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系和宇宙恆星

2020-10-18 路漢拾文
      先從我們的大星系——銀河系說起。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直徑約10萬光年,包括兩千億到四千億顆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一顆恆星,位於分支懸臂獵戶臂上,離銀河系中心有2.61萬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240公裡/秒,2.26億年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組成的集合體。
      而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太陽系中圍繞太陽旋轉的一顆行星,也是在宇宙中目前人類所知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太陽是我們銀河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八大行星以太陽為中心從內到外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的大小及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 
       水星:直徑4878km;近日點約5000萬km,遠日點約7000萬km 
       金星:直徑12103.6km;近日點和遠日點都大約1億1千萬km 
       地球:直徑12756.3km;近日點和遠日點都大約1億5千萬km 
       火星:直徑6794km;近日點約2億2千萬km,遠日點約2億7千萬km 
       木星:直徑142984km;近日點約7億4千萬km,遠日點約8億2千萬km 
       土星:直徑120536km;近日點和遠日點都大約為14億5千萬km 
       天王星:直徑51120km;近日點27億km,遠日點30億km 
       海王星:直徑49528km;近日點和元日點都大約是45億km
太陽系示意圖:


      我們所在的地球感覺是很大的,走步老是感覺是在一個地平線上,坐火車從哈爾濱到廣州要二三十個小時(當然高鐵就更快了),從北京坐飛機到華盛頓也需要十幾個小時吧,旅途是夠累的!但是,我們僅僅是停留在自己的腳下和眼前,如果放眼望去……,離開我們的地球家園,望向天空,在茫茫的天空星海中,我們的地球……
       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以下圖顯示,看看它們的大小對比,在八大兄弟中,屬老大的是木星,水星最小,而我們的家園——地球,僅屬老五:
 


       如果我們離開太陽系,與系外我們已知的恆星相比,我們的家園……
       
       現在我們就從最小的恆星說起,看看我們的地球家園在宇宙中的地位。

       昂望星空:
       J0523(2MASS J05233822-1403022),是迄今為止人類已知質量最小的恆星,其直徑僅為太陽的9%,約12.5萬公裡,雖然小於木星,但要比地球大10倍;該星亮度僅有太陽的1/80000,表面溫度為1800℃,距離地球40.3光年。
 

       比鄰星(毗鄰星、半人馬座α星C),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屬紅矮星),直徑約為太陽的1\7,即約19.9萬公裡,比地球大15.6倍;該星表面溫度2670K-3100K,距地4.22光年。
 
      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都比地球大!
     
     看看給我們送溫暖的主家,也是我們圍著它轉的中心——太陽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萬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1.275萬公裡)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表面溫度約為6000℃。距離地球1.5億公裡。
 

       如把上面的三顆恆星拿在一起對比來看,我們的地球也實在是太小了:
 

       但是,有沒有比太陽大的星星呢?當然有:

       除了太陽系如金星、火星等幾顆行星外,在茫茫星空中,我們看到的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有一顆是比較亮的,那就是天狼星!
       天狼星(大犬座α星),是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藍白矮恆星,天狼星一般指天狼星A(還有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直徑11692公裡),直徑約251.3萬公裡,是太陽的1.8倍;該星表面溫度約9940K,亮度是太陽的25.4倍,距離地球8.6光年。

 
       除了天狼星,還有:
       北河三,即雙子座β星,是一顆橙巨星,直徑大約1280萬公裡,是太陽的9.2倍(地球的1000倍),亮度為太陽的43倍,表面溫度 4770 K,距離地球約33.78光年。


        如果把天狼星、北河三與太陽和地球放在一起比較的話,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小點點:
 

        北河三星夠大的了吧,但還有比它更大的:

        大角星,即牧夫座α,全天第四亮星,直徑達2940萬公裡,是太陽直徑的21倍,表面有效溫度4400K,亮度是太陽的215倍(一說98倍),距地約36.71光年。
 
 
       R136a1,是一顆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位在劍魚座的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直徑大約4500萬公裡,是太陽直徑的35倍,質量估計是265倍太陽質量,亮度是太陽的871萬倍,該星表面溫度53000K,距地16.3萬光年。
       如果把前面說的幾個恆星放在一張圖上比較的話,太陽變成了一顆小豆豆,而地球幾乎看不到了:
 

