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濟宇:《有機化學》之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20-11-25 現代快報

  ■編者按:在雨花臺功德園,長眠著很多科學家和藝術家,他們的名字也許您並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工、物理、水利、航天……他們的科研也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就是這樣一群人,為我們生活的時代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發現》周刊聯合雨花臺功德園共同推出「學界大家」,為您介紹這些學界風雲人物的傳奇故事。

  學有機化學的人,對高濟宇的名字都不會陌生,全國統編教材《有機化學》,便是出自他手。

  在南大一幢宿舍樓裡,記者見到了高濟宇的兒子高宏越。這裡離他父親曾經生活工作幾十年的南大校園只有幾步之遙。家中客廳懸掛著高濟宇生前的大幅畫像,他和藹地笑著,眼睛微微朝下看,目光慈祥,仿佛默默注視著屋裡的一切。

  是的,對高濟宇的兒孫們而言,他從來沒有走遠。全家有五個人先後從事化學研究,他們被高濟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而這種影響還將一直傳承下去。

  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小學立志 暗暗發誓雪國恥

  高濟宇,1902年出生在河南省舞陽縣。父親高瑞庭是晚清秀才,飽讀詩書,還自學中醫為鄰居們看病。在高濟宇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他讀背古詩文,為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受父親影響,高濟宇從小就勤學上進。母親趙氏善良賢惠,悉心養育著一子五女。

  幼年時期,高濟宇在鄉間讀完私塾和初級小學後,在縣城接受了高級小學教育。這段時間,教算術的尚老師對他影響很大,讓高濟宇對算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懂得了學習方法,為以後從事研究打好了基礎。還有一位教歷史、地理的孟老師,特別重視愛國主義教育,講到1840年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和軍閥列強的割據混戰時,孟老師總是慷慨激昂,每當這時,高濟宇和同學們就悲憤不已。高濟宇暗暗發誓要探索救國之道,雪國恥、揚國威。這兩位老師為高濟宇的學業和思想輸入了最樸實的方法和人生觀,直到耄耋之年,高濟宇仍對他們感念至深。

  1916年,年僅14歲的高濟宇到開封第一中學求學。高濟宇是家中獨子,那時很多舊式家庭都會把兒子養在身邊,但是高濟宇的父親非常開明,他願意送兒子去讀書,希望他學到本事以後報效國家。

  高濟宇不負眾望,1917年考取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第二期英文班。在校五年,高濟宇除了第一學期之外,每學期考試都是第一名。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高濟宇和許多同學懷著愛國之心,走上街頭,抗議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他的民族責任感更強了。

  中大任教 完整保護學校回到人民手中

  1923年,高濟宇考取了河南省留美公費生,來到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第二年轉入了化學系,他曾一度退學,將退學的費用支持同學先上學,而他去打工掙錢。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激勵著他們克服了重重難關,度過了四年艱辛的大學生涯,獲得了學士學位,由於成績優異,他被吸收為化學會榮譽會員。

  大學畢業後,高濟宇到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研修有機化學,在教授的指導下,高濟宇發現了四碳環化合物合成新法。1929年他取得碩士學位後,從事環丁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1931年獲得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學位。

  1931年6月,高濟宇收到中央大學聘書。回國任教後,先後任副教授、教授、部聘教授。在1934-1945年任中央大學化學系主任期間,他為化學系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可是在不重視教育而又烽火連天的舊中國進行化學實驗卻是困難重重。高濟宇千方百計四處購買圖書雜誌、儀器藥品,領導科研工作。西遷重慶的中央大學,正處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實驗室是在臨時搭的棚子裡布置起來的,更棘手的是,只有一些工業純試劑,化學純試劑非常少。高濟宇歷經艱辛創辦了一個製藥部,生產一些化學純試劑,使化學系的教學科研開展起來,保證了教學質量。

  淮海戰役後,國民政府決定中央大學立即遷往臺灣,並試圖說服教授們攜眷同去。高濟宇反對遷校,聲明留在南京。他於1947年出任中央大學教務長,在學校有廣泛的影響力,他的決定對師生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濟宇作為校務維持委員會委員,與廣大師生一起開展護校鬥爭,迎接南京解放,完整地保護「中央大學」回到人民手中。

