回顧了人類對生命科學長達50年的探索歷程,1960年代調查分子技術,改變了人類對生物系統的理解;2000年之前,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已經能把DNA進行一個描述和重組。這些獲得的成就使得人類避免了很多疾病,也將生命科學帶到了一個很前沿的發展時機。

主題致辭之後,大衛-巴爾的摩接受了新浪科技的採訪,在採訪時表示癌症目前還是中國第一大致死疾病,他本人特別關注癌症治療。中國過去幾年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飛速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衛-巴爾的摩稱,對癌症免疫療法持樂觀態度,希望可以把這種治療延伸到更多的病人身上。目前,中國基因編輯的水平已經開始趕超美國,還有研發一些胚胎疾病的藥物,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以下是演講全文:

大家早上好。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讓我們回顧和前瞻,我們可以回顧我們看到了我們做出很多的成就。1960年代的時候,我開始調查分子技術,如何可以改變我們對生物系統的理解,甚至在十年前1950年代我們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當時是非常的驚訝,我們感到很困惑,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基因的技術,確實基因的這些機制是促進生物體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地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這個具體的原理是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把這些基因與生命的化學機制相聯繫。然後克雷克告訴我們這個結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展。它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告訴我們化學機會與遺傳物質進行關聯,但是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它是距離於信息技術更近,並不是我們一般所熟悉的那種所謂的化學鏈的那種機制。後來生命科學變成了AGCT,不是一般的化學語言。這確實是人類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它告訴我們生物系統是我們過去所永遠不知道的一些機理,事實上這是一系列的代碼。然後又有一段時間,我們了解了怎麼去對DNA進行一些改變和調整,在2000年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人類基因組的測序,我們也獲得了所有的一些工具,把DNA進行一個描述和重組。

我們開啟了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一直持續至今,也就是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分子層面的DNA的了解。我們最好是這麼去思考它,比如說把它放在癌症的背景下。因為在1950年代,甚至在1970年代,我們並不知道癌症是一個基因的問題還是一個環境造成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基因的主要的作用,我們也看到了它確實對於我們一些疾病的形成產生了一些作用,所以生命科學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探索的過程,並且一直持續至今。我們如果說往前看的話,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新的清單,有很多新的一些機遇。剛才陳竺先生也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包括基因測序等等技術,還包括蛋白質結構,幹細胞測序技術,我們在這裡看到另外一種趨勢,我們開始從研究模型的系統轉向開始研究整個生物技術的各個方面的一些結構,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更多的考察組織結構,而這些組織結構都是我們內部記錄如此之近,而合成技術也成為了未來生物技術的核心,他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它的潛力是無限的,合成技術是沒有什麼不能做的。對我們來說,它也提出了一項挑戰。一開始我們確實找到了生物系統中這些非常奇妙的事情,我們可以利用它去治療很難治癒的疾病,給了我們很多的一些工具,比如說像癌症的疾病,特別是神經系統疾病,它也是針對未來最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去更多的了解頭腦、大腦,並且把這種理解轉換到我們對於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的一些方案之中。這是一個非常或的時機,能夠在這樣的一個時機舉辦這次會議,讓我們在這裡齊聚不同的一些使得生命科學成為現在做出這麼大成就的一個各科學的元素,讓我們進一步討論,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相關焦點

