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教體局局長張宣標到寧國宣城、涇縣實地調研體育產業工作

2021-01-15 安青網
宣城教體局局長張宣標到寧國宣城、涇縣實地調研體育產業工作

2012-04-24 11:14:25   來源:安青網    

【摘要】

4月21-22日,宣城市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宣標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寧國市、涇縣調研體育產業工作,局辦公室主任賈暉、產業辦主任王雲生

4月21-22日,宣城市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宣標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寧國市、涇縣調研體育產業工作,局辦公室主任賈暉、產業辦主任王雲生陪同調研。 4月21日上午,張宣標局長一行來到寧國市萬家鄉,在寧國市教體局局長晏國成等陪同下,徒步考察「吳越古道」體育生態旅遊景點。萬家鄉與清涼峰國家級保護區接壤,與浙西大峽谷僅一山之隔,該鄉政府概念性規劃的「吳越古道」,又稱「浙寧古道」,逶迤於萬家鄉至浙江杭州臨安市的群山之間,自古為徽商往來於蘇浙滬的通道之一,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所建千頃關屹立在千米高山之上。海拔1100的山頂上坐落著水面近千畝的天池湖泊。 4月22日上午,張宣標局長一行趕赴涇縣,在涇縣教體局局長宋軍、副局長徐磊等陪同下,現場調研涇縣文羽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翔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美格蘭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銷售狀況,實地考察了位於汀溪鄉的「水墨汀溪」風景區。該景區佔地45平方公裡,河水環繞群山,自然風光宜人,已開發生態觀光遊覽、水上漂流、滑翔翼飛行運動等項目,下一步將開發高空蹦極、攀巖、水上運動、山地自行車、野外拓展訓練等體育項目。 張局長在了解涇縣、寧國體育產業現狀後,肯定了其發展前景,提出發展體育旅遊產業的指導意見,要求體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1﹞70號)精神,根據省體育局《安徽省省級體育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積極為本地體育產業爭取省級扶持資金,將宣城體育產業做大做強。