  桃李滿天下 一年中9個學生當選院士

  高濟宇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反應方面進行研究,在有機成環反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獨創性地提出並證明了「二酮-環醇」互變異構理論,研究了銀、鈀、鈦等金屬參與的有機反應,發現了多個新型反應。

  20世紀20年代後期,碳環化學物的合成是有機化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高濟宇用2,5-二溴己二酸二乙酯與氰化鈉反應,得到了成環產物,研究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這成為後人合成四元環的重要方法,這一發現為化學有機合成領域內的科研開拓了新的途徑。1940年,他用分子銀處理2,5-二溴-1,6二苯-1,6-己二酮,否定了他的導師在1934年得出的成環假定。

  對待教學工作,高濟宇認真負責,數十年如一日。有機化學、有機分析、高等有機化學等課程他講授過很多遍,但是每次講課仍要認真備課。他對基礎課極為重視,研究生如果基礎課的成績平平必須重修,不扎紮實實做兩年以上的論文實驗不得畢業。在繁忙的教學科研之餘,他總結幾十年從事化學研究的經驗,摸索出反映有機物內在聯繫的「官能團編排體系」,並在這基礎上編寫了全國統編教材《有機化學》。

  高濟宇一生桃李滿天下,1980年當選的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中,就有9名是他的學生。

  苦幹20年 承擔秘密的國防科研課題

  化學實驗的辛苦是常人難以體會的。高濟宇始終把國家需要放在第一位,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1958年-1978年,他承擔了代號為01、03的國防科研課題。這兩個項目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保密性強,甚至連實驗報告都不允許有副本,有些人不願意參加。高濟宇中斷了其餘研究工作,帶領一班人一幹就是20年。當時實驗條件比較差,最危險的實驗他讓自己的女兒高宏瑾做。因為藥物中毒,高宏瑾去世時年僅33歲。高濟宇帶領化學系和生物系老師對七類雜環化合物進行了系統研究,在雜環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的分子毒理學及藥理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6年,高濟宇「掛帥」帶領一班人接受了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的研究。MO源當時是國防戰略物資,廣泛應用於半導體雷射管、雷射二極體、超高速集成電路,以及飛機、坦克前視儀、飛彈制導儀及衛星通信、航天、雷達、遙測遙控等方面。由於MO源產品要求純度極高,而絕大多數MO源化合物對氧氣、水汽非常敏感,且毒性大,MO源的研製需要解決極端條件下的合成製備、超純純化、超純分析、超純灌裝等一系列問題。在南京大學學人的不懈努力下,MO源項目結出累累碩果。

  子女大多學了化學,繼承其科學救國的夢想

  「父親對我的影響很深。」77歲的高宏越回憶起父親,堅定地說。

  高宏越還記得小時候在重慶的時候,最喜歡父親帶著他去馬路上看汽車。他總是好奇地問父親:「這是什麼汽車?是哪裡造的?」高濟宇就會告訴他,這是美國的,叫福特。高濟宇還笑著說:「汽車能變坦克,打日本人。」所以,高宏越從小就想著「學造汽車,抗日救國」。

  就是和父親一樣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高宏越1953年高中畢業時被保送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而他的姐姐高宏瑾也是受父親影響學習化學,1953年大學畢業去東北農學院擔任助教,後來才因為政策調回了南京。

  「父親是個正直、忠厚、豁達的人。」高宏越說,文革結束後,他不計前嫌,還給曾經在文革中批鬥過他的學生寫留學推薦信。當國家補發父親工資時,他把補發的近一萬元工資作為黨費全部上交,支援國家建設。家裡的住房是四十多年「一貫制」,他幾次把調整住房的機會讓給住房緊張的年輕教師,臨終時仍然住在20世紀30年代的老樓房裡。母親陳佩瑛和父親相濡以沫,走過了一輩子。