       繼續往下看:

       畢宿五,即金牛座α,是顆橙色巨星。直徑約為6200萬公裡,是太陽直徑的44倍,表面溫度4000K,距地約68光年。
 
 
       參宿七,即獵戶座β,屬於藍超巨星,直徑約10718.4萬(1.07億)公裡,是太陽的77倍;光度為太陽的55,000倍,表面溫度約11300K,距地約863光年。


       把參宿七等前述的幾個恆星按大小比例湊在一起,你會發現,太陽已變成了一個小點,而地球你根本就找不到了!
 

      參宿七就是最大的恆星了?答案是否定的!請繼續往下看:

      手槍星,人馬座高光度藍變星,直徑4.26億公裡,是太陽的306倍,亮度是太陽亮度的160萬倍,表面溫度:18500~27000K,距地2.5萬光年。
 

       麒麟座V838,是位在麒麟座的一顆紅色變星,直徑約5.43億公裡,是太陽的390倍,該星表面溫度3270K,距地為近20000光年。
 

       船底座V382(船底座X),是一顆黃色的G-型特超巨星,直徑約9.74億公裡,是太陽的700倍,亮度為太陽的50萬倍,該星表面溫度5880K,距地8800光年。
 

       現在再把這幾個直徑達億以上公裡的恆星,與前述幾個大恆星放在一起看,天狼星只能顯示一個像素點,太陽你也找不到了!
 
 
       直徑近10億公裡的船底座V382黃特超巨星夠大的了吧?但還有比它更大的:

       參宿四和心宿二:
       參宿四(獵戶座一等星),又稱獵戶座α星,是一顆處於獵戶座的紅超巨星,直徑約13.59億公裡,是太陽的976倍,該星表面溫度3300-3625K,光度為太陽的7萬倍,距地約640光年。
       心大星(心宿二),即天蠍座α星,直徑達16.7億公裡,是太陽的1200倍,是一顆名副其實的紅超巨星,該星表面溫度3400K,光度為太陽的37000倍,距離470光年。
 
     
       大犬座VY,是一顆位於大犬座的紅特超巨星,直徑約20億公裡,是為太陽的1420倍;光度是太陽的27萬倍之多,表面溫度 3490K,距地約3815光年。
   
     
      盾牌座UY,是至今人類已知體積最大的一顆位於盾牌座的紅超巨星,直徑達23.77億公裡,為太陽直徑的1707倍,能容納約45億個太陽,即約2億億個地球,但質量僅約為太陽質量的32倍;該星亮度為太陽的34萬倍,表面溫度3082.85℃左右,距地約9456.9光年。
 

       暫時到此為止,可以看出我們有多麼地渺小!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知道總比不知道好。
努力吧,朋友,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大!
你的努力,更是為了我們的未來……!


