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廣在哪裡?狹義相對論狹在何處?|張雙南專欄

2021-03-04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談論到行星的運動,我們要先了解一些行星運動的基本規律。

 

首先,在太陽系內每一個行星的運動不僅僅受到太陽的質量導致的空間彎曲,也受到其它的行星的影響。但是為了簡化(「簡化」是物理學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發現基本規律),我們可以忽略其它行星的影響,畢竟太陽的影響主導了太陽系內行星的運動。

 

其次,即使只考慮一個行星和太陽的兩體系統,原則上太陽和行星是圍繞著他們的共同「質心」相互繞轉運動的,但是太陽的運動相比行星的運動也是可以忽略的,為了簡化(「簡化」仍然是關鍵詞)起見,我們就只考慮行星繞太陽的運動。

 

在這種簡化了又簡化的情況下,行星的運動就可以用著名的克卜勒第三定律來描述了:繞同一中心天體的所有行星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a³)跟它的公轉周期的二次方(T²)的比值都相等,是一個常數。

 

如果行星的橢圓軌道是太陽質量引起的空間彎曲的形狀,那麼不論行星運動的速度如何,都應該在同一條軌道上,因為空間彎曲應該和行星或者衛星的初始速度無關。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軌道半長軸(大致可以說是軌道的半徑)的大小取決於軌道周期,而軌道周期的大小取決於行星的運動速度,即行星的初始速度決定了它的軌道半長軸(或者軌道「半徑」)。如果我們在同一個位置釋放出具有不同初速度的人造衛星,那麼它們的軌道將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說明它們的軌道不能反映真實的空間彎曲(在我們簡化成只考慮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的情況下,行星或者衛星本身是不會影響空間彎曲的)。

 

那麼,有沒有什麼事物是沿著空間彎曲運動的,讓我們能看到空間彎曲呢?答案是光線。光線的速度永遠是一個常數,光線運動的路線就是沿著彎曲的空間。

 

恆星發出的光線經過太陽時會因空間扭曲而產生偏折。繪圖:小米

 

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之後立刻就想到了用光線的傳播路徑的彎曲測量太陽附近的空間彎曲。他的這個預言在1919年被英國的天文學家愛丁頓的團隊在日全食的時候觀測到了,觀測的結果和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一致,這是第一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而最近的一次驗證就是引力波的觀測,引力波也同樣於100年前由愛因斯坦預言。

 

實際上,在廣義相對論裡面,除了質量,能量和壓力也會產生空間彎曲的效應,這些被統一地稱為「能動量張量」。能動量張量不僅會導致空間彎曲,也會導致時間變慢,因此稱為時空扭曲

 

和只能用在沒有引力沒有加速度的(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絕對慣性參照系的狹義相對論相比,廣義相對論原則上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也許在量子效應顯著的微觀世界需要使用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來的量子引力理論),這就是「廣義」的由來。之所以還叫相對論,是因為空間的尺度和時鐘的快慢也還都是相對的,既取決於觀測者所在地的引力場的強度,也取決於觀測者運動的速度。

 