  1998年三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那時高濟宇臥病在床。他叮囑高宏越:「回去找找存摺,我現在睡在床上不能動,不能做什麼,就為災民做點貢獻。」高宏越代表父親捐出了一萬元。

  如今高宏越過著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他掰起手指算算,自己的姐姐、外甥女、大兒子、女兒、女婿都曾經和正在從事化學研究,這不能不說是高濟宇帶給後代們的影響。

  聊著這個話題,高宏越的女兒高雲笑著說:「我女兒現在初三,她的化學成績也很好。」想必,這個化學之家的傳統還會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岑  氣溫繼續小幅上升,宜興昨36.2℃  愛心雲、藍鯨雲、接吻雲,昨天的藍天白雲又被朋友圈玩壞了。  除了藍天白雲,小夥伴們還驚奇地發現,下午兩三點,朦朧的上弦月就悄悄爬上天空,出現了「日月同輝」。  氣象專家表示,這樣的情景並不少見,一般只要能見度高、空氣通透就能看到。
  • 快樂十分鐘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 這些積淹水「老大難」摘帽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現代快報訊+/ZAKER南京記者  盧河燕 文/攝  記者探訪  這些積淹水老大難,今年情況不錯  龍園中路草場門橋下  龍園中路草場門橋下的積淹水點包括龍園中路芳草園小學門前路北側至江東派出所路口南側。中午12點左右,雨水漸止。
  • 洪澤湖驚現海市蜃樓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當日下午,攝影愛好者陳凱正在洪澤湖等待拍攝晚霞照片,就在這時,一幅壯觀的景象出現在湖面上。「當時剛剛下過雨,湖面西南方向,忽然出現了一幢幢古代城樓建築群落,有十幾層樓的高度,這些古建築群錯落有致十分清晰精美,有古色古香的八角城樓、城牆以及居民房屋,但是又不全是古代建築。」陳凱說,隨後他就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一壯觀的景象。
  • 南京高中生為消防員寫歌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南消軒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瑞  高中生寫歌,向消防員表達敬意  4月8日,現代快報記者獲悉,南京二十九中一名高二學生,為了向消防員表達敬意,專門寫了一首歌。而南京消防救援支隊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後,專門配合音樂製作了一段視頻,並通過官方微博等平臺發布,引發大量網友共鳴。
  • 物理實驗題多,化學緊密聯繫生活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下午,南京中考物理、化學兩科結束考試,對於近 4.7 萬考生而言,兩天中考已經過去一半。考生反映,物理實驗題多,化學緊密聯繫生活。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黃豔 顧然 舒越  物理  考生說:實驗題多,不是很難  在第九初級中學考點,有考生表示物理實驗題比較多。29中考點,陳同學表示,物理比較平穩,選擇題也不是很難。一名男生補充說:「最後一題是應用題,考的是比較常規的電路題,結合磁力,還比較簡單。」
  • 三大流星雨、月偏食、日全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8月8日凌晨,市民可圍觀月偏食;8月12日夜,英仙座流星雨;8月22日凌晨,地球將迎來日全食……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胡玉梅 實習生 舒越  8月英仙座、12月雙子座,一起去看流星雨  1月3日夜,新年迎來首場象限儀座流星雨,由於陰天,南京無緣得見。  不過,精彩還在後面。
  • 劇毒蜈蚣當寵物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吳晶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宋經緯  這種「寵物」毒液可讓人休克  最近,南京海關所屬金陵海關駐郵局辦事處關員在查驗進境郵包時,發現兩件來自菲律賓和德國的郵包機檢圖像可疑。開包查驗後發現,郵包裡裝的是38隻身長13—17釐米的活體紅火焰腳蜈蚣。
  • 人工智慧的瓶頸需要數學解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人工智慧的發展如火如荼,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其實是現代工業和數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成就。」丘成桐回顧了人工智慧61年的發展史。對於發展現狀,他認為,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微軟、谷歌、科大訊飛等都應用人工智慧實現大量突破。  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瓶頸,他表示,困難和挑戰是多方面的,必須直面龐大數據、模型爆炸、訓練難度大等問題。