  • 理綜獎名不虛傳!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諾貝爾「化學」獎
    圖|CNN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獎的女性,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六位和第七位女性得主。在許多吃瓜群眾眼裡,基因編輯獲得化學獎而不是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坐實了諾貝爾化學獎「理綜獎」的身份;不過專業人士介紹,基因的本質就是化學,基因編輯拿化學獎實至名歸。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迄今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弗雷德裡克⋅班廷。他與C.H.貝斯特等一同從動物胰腺中提得可供臨床應用的胰島素,為臨床治療糖尿病作出巨大貢獻,因此榮膺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所謂「有志不在年高」是也。迄今最年長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是美國生物學家裴頓⋅勞斯。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新聞—科學網
    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有兩項研究都被認為應該獲獎,那麼這兩項工作將平分獎金。如果其中一項研究由兩到三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一起授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獎金得主不得超過三人。」 迄今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弗雷德裡克·班廷。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特殊之年,曾經的得主也投身新冠研究
    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
  • 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原標題: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揭曉!雖無傳統盛宴,依舊舉世矚目!
    2020年諾貝爾獎自10月5日起至10月12日陸續頒布,首個揭曉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早在新冠疫情初期,2019年諾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斯巴什就與多名科學家成立研究小組,並發布建議報告,內容涉及安全恢復經濟等。1996年諾獎得主、澳大利亞免疫學家多爾蒂研究院旗下的實驗室則成為除中國外,全球首個培育出新冠病毒的實驗室,這一成果對於幫助科研人員檢驗新冠疫苗是否有效「至關重要」。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   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1996年諾獎得主、澳大利亞免疫學家多爾蒂研究院旗下的實驗室則成為除中國外,全球首個培育出新冠病毒的實驗室,這一成果對於幫助科研人員檢驗新冠疫苗是否有效「至關重要」。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過去的3年,我都在期待基因編輯技術能獲得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獎,基因編輯技術在過去幾年裡中在多領域的實踐都取得激動人心的成果。今年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發現「生物鐘基因」使這三個美國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三名美國人——傑弗裡c霍爾、Michael Rosbash和麥可w楊——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控制晝夜系統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霍爾出生在紐約,Rosbash在堪薩斯城,他們都在布蘭斯大學工作。麥可楊出生於邁阿密,曾在洛克菲勒大學工作。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
    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 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 早在新冠疫情初期,2019年諾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斯巴什就與多名科學家成立研究小組,並發布建議報告,內容涉及安全恢復經濟等。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
    早在新冠疫情初期,2019年諾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斯巴什就與多名科學家成立研究小組,並發布建議報告,內容涉及安全恢復經濟等。1996年諾獎得主、澳大利亞免疫學家多爾蒂研究院旗下的實驗室則成為除中國外,全球首個培育出新冠病毒的實驗室,這一成果對於幫助科研人員檢驗新冠疫苗是否有效「至關重要」。
  • 2020諾獎誕生最大懸疑:基因編輯技術獲獎,張鋒錯失
    Doudna),以表彰她們對「基因編輯」方法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張鋒幾乎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他未能因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入圍諾獎令人生疑,或許將成為近期討論的一個話題。這些基因剪刀把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並且在許多方面給人類帶來了最大的利益。基因編輯是轉基因之後人類找到的又一種基因工程技術手段,它在本質上與轉基因並無不同,都是在分子水平上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兩者在技術上各有長短;但因基因編輯不涉及外來基因,在公眾層面更易被接受。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 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 早在新冠疫情初期,2019年諾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斯巴什就與多名科學家成立研究小組,並發布建議報告,內容涉及安全恢復經濟等。1996年諾獎得主、澳大利亞免疫學家多爾蒂研究院旗下的實驗室則成為除中國外,全球首個培育出新冠病毒的實驗室,這一成果對於幫助科研人員檢驗新冠疫苗是否有效「至關重要」。
  • 發現高效基因編輯工具,兩女科學家獲諾獎!A股基因板塊市值超萬億
    華大基因一直被視為基因概念龍頭股。此外,美年健康、金域醫學、華測檢測、達安基因、邁克生物、貝瑞基因等基因概念股受到普遍關注。隨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出爐,今天,有著「理科綜合獎」之稱的諾貝爾化學獎也重磅揭曉。
  • 諾獎預測!生理學或醫學領域4位科學家獲2020「引文桂冠獎」
    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物理學領域、化學領域、經濟學領域共24位科學家榮獲該獎。Yusuke Nakamura因「開發和應用遺傳多態性標誌物相關的開創性研究,以及對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貢獻」榮獲該獎。
  • 【日本人與諾貝爾獎】利根川進: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解開了醫學界的長期謎團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1987年獲獎的利根川進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3位得主分享760萬!網友:攻克新冠也...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得主分享760萬!網友:攻克新冠也能拿獎!和平獎最受關注?最年長的得主則是美國病毒學家、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Peyton Rous,他在1966年獲得醫學獎時已87歲。   在219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12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Barabara McClintock是唯一一個由單個人獨得該獎項的獲獎者。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