附:行星、恆星大小比較:
水星 < 火星 < 金星 < 地球 < 海王星 < 天王星 < 土星 < J0523 < 木星< 比鄰星 < 太陽 < 天狼星< 北河三 < 大角星 < R136a1 < 畢宿五< 參宿七 < 手槍星 < 麒麟座V838 < 船底座V382 < 參宿四 < 心宿二 < 大犬座VY  <盾牌座UY。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和宇宙恆星相比,我們似乎連塵埃都算不上
    先從我們的大星系——銀河系說起。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直徑約10萬光年,包括兩千億到四千億顆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一顆恆星,位於分支懸臂獵戶臂上,離銀河系中心有2.61萬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240公裡/秒,2.26億年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
  • 我們從哪裡來 - 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產生
    所以要回答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我們就從宇宙的起源開始說。       大約在138億年前,我們的宇宙突然從一個奇點爆炸而來。這裡就不要問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奇點在哪裡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宇宙是有奇點爆炸而來的,奇點是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點,所以宇宙就是突然爆炸而來的,它之前就沒有時間和空間,時間和空間都是宇宙大爆炸之後才出現的。
  • 宇宙最大的恆星與黑洞,如果放在太陽系,將會是一場災難
    宇宙何其浩瀚,我們卻只能窺視冰山一角,恰恰是由於宇宙的浩瀚無窮,我們才會對宇宙不停的探索,對此,我們的飛船飛出地球,我們的天文望遠鏡可以望的原來越遠,因此,我們才明白,相對於宇宙中的無窮大,我們所處的地球實在是太過於渺小。
  • 存在宇宙旋風,太陽系屬於第二類恆星,第一類恆星角動量很小或沒
    下面以太陽系的形成過程為例來簡單說明一下第二類恆星的形成過程。形成第二類恆星的必要條件:星雲和宇宙旋風,而且兩者發生在同一個地方。首先我們來看圖一,圖中的白色表示原始星雲的形狀,豎虛線代表宇宙旋風中心線,橫實線代表旋風平面經過星雲質量中心線,⊙ 表示旋風吹出來,⊙ 表示旋風吹進去。
  • 太陽系附近發現與宇宙幾乎同樣古老的恆星(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距離地球非常近的宇宙空間中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天體,其年齡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這就是編號為HD 140283的「史前恆星」。根據NASA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計算,這顆恆星距離我們大約190光年,但年齡的估計值達到了144.6+-0.8億年,從年齡上看可推出它是宇宙誕生後最初的幾代恆星,對於天文學家而言,研究此類貧金屬恆星是相當重要的,可對宇宙年齡的估算起到限制作用。
  • 我們的宇宙有多大?太陽系只是滄海一粟,看了比較後非常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這是終極問題。因為就像人死後會去哪裡一樣,這是人類無論如何之前還不知道的秘密。雖然我們無法探索宇宙的邊界,但人類在短短幾百年的時間裡探索了宇宙的許多區域,也向我們揭示了神秘的宇宙。事實上我們人類可能認為我們是偉大的,但是從宇宙的角度來看,他太小了,就像地上的螞蟻仰望著金字塔的頂部一樣,我們只能觀察卻而不能到達頂峰。到之前為止,我們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將一個微小的探測器飛出太陽系。宇宙有多大?讓我們以地球為基本單位。即使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地球也只是一個斑點。
  • 誰才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附近,會是什麼景象
    引言: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永遠都會有新發現,往往一些已發現的紀錄也會被逐漸打破。但是宇宙最大恆星這個紀錄至今仍然由一顆名為「盾牌座UY」的恆星保持著,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附近,會是什麼景象呢?這些「之最」在地球上尚且有較為固定的答案,但是放在宇宙中則沒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因為人類目前對宇宙的了解還相當有限,我們現在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恆星、最重恆星或者最亮恆星這些天文現象,可能會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測範圍擴大而改變。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人類已發現的最大恆星——盾牌座UY。
  • 宇宙中質量最大恆星和體積最大恆星大比拼,太陽和地球都靠邊站
    但是如果認為太陽就是宇宙最大的恆星,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在宇宙中,太陽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比它大得多的恆星多的是。今天咱們就請出兩顆宇宙中「重量級」的恆星。一起來看看宇宙中的這兩個「龐然大物」大的有多嚇人。
  • 宇宙真奇妙 美航天局發現有雙恆星類太陽系系統
    ,而其核心具有兩顆恆星,天文學上稱作是雙子星體系。這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系統叫做克卜勒(Kepler)太陽系,距地球4900光年,它有兩顆恆星,兩者互為軌道轉動。而該發現最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它還擁有兩個環繞的行星。