  • 「阿爾法狗」「網際網路+」入題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文 施向輝/攝  三分鐘演講  你會講什麼?  今年,全國有2000多名高三考生獲得了南航自主招生考試資格,他們將爭奪不超過220個自主招生名額。昨天,法學、廣播電視學、交通運輸(空中交通管理與籤派)、英語(民航業務、國際貿易)、日語、應用物理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考生,同時面試。
  • 疼痛是身體的「求救信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董菊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劉峻  潘寅兵告訴記者,70%左右的人,都有腰背痛的經歷。引發腰痛的原因,除了不可避免的衰老、外傷、骨骼疾病、感染等因素外,很多人的腰背痛則與生活習慣相關。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與站立相比,腰椎需額外承受40%的壓力。當我們長時間坐著時,壓力會反覆增加,腰部肌肉長期處於勞損狀態,久而久之腰痛也就產生了。
  • 護士成了發明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劉敏 程守勤 實習生 鄒軼凡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  發明子宮擠壓袋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剖宮產手術增多,特別是高齡產婦中子宮收縮乏力者較多。目前,對於剖宮產手術中出現的子宮出血、子宮收縮乏力等臨床症狀,主要是採用手動按摩刺激的形式,或用紗布綑紮帶綑紮促進子宮收縮,以減少術中出血。
  • 六一去看黑帽懸猴一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紅山森林動物園的黑帽懸猴家族是去年新引進的品種,一共有雄猴毛毛和雌猴大毛、雌猴小毛三隻,是個「一夫二妻」的小家庭。看一眼這黑帽懸猴,你一定會被它們奇特的長相所吸引:土黃色的身軀,大大的腦袋,頭頂卻是一片漆黑,如同戴了一頂黑帽子,也難怪叫做「黑帽懸猴」。
  • 這裡的蚊子吹空調喝純淨水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朱鯨潤  全天「精心伺候」蚊子   走進蚊蟲飼養室,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一排排的架子上放著儲水的容器,「你看這在水裡的就是蚊子的幼蟲。蚊子分為卵、幼蟲、蛹、成蚊四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其中卵、幼蟲、蛹這三個階段是在水裡面生長。」
  • 「銅」樣精彩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衛  翻身 擊敗眾多強敵收穫銅牌  程訓釗出生於江蘇徐州,11歲開始練習柔道,當時他還在徐州市豐縣練習,因為表現優異,被送到徐州市進行訓練。2005年左右,程訓釗被江蘇省隊教練發現,在南京市重競技運動學校訓練,師從國內男子柔道90公斤級霸主級人物徐志明。
  • 蔡君:路痴,怎麼破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戎華
  • 住院平均多掏171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人社廳獲悉,去年,全省參保職工住院政策範圍內醫保報銷比例達到85.03%,比上年增加0.25個百分點。但很多人奇怪:怎麼就感覺不到看病掏錢少了呢?原來,全省職工醫保均次住院費用每年不斷攀升,去年達到了11348元,比2014年多掏了171元,比2011年多掏了1762元。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快報記者 潘文軍 編譯  名詞解釋   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蚊子愛叮體溫較高、愛出汗的人。因為這些人身上分泌出的氣味中,含有較多的胺基酸、乳酸和氨類化合物,極易引誘蚊子。另外,蚊子更喜歡叮咬女性。研究表明:大多數化妝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而蚊子則非常喜歡這種脂肪酸,所以女人更受蚊子「歡迎」。 而孕婦遭蚊咬的機會比未懷孕的女性高出一倍,因為孕婦所呼出的氣體含有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體溫較高,出汗也多。
  • 周六來聽王中林教授講脊柱養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月31日(周六)14:00,南中醫豐盛健康城聯合江蘇健康廣播,舉辦「當有機蔬菜與中藥相遇」活動,現場展示講解有機蔬菜的膳食調養,並特邀著名藥學專家、原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龔惠明副教授教您中藥材的辨偽。  健康大講堂地點:南京漢中路282號南京中醫藥大學漢中門校區國醫堂5樓(地鐵2號線漢中門站1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