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Bonnie
華商韜略7月10日訊。繼中微公司之後,又一家市值突破千億的半導體設備廠商誕生。
截至7月10日收盤,北方華創報價221.30元,市值1095.69億。
圖源:雪球
【北方華創,國內半導體老大?】
2001年9月,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整合了多個國營工廠的優質資源,在北京成立了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半導體裝備和電子元器件為主業。同年的10月,北京電控又整合了各個高校研究所資源,成立了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高端半導體裝備為主業。
而北方華創便是由七星電子和北方微電子戰略重組而成,這也恰好把北方華創分為了兩個發展階段:重組前和重組後,而北方華創的實際控制人也就是擁有國資背景的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合計達 48.13%。
因此,在業務上,北方華創的電子器件業務佔比更重,集成電路業務則是後來發展。
重組前的北方華創即七星電子,在國企體系中並不搶眼,也沒有什麼亮眼的業績。
之後由於集成電路產業走上舞臺,公司與北方微電子重組之後,構建了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和精密元器件四大業務板塊,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在半導體設備行業,北方華創基本成為了我國半導體設備領域產品線覆蓋最全的A股上市公司,包含了單晶爐、刻蝕機、氣相沉積設備、清洗機、固化機和其他輔助設備(核心在刻蝕機)等等,成為國內產品線最為全面的電子工藝裝備供應商,因而也不斷助力國內半導體行業加速國產化。
在半導體產業非核心業務的國產化替代,北方華創還是走得不錯的。
對此,北方華創董事長趙晉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面對數字時代帶來的紅利,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加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積極與客戶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面支撐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國產化需求。
與此同時,北方華創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具有8英寸立式擴散爐和清洗設備生產能力的公司,自主研發的14nm等離子矽刻蝕機、單片退火系統、LPCVD已成功進入集成電路主流代工廠;28nm Hardmask PVD、Al-Pad PVD設備已率先進入國際供應鏈體系。
當然,業績也由此開始大幅度提升。
2019年年報顯示,財年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58億元、淨利潤3.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0%、32.24%。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38億元,同比增長32.49%。
實際上,2016年以來,公司經營業績持續高速增長。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19年,其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從0.93億元增長至3.09億元,三年增長2.32倍。
截至2019年末,北方華創累計申請專利4288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2834項,累計授權專利2369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76項。
目前,北方華創已經成為了國內半導體上遊設備研發領域的先行者和領頭羊。
隨著無芯之痛帶來躍進式發展,北方華創的市場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未來兩年,國內晶圓廠的投資規模在5000億以上,對應的設備需求在4000億元左右。
換句話說,北方華創就是淘金時代做牛仔褲的人,只不過現在是淘芯。
【先行者的內外壓力】
芯思想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計劃新建的20家Fab投資總計將超過1000億元,將會帶來超過700億元設備需求。有數據表明,半導體設備是晶圓代工廠的主要投資項,約佔整體投資的70%。
因此,作為國內主流高端電子工藝裝備供應商,北方華創必定會因此迎來更大的機會。
然而,經過研究不難發現,以高新技術定位北方華創卻在製造成本中付出了大頭。
數據顯示,北方華創的製造成本中,材料費佔據了84.5%,基本佔到整個營收的一半,甚至和低端製造業不相上下,和「高新技術企業」這幾個字可謂是背道而馳。
總部位於北京的北方華創,每年要花掉5個億的管理費用,管理人員薪酬達到2.9億,平均薪酬19萬/年。但與此同時,給技術人員薪酬卻只有人均16萬/年,細算下來甚至不如一些地方外賣小哥的平均月薪。
不容忽視的,是北方華創的借錢能力,背靠北京市政府以及國產替代扶持概念,137億的資產,76億都是借的,此外還有36億存貨。值得注意的是,北方華創還給子公司做了13億擔保。
資產質量堪憂!
被作為故事支撐的14nm刻蝕機,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早在2016年就研發出來的產品,直到今天仍未更進一步,僅停留在客戶驗證階段。但與此同時,先進位程在從7nm向5nm衝刺。
北方華創的產品可能會面臨一面市,就遭到淘汰窘境。
同時,在全球市場,北方華創可謂強敵環伺。2017年,全球五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分別為應用材料(AMAT)、阿斯麥(ASML)、拉姆研究(Lam Research)、東京電子(TLE)、科磊(KLA),就已經佔據全球半導體設備製造業超過60%的份額。
相比之下,2017年北方華創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有率僅有0.3%,銷售額1.7億美元。
非核心業務國產替代化、資產質量堪憂,人才薪酬差強人意,這樣北方華創卻取得了不俗漲勢。
這背後主要原因,北方華創集齊了A股大部分熱門概念,堪稱被概念開了光的股票,比如
集成電路、華為海思、晶片、軍工、鋰電池、光伏、OLED、國家大基金持股、國資改革、新能源、……
明顯,涉及國產化替代概念化市盈率有點逼近市夢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