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寒潮藍色預警。受較強冷空氣影響,5日夜間至8日,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將普遍下降6~8攝氏度,局地10攝氏度以上;北方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各地各部門迅速採取措施,應對極端天氣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讓列車「耳聰目明」
1月6日,地處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市氣溫降至零下42攝氏度。為避免極寒天氣下晝夜溫差使鋼軌收縮變化,影響行車安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加格達奇工務段4名線路工來到鐵道線,進行線路檢修作業。海拉爾、雞西、綏化等地的工務單位也加強了上線鋼軌探傷檢查頻次,以保障線路設備安全。
為確保列車可以適應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環境,為偏遠地區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乘車體驗,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對漠河、滿歸等方向23對公益性「慢火車」加強供暖供水,對車窗縫、門縫隙等易結冰部位採用玻璃膠進行填充,為列車便器、排水孔、廁所洗手盆配備膠堵等小配件,隨時將風口隔斷,防止車廂積雪結冰。
寒潮同樣給開通運營僅十多天的銀西高鐵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氣溫過低會導致鋼軌變形、結冰,出現道岔轉換不良、軌道電壓波動、絕緣不良等問題。車體上的冰雪也會影響車底信號接發裝置的靈敏度。」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銀川電務段吳忠高鐵信號車間主任楊棟說。
這兩天,檢修人員連夜開展道岔清掃塗油、鋼軌絕緣、道岔故障電流測試和融雪裝置排查,重點監測軌道電壓、電纜絕緣、道岔缺口變動等關鍵數據,發現超標異常情況及時指揮現場排查處置。同時加強對動車組列車車載信號設備和ATP設備的排查,全力確保動車組列車「耳聰目明」。
讓「菜籃子」穩定供應
比高鐵列車更怕冷的還有日光溫室大棚。「冬季,寧夏的瓜果蔬菜生產主要依靠溫室大棚,低溫對大棚作物生長影響很大,溫室內降至5攝氏度時,茄果類蔬菜基本停止生長了。」寧夏園藝技術推廣站站長蔣學勤說,極寒降溫來臨,除了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外,各地農業農技中心還通過各類微信群通知到種植戶。
1月6日,寧夏農技人員進村入棚開展技術指導,提醒做好棚膜、牆體、捲簾機等設施維修,通過覆蓋保溫被和塑料膜、增設防寒裙等進行保溫,在大棚裡架爐子、燃燒增溫塊等進行應急增溫。同時,指導農戶合理調控設施溫度、溼度和光照,科學施肥灌水,做好病害防治。
此前一天,江蘇連雲港氣象臺發布寒潮橙色預警。當地氣象部門提出建議,大風和低溫天氣將對露天蔬菜、溫室大棚和經濟林果等產生不利影響,需提前準備,做好保溫、增溫、防凍等工作。此外,海上風浪對海上交通、捕撈有嚴重影響,船舶應及時回港避風。
在有全市「菜籃子」之稱的江蘇無錫市惠山區精細蔬菜產業園,技術人員及時深入一線開展服務,指導菜農落實好各項防寒抗凍和減災措施,幫助菜農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截至目前,蔬菜園區供應穩定,日供青菜、生菜、豆苗、菠菜等葉菜量達5噸。
讓居民溫暖過冬
受寒潮天氣影響,天津或將迎來本世紀的最低氣溫。1月6日,在天津北部的薊州區,室外最低氣溫降至罕見的零下20攝氏度。薊州區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區,也是天津市平均氣溫最低的區域。但在薊州區居民李嶽家中,依然有24攝氏度的室溫,即使身著單衣單褲也絲毫感受不到寒冷。
入冬以來,薊寶熱電聯產項目承擔起為薊州區南部沿線鎮、園區集中供熱區域和寶坻城區供熱的任務,這也是天津市第一條跨區域、長距離、大管徑的供熱長輸管線工程。據薊寶熱電董事長李豔豐介紹,薊州區內有國華盤山和大唐盤山兩座電廠,經過近幾年的技術改造,發電之後剩餘的熱能不僅能夠支持薊州區本地供熱,通過薊寶熱電聯產項目新建的42.8公裡供熱管網,也為臨近的寶坻區供熱1100萬平方米,供熱回收的熱水能達到50.5攝氏度。
面對此次極寒天氣的不利影響,薊寶公司與項目總承包單位迅速制定了《應對寒潮方案和應急處理預案》,時刻關注管網供回水流量和溫度變化。同時,項目工作人員已全體進入「備戰」狀態,泵站工作人員對易凍閥門、儀表等關鍵部位迅速強化了防凍措施,增加了檢查頻次;調度中心與上下遊企業時刻保持密切聯繫,形成閉環,全力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轉。
近日,為保障水、電、燃氣供應,安徽宿州與三家燃氣供應商籤訂了天然氣互供互保協議,市供水公司已對全市229個小區的表池鋪設了防凍地膜。交通和城管部門制定了車輛疏導和分流方案,嚴防因雨雪冰凍天氣造成大面積長時間擁堵,並提前做好鏟雪除冰設備和救援物資準備,就近儲備融雪劑、防滑沙等物資,上足人員、裝備,隨時待命。宿州市還利用廣播、電視、簡訊、微博、微信等渠道,及時準確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和防災避險常識。
(光明日報綜合各地1月6日電 記者張士英、王建宏、張文攀、蘇雁、陳建強、劉茜、常河 見習記者陳冠合)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