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通常為一類自由生活的原始生物,在植物表面附生而非寄生,其對植物的危害主要是遮避陽光影響光合作用,並黏附在寄主表面影響呼吸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動,嚴重時造成寄主生長衰弱甚至死亡。除為害草莓外還可為害多低矮植物和果樹苗木。
近日,來自新鄉市的花生種植戶,在「問答」提問:這是得的什麼病?
如下圖:
專家診斷:
夏英三(山東省臨沭縣青雲鎮,農技站)
黏菌病,其本身對作物沒有為害,常附著在作物表面,多時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造成作物發黃甚至死亡。可用嘧菌酯,多菌靈,多抗黴素噴霧防治。
呂蘭華(山東省聊城市,擅長植保技術)
黏菌病危害。建議選擇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000—2000倍液噴施防治。視病情間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 ;注意事項:注意輪換用藥。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農技站)
黏菌病-建議用嘧菌酯,多菌靈,多抗黴素,甲基託布津等防治。
郭欣華(山東省聊城市冠縣 農藝師,技術站站長)
黏菌病,附著在植物表面影響光合和呼吸作用。發病初期,可選擇多抗黴素,嘧菌酯,吡唑嘧菌酯,乙蒜素防治。
知識大課堂——花生黏菌病
▲葉背及葉緣部位呈盤(碗或環)狀白色、灰白或褐色泡沫狀斑塊
一、危害症狀
在綠葉植物上,由莖、葉柄向上擴展,莖和葉柄上特徵類似小麥基部症狀,葉部發病主要在葉部背面及葉緣部位,嚴重時向葉正面擴展。在葉背及葉緣部位呈盤(碗或環)狀白色、灰白或褐色泡沫狀斑塊或突起(子實體破裂),內有密生的小黑點,葉面亦有散生的小黑點。
二、發病規律
黏菌多發生在潮溼、雨水多或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料的田塊,一般為腐生菌。涼爽潮溼的氣候便於孢子向葉緣及葉面擴散和運動。田間機械操作,人和動物的田間活動、氣流及雨水均能加快病菌的擴展。
三、農業防治
1、收貨後及時整地滅茬,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2、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
四、花生黏菌用藥參考
75% 百菌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13-153克/畝 噴霧
55% 百·福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14-133克/畝 噴霧
70% 百·福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250克/升 咪鮮胺 乳油(低毒) 使用2000-4000倍液 浸種
25% 咪鮮胺 乳油(低毒) 使用40-50克/畝 噴霧
25% 咪鮮胺 乳油(低毒) 使用150-225克/公頃 噴霧
70% 甲基硫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71-100克/畝 噴霧
50% 甲基硫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750-1050克/公頃 噴霧
50% 多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937.5-1125克/公頃 噴霧
25% 多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125-1500克/公頃 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