作者名片

相關焦點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都已經被世界各國嚴格驗證很多遍,種種實驗和觀察都驗證了兩大相對論的正確性,今年的「M87黑洞」照片就是有力的證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你會發現,為什麼要麼和時間,要麼和長度(空間)有關,這其實就和狹義相對論要統一的對象有關,狹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分離的兩個物理量,它們會受到運動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把它們結合起來研究,並稱為時空。由於我們生活在三維的空間內,所以也可以叫做三維時空。而光速則是三維時空的一個特殊屬性,描述了兩個事件之間的時空間隔。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廣義相對論1
    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這些參考物體對於表述自然界定律應該與K完全等效;所有這些參考物體都應認為是伽利略參考物體,以往我們假定相對性原理只是對於這些參考物體才是有效的,而對於其他參考物體(例如具有另一種運動狀態的參考物體)則是無效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它是狹義相對性原理或狹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先來說狹義相對論。簡單來說,狹義相對論是一種新的時空觀,在這種時空觀中,物體的運動速度會影響其質量,空間,以及時間。這個看似古怪的理論其實已經經過無數實驗的證明。舉兩個🌰:狹義相對論中,有一個著名的時間膨脹效應,就是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假如李老師現在被派去外太空出差,幾十年後回來,到時候海洋裡的其他小老師已經白髮蒼蒼,滿臉皺紋,但是李老師還保持著年輕的容顏。因為李老師的速度比較快,她的時間相對流逝的慢了。再舉一個例子,假如你拿著一個時鐘瘋跑,時鐘不僅變慢了,它的質量也變大了。假如你以80%光速狂奔,時鐘的質量會增加2.3倍。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早於廣義,並且狹義相對論的範圍並沒有廣義那麼大,而且不涉及引力。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不久大約10年,廣義相對論便誕生了。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講了不少,其中有個效應:時間變慢,不少朋友仍然有很多疑惑,所以今天這期節目就針對「時間變慢」效應給大家再度剖析。如果此時你去看火車裡的人會發現「時間變慢」了,但是火車人看自己發現時間未變化,針對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其實並不矛盾,如果你看了我之前寫的狹義相對論文章就應該知道,狹義相對論造成的「時間變慢」這個效應本身也是「相對的」,效應本身相對意味著換參考系,「效應」就會發生變化。
  • 什麼是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與萬有引力的博弈
    什麼是廣義相對論呢,廣義相對論:主要是指空間扭曲,當一個很大的質量的物體可使空間凹陷。太陽周圍的空間在太陽還沒有來之前是一個很平的平面,因為太陽的質量較大使得原本很平的空間,出現了凹陷,而八大行星就是因為凹陷「滾落」下來的。
  • 狹義相對論的困難,驚心動魄的十年
    190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在這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一切慣性系都是平權的,並不存在一個特殊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光速不變原理還告訴我們,光在任何慣性系當中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通過這兩個原理,獨自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目前人類描述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兩套比較精確的理論。然而這兩套理論卻是各自為政的,量子力學掌管著微觀尺度,而廣義相對論則掌管著宏觀尺度。然而問題來了,微觀跟宏觀的界限在哪裡呢?也就是說多小的尺度才是微觀?
  • 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說起愛因斯坦,都知道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但是你可知道,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呢?了解「相對論」對於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據說,相對論的創始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從小就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並努力趕上它,那麼,這個人將看到些什麼現象呢?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今年是廣義相對論創建100 周年,也是狹義相對論創建110 周年。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理論」。這一理論可以看作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廣,也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發展。它認為萬有引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是時空彎曲的表。
  • 相對論中:時間在狹義和廣義的概念下有什麼不同?
    其實難懂是因為大家只針對相對論的結論去思考。如果大家能看看狹義相對論的原理還有一些推導過程,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一切都結論都是那麼水到渠成。狹義相對論兩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實際叫作光速不疊加更好)狹義相對性原理(後來的廣義相對論,直接推廣為相對性原理)
  • 等效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礎,與狹義相對論衝突嗎
    等效原理加速電梯如果是從側面水平投射小球,平拋運動,小球的運行軌跡就是這樣偏折的,廣義相對論把它推廣到光線但相對論在沒有證實其是否為同一個場就稱之為「時空」是否有草率之嫌?就算是如愛因斯坦說的,光線在加速電梯側面射進來,就會發生偏折,那麼如果從頂部射入一束光呢?如果光從側面射入會發生偏折,那從上射入的光線相對加速電梯是有加速的,其數值是a,與加速電梯的加速度數值相反。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什麼是廣義相對論?通俗易懂,了解牛頓到底錯在哪裡了
    因為我們知道,根據狹義相對論,在高速運動裡,質量會隨速度而增加。再比如說如果天體發生融合,它們相互旋轉、加速,這個體系中的質量會發生變化,從而引起空間的扭曲發生變化,這些都是要用引力波,用廣義相對論時空彎曲的角度才能去解釋,像萬有引力的這種簡單的模型是不可以的。
  • 每日一練|基礎知識:科技熱點「廣義相對論」
    此照片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具有正確性。人們驚呼,「愛因斯坦又對了!」。公職類考試的科技類題目偏向於結合科技時政熱點進行考核,本次黑洞照片的公布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可能成為近期考試的一個熱點,現對廣義相對論關常識性知識作相關總結:發展過程:1905年,愛因斯坦針對光線在狹義相對論中,重力和加速度對其影響發表了一篇論文,廣義相對論開始萌芽。
  • 廣義「債轉股」和狹義「債轉股」
    【財新網】(專欄作家 趙幼力)在債轉股中,股權的持有人和原有債權的持有人是否是同一實體,是區分廣義債轉股和狹義債轉股的關鍵所在。廣義債轉股指的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債權和股權的置換,債權人和股權人並無關聯;狹義的債轉股就是將特定債權人的債權置換為其股權,通過讓渡一部分經營權,降低債務水平,釋放抵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