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圖爸爸
目前我國的疫情現狀還是非常樂觀的,但是在年初的時候,疫情卻比較嚴重。
而國家也在過年的時候實施了全員居家隔離的方針,以此來阻隔疫情的發展,實際證明,這個方針還是非常有效的。
年初的居家隔離,導致了很多人了「春節長假」,並且日常無法隨意出門,市面上也沒有任何的公共娛樂場所,幾乎所有的人都窩在家裡面,整天都非常的無聊。
放起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人在百無聊賴中開始苦中作樂,比如研究菜譜等等。
當然,在很多平時工作比較忙的人眼中,這次也能夠借疫情的因素多在家陪陪自己的家人。
藉此我們也能夠想得出來,小夫妻長時間的居家不出門,自然會有更多的時間來「造人」。
而這種現象也逐漸的普遍開來,繼而就出現了年初的「大造娃運動」,不少年輕夫妻開始在家頻繁的進行偉大的人類繁衍前奏工作。
由於這種現象的普遍性,很多人也預感,在今年的年末時節,可能會迎來一個比較大型的「嬰兒潮」,畢竟年初的大面積造人行為,應該會有很多「成果」出現的。
但是,現在年末已經到來,但是人們預想中的嬰兒潮卻並沒有如期到來,甚至在某些地區,生育率還有所下降。
這是一個很讓人難以理解的事實,但是確實存在,就比之前某媒體採訪了上海的多家醫院,發現這些醫院的分娩量和孕婦建卡數量並不高,甚至比去年同期還有較大的下降。
下降幅度達到了10%-20%,而這也說明了「嬰兒潮」爽約了。
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現象?明明很多人都在家努力的造人了,但是為什麼卻沒有任何的結果呢?難道是現在人們的身體素質已經低下到無法生育的地步了嗎?當然不是。
導致嬰兒潮爽約的原因是什麼?
談到嬰兒潮爽約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個字:沒有錢。
錢,就是經濟能力,是孩子能否得到高效培養的一個硬體條件。
可能有些人說了,只要孩子有志氣,沒錢也能有出息,錢就是糞土,孩子的成長怎能和錢這麼俗氣的因素掛鈎?
別假高尚了,孩子的成長是否優秀,實實在在就和財力的充裕程度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有些人又不服氣了,說以前的說,人們普遍沒錢,但不還是有很多優秀的人才誕生嗎?
要知道,時代在進步,社會對於孩子的影響因素也在變化,任何一個年代又有其獨自的特點。
而現代大多數的人,要想達到一個理想的生活狀態,那麼對經濟的需求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我們先不說自己的生活品質問題,主要說說孩子的成長培養與經濟之間的關聯性。
孩子在出生之前,其實家庭已經出現了相關的經濟支出了。
比如:孕前的檢查、孕期檢查、孕期營養、孕期的早教等等,這些都是胎兒時期的開支,整體來看支出並不是很大,但是,要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孩子出生之後的嬰兒期,家長將會面臨很嚴峻的經濟問題了,就比如現在的配方奶粉,動輒幾百上千。
而孩子喝奶粉也是比較頻繁的,畢竟配方奶粉是現在大多數嬰兒的主食。
除了奶粉之外,還有輔食、嬰兒的衣服、居住環境、出行設備、安全設備、玩具早教、安撫鍛鍊等等。
這些開銷已經初露端倪了,有些經濟情況比較一般的家庭,已經能夠開始感覺到孩子帶來的壓力了。
在此之後,孩子到了幼兒期,相對來說開銷稍微的降低了一點。
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孩子的飲食開始轉為家常便飯,有自主行走的能力,並且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了。
但是,不要大意,這只是黑暗前的一小段黎明。
在孩子到了學齡前時期,也就是孩子該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的開支就開始到來了,一些能夠上公辦幼兒園的孩子還好,開支不會巨增。
但是一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加的出色,選擇了一些具有寓教特色的幼兒園,那麼開支就有點大了,動輒就是幾萬的學費,讓一些普通家庭難以為繼。
而當孩子上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家長們本可以輕鬆一點了,因為這義務教育,是基本上沒有經濟壓力的。
但是,現在的家長都不甘自己的孩子普通,所以不少的家長都會給孩子報補習班、加強班、提升班、興趣班、才藝班等等,而這些開支,並不少。
就拿一個書法班的開支來看吧,一個縣級的地區,普通書法班的年費用支出大概在6000左右,而那些特色班(突擊班等)的費用,甚至達到了上萬之多。
當然,大城市的費用可能會更高一些。
那麼,人們現在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鎮42359元,農村16021元。
看看這個數據,再看看從懷孕到孩子上學之間的開支,就知道,為什麼年初居家大造娃,但是卻沒有明顯的結果了。
那是因為,現在的年輕夫妻普遍理性一些,在進行繁衍前奏的時候,都注意進行相關的避免意外措施,從而導致繁衍前奏做的不少,但是卻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懷孕率。
因為,生不起。
但是,又不能沒有孩子傳宗接代,所以,一般家庭普遍還是以一胎為主。而有些新新人類,甚至根本就不要孩子,只為追求自身生活的完美理想化。
而具備傳統 觀念的家長,不僅僅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還需要為孩子進行長遠考慮,比如為孩子買保險、準備房子、攢結婚的錢等等。
這麼看來,嬰兒潮的爽約,似乎變得非常容易理解而必然了,畢竟,以目前國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來看,養一個孩子就已經很吃力了。二胎?簡直就是望塵莫及。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