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15歲神童,2019年高考理科667分,超一本線142分。
這個孩子叫姜明宇,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他的家庭條件並不好。他的父母離婚了,父親得了腦動脈血管瘤,他的奶奶膀胱癌,爺爺是糖尿病,家裡債臺高築。他已經10多年沒有吃過肉了。
他說自己「也就智商高那麼一點點」「對科研比較感興趣」,說話謙虛,不卑不亢。
我們總是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但原生家庭並不是一個人墮落迷失的全部藉口。有優厚的條件固然好,但條件差,也不能阻斷有志者的成功之路。
我們從姜明宇的介紹中,可以發現,他對科研有非比常人的興趣,陽臺上,都是科研的儀器,他的爺爺介紹說,都是別人資助他的。其次,他的專注力很強,他沒有去補過課,就是拿了書在家自己鑽研。即使這樣,他也獲得了很多競賽獎項。
雖然他年紀很小,才15歲,但是已經有超出常人的成熟。他說準備報考南開大學,本碩博連讀10年,也就意味著,他博士畢業的時候,才25歲。
在他的身上,有諸多良好的品質,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也是我們培養孩子需要注意的:
1.培養孩子的逆商。
所謂的逆商,就是面對逆境時,人們的心態和採取的行為。高逆商,就是像這個姜明宇一樣,能夠在貧寒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突破困境。與之類似的還有棗莊女孩王心儀,以707的高分考入北大,她的《感謝貧窮》火遍網絡,催人奮進。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凡是學習好的孩子,無不有很強的專注力,能夠投入全部的精力,從而高效的解決問題。姜明宇喜歡搞科研,自己及一個人在家鑽研,從來不去補課,全情投入於學習中,這種專注力,需要每一個人學習。此外,孩子的專注力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很大的關係,對於新手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專注度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不要去打擾孩子。
3.培養孩子不卑不亢。
能夠做到不卑不亢,說明思維非常的成熟,內心很強大。貧寒的家境不是自己自卑的理由,同樣,考到好成績,也不是驕傲的理由。因為他的目標遠大,就如大鵬一樣,不屑於和麻雀斑鳩爭論遠近。
4.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所謂的成長型思維,就是遇到問題,不自怨自艾,追問「為什麼」,而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追問「怎麼辦」,有研究表明,成長型思維的人,就算是得了抑鬱症,也會想辦法積極的做事,積極的運動,不讓自己停在情緒中。結果,抑鬱症反而在運動和做事中,慢慢得到了治癒。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在貧寒中,不卑,考了高分後不傲,明確自己的目標,不斷投入精力,即使10年不知肉味,也可以從學習中找到快樂。為這樣的孩子點讚,以後一定能成為國之棟梁。
我是一名省重點中學的班主任,專注於分享教育心理,閱讀寫作等乾貨,希望得到你的關注,也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