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竟然能對一個光子識別!太厲害了

2021-03-06 科學解碼

究竟什麼才是人類視力的分辨極限?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9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視力能以高於隨機水平的概率偵測到單光子,這一研究為人類肉眼的分辨極限提供了新的見解。

20世紀40年代的研究已經證實,人類被試對象能報告出低至幾個(5個到7個)光子的光信號。然而,人類能否感知到單光子,至今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此前對青蛙視網膜上的單個杆狀細胞開展的實驗表明,杆狀細胞會對單個光子作出反應。但由於視網膜也會對信息進行處理,以減少噪音造成的「虛假警報」,所以對視網膜發射單個光子,不一定能成功轉化為信號傳送到大腦,讓被試者意識到有光存在。而且,這一實驗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實驗條件限制,即與產生光子的光源有關。

此次,美國紐約州洛克菲勒大學阿里帕沙·瓦茲裡與他的同事們,使用量子光學技術設計了一個單光子光源,並在三位被試身上測試了人類視力的偵測極限。他們的光源系統能夠產生一對相互關聯的光子,其中一個光子射向被試的眼睛,另一個光子則射向一臺高感光度的相機。每次實驗都向被試呈現了兩個光刺激,其中一個包含一個光子,另一個則為空白(也可以理解為這一刺激中沒有光)。

 
實驗中,被試者需要說明哪個刺激包含了光信號,根據被試者在總計共30767次試驗中的表現,研究團隊發現,被試對象正確區分含有一個光子的一次閃光和無光的平均概率要高於隨機水平。