  •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在古時候,人們因為一直都在對地球本身進行探索,擴展人類活動的範圍,不斷的發現新大陸新人類,然而當望遠鏡出現之後,人類發現原來地球只是滄海一粟,宇宙的寬廣讓我們呢顯得如此孤獨。
  • 這顆意外的恆星穿過了我們的太陽系
    這是一個七萬年前穿過我們太陽系的流氓恆星的故事。如果你喜歡這個文章,那麼讓我知道,我也會開始製作最新的科學新聞文章。70萬年前,一個外星人穿過我們的太陽系。但不是一個坐在飛碟裡的小綠人,一個燃燒著氣體的大球。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真正的流星,比我們現在的近鄰近鄰近五倍半人馬座。
  • 太陽與其他的恆星有什麼不同,為啥被叫做太陽系?
    這0.14%都是圍繞著太陽運行,其中,木星是這烏央烏央群體的老大,佔有了0.14%中0.1%的份額,也就是除太陽和自身外,木星是所有天體質量加起來的2.5倍。我們地球在整個系統質量中只佔有0.0003%。3、幾乎所有的恆星都是一個小系統。但恆星系統與真正的星系完全不是一碼事,因此絕對不要混淆。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100億個太陽大,放在太陽系中吞掉土星
    我們在夜晚看到的絕大多數星星都是恆星。恆星是宇宙中的一類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從名字上看,恆星是不是意味著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呢?其實,恆星也是在運動的。但由於它們到地球的距離過於遙遠,我們肉眼無法感知它們的運動。在古時候人們覺得它們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恆定不變的,因此人們把它們叫做恆星。
  • 宇宙中很多恆星都在星雲內,太陽系也是,但卻行進在另一團星雲中
    文/隨風飄散宇宙中很多恆星都在星雲內,太陽系也是,但卻行進在另一團星雲中隨著人類的發展,現在有很多人都開始對宇宙展開了無限的好奇心,他們想要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想要知道宇宙中有沒有其他外星生命,想要知道黑洞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等等,不過在觀察宇宙的時候,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 宇宙星系及太陽系的起源與探索
    我們人類所觀察到的恆星和行星基本都是球狀體,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時,自身也在自傳;太陽本身也在自傳,太陽帶領著八大行星在銀河系裡天馬行空地高速運轉;太陽系裡其中有七個行星自傳與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自傳與公轉方向相反,而天王星是與公轉軌道成97度角運轉。不難想像這些質量這麼大的行星圍繞著太陽公轉非常有序而有條不紊地運行,這說明恆星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大的。
  • 我們怎麼測量宇宙的年齡和大小?
    圖解: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6年和1997年拍攝的星系NGC4603的圖像。天文學家利用這個星系中近50個造父變星確定了它距我們1.08億光年遠。這是在HST項目中用來確定哈勃常數值的最遙遠星系。(來源:Jeffrey Newman(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NASA)天文學家估計,大爆炸發生在100到200億年前。
  • 一顆垂死恆星的灰燼,揭示太陽系是如何誕生的!
    這一發現對現有一些理論提出了挑戰,這些理論認為,瀕死的恆星是如何為宇宙播下形成行星的原材料,並最終形成生命的前體分子。在南極洲收集到的一顆球粒隕石中,這個微小斑點代表了真正的星塵,很可能是在我們的太陽存在之前,一顆爆炸恆星拋入太空的。儘管這些顆粒被認為是構成太陽和我們行星混合物的重要原料,但它們很少能在太陽系誕生後的動蕩中倖存下來。
  • 宇宙膨脹會超越引力嗎?最後半小時,太陽系行星和恆星將被撕裂!
    從宇宙的膨脹的其中一個演化發展的結果來看,太陽系各行星之間距離被拉大也只是時間問題,但以現代宇宙的膨脹說來衡量,暫時並不會導致這個結果,但在遙遠的未來來看,太陽系最終的發展將是行星距離被拉大,直至達到基本粒子狀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真會如此可怕嗎?
  • 哪一顆恆星離太陽系最近?
    在銀河系中,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4光年。而在距離太陽差不多四光年之外,恰好就有一顆恆星,這就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位於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其距離為4.244±0.001光年。不過,由於這顆恆星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它無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視星等超過了10等,遠遠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極限亮度。此外,比鄰星本身是南門二三合星系統的一部分。另外兩顆離太陽系更遠一些,距離約為4.37光年,這個三合星系統是《三體》小說的創作原型。並且另外兩顆恆星的視亮度較高,可以直接通過肉眼看到,所以它們是肉眼可見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 恆星核聚變產生鐵和更重的元素,太陽系絕大部分的氫從哪裡來?
    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就是氫元素,排在氫元素之後的就是氦元素。在太陽系也是如此,如果按照質量計算太陽系的氫含量大約佔了百分之70%,當然了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質量的99.8%,其他八大行星加上小行星、長周期彗星、柯伊伯帶內的天體、一些天體碎片等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