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4日電 11月24日,國務院舉行深化測繪資質改革和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政策例行吹風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在會上表示,測繪資質類別等級總數將由138項壓縮到20項。
王廣華指出,測繪資質管理是《測繪法》設立的對從事測繪活動單位的行政許可,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工程建設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這項制度已經實施了25年了,這期間經歷了4次改革,目前全國共有測繪資質單位22000多個。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深化測繪資質改革的總體情況。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 來源:國新網 徐想 攝
王廣華表示,自然資源部從組建伊始,就對深化測繪領域改革提出要求、進行部署,多次研究改革的重大問題,並廣泛徵求各級自然資源部門、測繪行業協會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的意見,進行了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形成了測繪資質改革的方案。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壓減測繪資質類別等級。我們將測繪資質由4個等級壓減為2個等級,過去是甲乙丙丁,現在是甲乙兩個等級。類別由55項壓減到10項。改革之後,測繪資質類別等級總數由138項壓減到20項,壓減幅度達到85.5%。
第二,下放甲級資質審批權限。除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資質保留在自然資源部審批外,其餘的9項甲級資質審批權限由自然資源部下放到省級自然資源部門。
第三,合理降低準入門檻。突出測繪資質的專業屬性,取消沒有法定依據的前置考核條件,降低非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和非常用貴重裝備的考核要求。
第四,壓減審批時限和材料。將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15個,壓減6項證明材料,繼續實行「不見面」審批,大力推行測繪資質的電子證書。
王廣華指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出臺新的測繪資質管理政策,做好新舊政策的銜接過渡,給予市場主體一年的過渡期,在人員認定方面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確保改革平穩過渡和儘快落地見效。自然資源部將從以往的行政審批事務當中解脫出來,用更大的精力加強對地方自然資源部門的指導和監督,更好地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測繪行業信用管理等措施,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促進測繪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中新經緯APP)
【編輯:熊家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