但論文作者同時指出,他們發現的這一現象的背後機制——視網膜和大腦迴路的關聯仍有待未來研究探索。

相關焦點

  • 人眼能直接看到光子嗎?
    人類眼睛能直接看到光子,這是不容置疑的。實際上,光子是人類唯一可以直接看到的東西。人眼專門設計用於檢測光。當光子進入眼睛,並被覆蓋在眼睛內背面的視網膜的視杆或視錐細胞之一吸收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當您看著椅子時,實際上並沒有看到椅子。您會看到一束光子從椅子上反射出來。
  • 從人體發光到能識別單個光子,盤點5大你擁有卻不知的「超能力」
    科學家猜想這可能跟人體的新陳代謝變化有關,但目前還沒有人能證實這一點。我們能聽到溫度的變化普遍來說,我們區分冷和熱靠的是觸覺,我們的皮膚有廣泛而敏銳的能力來識別身體附近溫度的變化,以確保我們能避免身體被燙傷或凍傷。似乎人們進化出敏銳的觸覺,其中一個原因是讓他們避開危險的環境。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還可以用聽力來區分冷和熱。
  • 原子如何輻射出光子?光子竟然能在原子勾引出另一個光子
    大家好,本期我們來介紹原子的兩種輻射-----自發輻射 、受激輻射原子在介紹這兩種輻射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能級按經典電磁理論可以知道,電子繞核轉動要向周圍空間輻射電磁波由於電子繞核運動時不斷向外輻射電磁波,電子能量不斷減少,電子將沿螺旋形軌跡逐漸接近原子核,最後落於核上,這樣,原子應是一個不穩定系統。但是在實際實驗裡原子的表現卻並不是這樣的,在實驗中原子表現出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即使受到外界幹擾,不易改變原子的屬性;且氫原子所發出的光譜為線狀光譜,與經典電磁理論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
  • 在《火影忍者》中輪迴眼厲害還是轉生眼,更厲害呢?
    這個不能說輪迴眼厲害,也不能說轉生眼厲害,要看使用者是誰,畢竟火影忍者是一個查克拉的世界,就算你具有牛X的忍術,沒有足夠的藍條供應也無法發揮出他應有的實力。
  • 如何讓人眼看見不可見光
    自1671 年,牛頓在他的光學試驗說明中使用了「光譜」這個詞以來,科學的發展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眼可見光的範圍極其有限,僅局限于波長範圍390到700納米之間,屬於電磁波的一個區間。而在這個龐大家族中,還有很多是肉眼不可見光,比如紅外光和紫外光。
  • 黃河下面竟然有一座宏偉工程?美國專家驚嘆:中國簡直太厲害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以及科技實力的不斷發展,對黃河也進行了相應的開發,用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我國在黃河下面建造的這個工程,讓美國人不得不折服。黃河是我國北方人民主要的用水河流,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其實我國從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南水北調,但這次的宏偉工程還是震驚到許多人。
  • 科學家研究新技術激活人眼 或能看見紅外光
    然而,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合作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眼或可能可以感知到紅外光。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眼或可能可以感知到紅外光。
  • 太厲害了吧?從弱雷射中提取出高度純單光子!
    這確實讓人想起蒸餾酒精背後的原理——儘管位於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實驗室的這個裝置看上去與蒸餾杜松子酒裝置完全不同。Garching實驗增加了單個光子相對於真空的比例,這種動機對普通大眾來說可能聽起來很奇怪。然而,它直接導致了量子物理的奇異世界。在量子信息技術中,能夠精確傳輸一個光子的弱光源起著核心作用。
  • 特定條件下人眼也能看見紅外光
    原標題:特定條件下人眼也能看見紅外光   任何科學教科書都會告訴你,我們是看不見紅外光的。紅外光就像X射線和無線電波,都在可見光譜以外。但最近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在特定條件下,人的視網膜也能感覺到紅外光。
  • 光子:太低估我的速度了,一瞬間足以
    「 時間對於光子 」是沒有意義的,世界對於它來說太小,時間於它完全凝固,然而在我們的眼裡,它似乎又沒有那麼厲害,或許你不夠了解它。很多人可能知道光速是恆定的,不會加速,也不會減速,光子似乎也沒有摺疊空間的能力,那麼光子是如何做到的?
  • 蓋亞V2擊不破眼Q論調成過去,所有人都小看了蓋亞V2的力量
    這種舉動被猜測為『平成三傑其實有四個』,同時也有『V 2打不破眼Q手臂』的說法,所以蓋亞變成SV,一方面是體現阿古茹,另一方面在某些人看來確實是眼Q手臂需要出動光子流線才能打破。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也無從辯駁,說明蓋亞V2真的不太行。
  • 人類眼睛極限:能感知單個光子
    將人眼與相機進行比較是很多研究都會涉及到的課題,在結構上眼睛與相機的確有很多相對應的地方,例如瞳孔和光圈、視網膜和感光元件等。但是,兩者也有很多區別,包括人眼並不能像相機那樣記錄影像,而是涉及到複雜的腦詮釋過程,眼睛內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則分別負責處理高光和低光,因此要回答人眼的ISO究竟為多少並不容易。
  • 中國人臉識別之父的科學家竟然是饒陽人
    不久前,央視的一檔科普節目中,有「中國臉識別機器人之父」之稱的河北饒陽籍科學家、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金橋,帶著一臺臉識別機器人「小加」亮相,在觀眾的驚呼聲中,完成了從18隻高度類似的比熊犬中識別指定犬的挑戰。臉識別是人工智慧的一部分,以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正大量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 如何讓人眼看見不可見光|不可見光|光譜|雷射_網易科技
    然而,近日一項研究發現,通過特殊的刺激,可以讓人眼在短時間內看到超出正常可見範圍的雷射。這一瞬間的改變,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研究人員根據報告重複進行了據稱看到紅外光的實驗,並分析了不同雷射釋放出的光,最終發現,脈衝越短的雷射越容易被人眼捕捉。一般來說,光子被視網膜吸收後,後者會創造一個名為感光色素的分子,並開始將光轉化為視覺的過程。實現這一過程依靠的是視網膜中的視錐細胞。「視網膜中包含兩種細胞,一種是視錐細胞,一種為視杆細胞。前者負責色彩,後者主管明暗。」
  • 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技術)——三維手勢識別
    這時使用一個攝像頭來檢測採集投射到物體表面上的圖樣,通過圖樣的位移變化,就能用算法計算出物體的位置和深度信息,進而復原整個三維空間。以Kinect一代的結構光技術來說,因為依賴於雷射折射後產生的落點位移,所以在太近的距離上,折射導致的位移尚不明顯,使用該技術就不能太精確的計算出深度信息,所以1米到4米是其最佳應用範圍。
  • 刺激戰場:光子上線了一個全是真人的模式,沒想到卻被罵的很慘!
    昨天刺激哥特意抽出一天時間去陪了陪自己家的小公主,小孩子實在是太粘人了,抱著的時候怎麼樣都不醒,只要一放到床上,立即就睜開眼開始哭鬧,真的是累壞刺激哥了。成功的讓刺激哥放棄了寫文章的打算,所以今天才更新。關於《刺激戰場》體驗服上線了新模式,相信大家一定早有耳聞。刺激哥也簡單試玩了幾局,這個即將上線的新模式就是軍團演習模式。
  • 任正非造光子晶片,美國傻了!國足竟然跑不過清華學生!
    解讀:真會挑人,老人辛苦一輩子,能攢下一些錢,他們渴望退休後還能獲得穩定高收益,可殊不知投資有風險,成為被忽悠的對象。看樣子,以後不能完全相信穿制服的人,任何投資必須要搞清楚主體,收益,用途等信息,切不可為追求高收益而陷入圈套中。
  • 光子是靠什麼「動力」瞬間達到光速的?光子:能慢下來才是高手!
    光子描述了宇宙萬物的本質,即狹義相對論中:一切存在(靜止)質量的物質都無法達到光速,而(靜止)質量為零的物質總會以恆定的光速運動(真空中)。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描述了:質量即能量,只是存在的形態不一樣而已,質量更為穩定。
  • 太嚇人了,你知道人眼是幾百萬像素的嗎?
    人的眼球是怎麼工作的?解析度是光學領域的一個概念,指的是某種儀器在一個圖像中識別並分離兩個物體的能力。舉個例子,想像一下天空裡有兩顆看起來距離很近的星星,位置足以混淆我們的視線。如果你用低解析度的望遠鏡可能只會看到一顆星星,或者一塊光斑。相反如果你用有很高解析度的望遠鏡,那你將清晰地看到兩顆獨立的星星。
  • 這30本書,讓你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很難說什麼樣的人最厲害,因為厲害的人總是五花八門的。學富五車的人厲害,見識廣博的人也厲害;掙很多錢的人厲害,真心愛了很多年的人也厲害;做了父母的人厲害,孤身多年的人也厲害……如果非要定一個標準,那麼對於自己而言,最好的標準莫過於,今天能比昨天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