寧國萬家鄉吳越古道入口

吳越古道沿途風景如畫

右為宣城市教體局局長張宣標,左為寧國市教體局局長晏國成

來自蘇州的「驢友」在萬家鄉境內的山腰宿營

位於山頂的「天池」

張宣標局長在涇縣文羽運動用品有限公司調研

張局長在美格蘭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調研

張局長察看水墨汀溪景區發展規劃

#p#分頁標題#e#

清澈秀美的汀溪河

滑翔翼運動

張局長和涇縣教體局局長宋軍(右)沿途考察汀溪景區

責任編輯:duyu123

關鍵詞: 宣城 實地 調研 體育產業 工作 涇縣 寧國 教體局 局 局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宣城市委副書記張冬雲到寧國開展調研
    原標題:宣城市委副書記張冬雲到寧國開展調研9月6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冬雲到寧國市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市委常委、副市長汪謙慎參加,市直有關部門、寧國市主要負責同志陪同。
  • 宣城、郎溪、廣德、寧國、涇縣這五個地方語言來源及分布情況,看看...
    宣城、郎溪、廣德、寧國、涇縣是原來老宣城地區。這五個地方的方言各有異同,主要是外地移民形成的。清鹹豐十年至同治三年(1860~1864)太平軍與清軍在這一帶激烈爭戰,隨後又出現了瘟疫,區內人口傷亡殆盡。
  • 宣城市委書記姚玉舟到寧國現場辦公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調研...
    原標題:姚玉舟到寧國現場辦公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調研8月3日,市委書記姚玉舟到寧國市現場辦公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調研鄉村旅遊發展。市委常委、副市長汪謙慎,市直有關部門及寧國市主要負責人等陪同。
  • 宣城軍分區演講團到寧國進行學習十八大精神演講
    宣城軍分區演講團到寧國進行學習十八大精神演講 2012-12-27 11:34:25   來源:宣城新聞網
  • 安徽宣城地區自有記載以來,歷史上發生多少次地震?
    安徽省宣城地區位於揚州—銅陵地震帶邊緣,發生地震很少,但不是沒有發生過地震。宣城地區自有記載以來,除清乾隆八年(1743)涇縣發生5級地震外,未發生過強烈地震。多數有感地震均為外地地震波及,未造成嚴重災害。歷次地震情況如下:三國·吳黃武四年(225),江東地連震。三國·吳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237.6.24),江東地皆震。
  • 宣城石油:首創非油品流動配送服務
    宣城公司流動服務營業廳啟動。零售部召集相關縣公司工作人員,同思共商,齊心共謀,確定流動服務營業廳各項事宜和操作規範。    為讓更多的個人用戶持卡享受更優惠服務、消費更加滿意,宣城石油組織開展「五進」專項活動,在安徽石油非油中心等處室大力指導、支持下,宣城公司赴外地定製了5輛專用配送車。
  • 宣城中院到寧國青龍鄉開展 「美好生活,法治同行」普法宣傳活動
    宣城中院到寧國青龍鄉開展 「美好生活,法治同行」普法宣傳活動 2020-11-19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信縣教體局局長劉兆忠到第三實驗小學及附屬幼兒園調研指導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崔志遠 從真 濱州報導  1月12日,陽信縣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縣教體局局長劉兆忠、副局長南風坡到第三實驗小及附屬幼兒園調研指導工作第三實驗小學校長、附屬幼兒園園長、班子成員參加了調研。
  • 宣城至寧國高速9月8日通車試運營
    中安在線訊 經過省高速集團三年奮戰,宣城至寧國高速公路孫埠至寧國段9月8日正式開通並試運營,這意味著我省通往長三角地區又添一條快速通道。  宣城至寧國高速公路全長45.96公裡,是長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規劃網中寧宣杭高速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四縱八橫」中「縱一」的重要路段,北連宣廣高速和在建的銅南宣高速,南接在建的揚績高速寧績段和寧宣杭高速寧千段,全封閉、全立交,雙向4車道,其中與揚績高速共線段約4公裡為雙向6車道,全線設計行車時速120公裡/小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6.78億元。
  • 宣城到績溪將通動車 寧國也將結束無高鐵歷史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繼皖贛線蕪湖宣城段進行擴能改造後,宣城到績溪段的擴能工程也有眉目了。目前,中國鐵路總公司已初步同意「十三五」期間合作建設,擴能後,不僅蕪湖、宣城、績溪將被250公裡/小時的動車相連,寧國市也將結束沒有高鐵的歷史。
  •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宣城至寧國高速公路收費期限定為30年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00995)公告,由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寧宣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宣城至寧國高速公路於2013年9月8日正式開通運營,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宣城至寧國高速公路設站收費經營的批覆》(皖政秘
  • 「宣紙故裡」安徽宣城涇縣書寫綠色發展新畫卷
    5月30日,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的攝影家和主流媒體代表在宣城按動啟動屏,正式拉開「生態涇縣綠色發展」長三角媒體看涇縣活動序幕。    近年來,涇縣堅持生態優先、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宣城至績溪高鐵建設詳情公示,寧國欲新增一座火車站!
    1.建設項目概要項目名稱:新建鐵路皖贛線宣城至績溪段項目概況:線路自宣城站引出,下穿既有鰲峰東路、上跨水陽江路、宣廣高速公路、在建向陽大道,電廠專用線、既有皖贛線進入丘陵地區南行,在水東站附近跨既有皖贛線,後兩跨水陽江,於港口電廠和寧國中石油儲油庫之間通道穿行
  • 來宣城一定要去的地方
    經過綠雪茶社後遇岔路,往左去翠雲庵,往右去太白獨坐樓,兩條路會在不遠處交匯,一般遊客到太白獨坐樓即折返下山。若繼續向西北攀爬1小時,可到達主峰一峰;若由太白獨坐樓向東北攀爬1小時,則可到達高度僅次於主峰的淨峰,上有望江亭。雲橋靠近望江亭,是用木條鋪成的棧道,走在上面能俯看宣城、農田和水陽江。不論爬到山的哪裡,下山時走敬亭山東大門方向,從那裡出景區即可。
  • 2020年10月份「宣城好人」評選揭曉
    經「宣城好人」評選委員會評定,宣州區邵偉等11人(10組)當選2020年10月份「宣城好人」,他們分別是:宣州區孫埠鎮合義村扶貧專幹邵偉,為全村216戶貧困戶一戶一策落實扶貧,增加貧困戶家庭人均收入,用行動溫暖民心。
  • 安徽寧國市面積最小的「鎮」,是一塊「飛地」,緊鄰宣城市區
    來源: 愚樂小豆 舉報   根據之前的報導,安徽桐城市有一個「飛地」鎮,是一個鱘魚鎮,飛到了樅陽縣的城鎮旁邊
  • ·寧國一小學曝出「帳單門」
    昨日,本報多次聯繫津南小學校長雷孝平遭到婉拒,記者採訪了寧國市教體局局長晏國成,他表示:「如果帳目有問題,肯定會進行處理。」  網帖曝料學校財務帳單  昨日,記者在知情人的介紹下登錄寧國論壇,關於津南小學的話題被網友熱議,開了好幾個帖子,但傳說中的曝料原帖已經被刪除。  多方尋找後,記者才找到關於「津南帳單」的蹤跡。
  • 宣城中院院長到寧國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8月13日上午,安徽省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錢明樹一行到寧國市南極鄉龍川村察看受災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受第9號颱風「利奇馬」影響,寧國市遭遇了歷史上最大的短時局地強降雨,沿天目山鄉鎮受災嚴重,其中霞西、甲路、南極等鄉鎮多處發生山洪和泥石流,導致大面積斷電、道路損毀、通訊中斷等重大災情。
  • 智慧交通的宣城實驗
    一年後,公安部交管局開始部署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智能化和標誌標線標準化工作(簡稱「兩化」工作),這在時任宣城市公安局副局長兼交警支隊支隊長盧東林看來,為解決宣城市交通和環境問題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年11月,宣城市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已順利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