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曾經被毀滅 374「形成月海的物質與"十日並出"有關」

2020-08-30 張琮明

  然而,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以上我們曾假設,月球的反叛者在轟擊月球的時候,曾將大量月球地表物質炸離月面,進入地球軌道,形成太陽消失的記載,後來又在穿越大氣層時發生燃燒,留給人們天上雨石或雨火的記憶。如果說現在月海部分曾經是環形山,那也在戰爭中被大量炸離了月球,那麼,形成1125萬平方公裡的月海物質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人類曾經被毀滅 374 配圖


  如果說這些物質來自月球內部,那麼月球是空心體的假說就不能成立;如果說這些物質來自月表的其他部分,我們又沒有發現取出這些物質遺留下來的痕跡;再說,月球個頭太小,根本沒有多餘的物質形成那麼大一片月海。因而我們只能這樣認為:形成月海的物質來自於月球以外,它很可能不是我們太陽系,甚至不是我們銀河系裡的物質。說明這一觀點的證據,就是為什麼月海巖石及土壤有一些比太陽系還要古老的問題。

  到此,一定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形成月海的物質是怎麼來到月球上的呢?又是怎麼熔化後鋪敷成月海的呢?這些都是誰幹的?

  我們的回答肯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它們與歷史上的&34;有關!

相關焦點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55「把金屬熔解後填進巨型隕石坑形成平坦月海」
    人類曾經被毀滅 355 配圖  為了解釋月海的成因,科學家從自然狀態出發,提出了&34;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文系的斯德納克·柯帕爾認為,月海是由巨型隕石、小行星或彗星撞擊月面時形成的,撞擊發生時,極高的溫度熔化了月球表面的物質。但這一假說缺少有利的證據。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56「解釋月海形成,站不住腳的"火山活動說"」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們認為,月海熔巖是在火山活動中從月球內部流出來的,進而形成了月海。但是,另一位天文學家尤裡博士否定了這種假設,他通過精密的計算證明,月球火山不可能發生如此大的噴發,以至於噴射出來的物質能夠形成佔月面1/3面積的月海,因為月球的個頭太小了,它根本擔不起如此的重任。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57「月海的形成是某種智慧生物活動的結果」
    一句話,將月海的形成歸結為某種智慧生物活動的結果。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73「月海實際上就是月球新一代的防護層」
    中國神話中&34;就是&34;的觀點,正好與美國&34;太空人在月球月海上所發現的奇怪現象吻合,那裡有許多被智慧生物加工、合成後的痕跡,這更加說明,月海的確是某種現代意義上的工程。月球系統的生物用一種極高的溫度將許多含有重金屬的物質熔化後,鋪敷到被擊毀的月面防護層上,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月海,這也就是為什麼月海的密度、強度比其他部分高的原因,月海實際上就是新一代的防護層,必須有能力抗擊強大的衝擊。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78「"十日並出"應該是十月或數月並出」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上古時所謂的&34;,準確地說應該是十月或數月並出,也就是當時天空中一下子出現了好幾個月亮似的天體,從地球上觀察,它們應該與太陽的大小差不多,如果它們與月球同大的話,當時應該距離我們38萬多公裡。有人解釋說,數日並出的奇異天象是由地球另外一顆衛星造成的,它在圍繞地球的運行中,受到地球的引力影響,環行軌道越來越低,當它接近地球大氣層時發生燃燒、分裂,這種現象持續了數日。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54「月海巖石由耐高溫腐蝕、高強度金屬構成」
    分析的結果表明,月海巖石是由某種熔巖凝固而形成的,而且這些熔巖是由鈦、鉻、鋯等耐高溫、耐腐蝕、高強度的金屬構成的,而且含量比地球高出十幾倍。現在科學家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種能發出高溫的&34;,在熔解了以上這些金屬後形成的。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可能對於古人們來說我們知道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總是陷入這樣的怪圈——本以為發現得越多就會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可是結果總是知道得越多就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就有更多的地方值得去探索。圖解:「暗物質」模擬圖人類是如何發現暗物質的?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61「月海的密度大於其他部分,簡直是堅不可摧」
    還有一個重要的情況,月海所含重金屬的數量要遠遠大於月球環形山巖石中的重金屬,也就是說,月海的密度要大於其他部分,簡直是堅不可摧。從月球的總體月貌分析,科學家一致認為,月球的正面(有月海的一面)原來與背面是相同的,即根本沒有月海,在現在月海的位置上,應該也是布滿密密麻麻的環形山,後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這一地區的環形山不見了,形成了現在的月海。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81「十日並出 與 女媧補天 的關係」
    那麼,十日(月)並出與女媧補天有什麼關係呢?   以上我們曾說過,形成月海的物質來歷不明,它不可能來自月球本身,甚至不可能來自地球或太陽系。再者,月海的總面積大得可怕,加起來有1125萬平方公裡,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項工程,那麼這項工程也過分浩大了,光憑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時期內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我們作一個更加大膽的推測:十日(月)的出現是為了修復月球。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可能對於古人們來說我們知道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總是陷入這樣的怪圈——本以為發現得越多就會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可是結果總是知道得越多就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就有更多的地方值得去探索。圖解:「暗物質」模擬圖人類是如何發現暗物質的?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59「月海使人不解之處是,它們幾乎都呈現圓形」
    月海還有一個使人不解之處,那就是它們的形狀幾乎都呈現圓形。大家知道,巨型隕石或小行星的撞擊一般會形成環形山,或者巨大的深坑,它們都是圓形的,而且由於反作用力的結果,在環形山或隕石坑的中間,一般會有一塊突出的地貌。
  • 海的色彩|看見海與吉卜力,夢與狂想的王國
    「看見海」與「吉卜力」的淵源也因熱愛。此外,它是以海洋環境為背景設定,與「看見海」很是相和,這也是二王選擇波妞打頭陣的重要原因。說起龍貓,二王笑著說,自己也是記不清到底收藏了多少有關《龍貓》的周邊了。而「看見海」的吉祥物「花花山」也承襲了龍貓同款呲牙咧嘴的笑容,同是一方水土的守護神,二王是願人們內心能留一片純淨與他們。
  • 國家地理雜誌新封面「塑膠冰山」證明人類把地球害慘了
    人類由美麗的地球所孕育,但我們也即將把這塊土地毀滅殆盡。在國家地理雜誌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面中,就充滿展現了現今我們所需面臨的危機。▼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總是別具意義,在2018年6月的新雜誌封面中,就呈現了一個相當具有震撼力的畫面,乍看有一座冰山飄浮在海面上,其實是一個垃圾袋浮沈,標語則是:「地球或者塑膠?」提醒我們海洋已受到垃圾汙染的危機。▼這張圖片其實在玻利維亞的海報設計雙年展中,獲得了政治與社會類別的第一名。國家地理雜誌會選擇刊登這張海報,就是希望大家能更加注意海洋垃圾汙染的問題。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86「人類第一代文明的老師是"神"」
    我們人類一直有一種誤解,認為當前的文明乃是起源於6000多年以前,它的標誌就是文字的出現。然而,按照我們的假設,人類的文明本應該有兩個,它的劃分以大洪水為界,前一個文明應該稱之為第一代文明,也叫&34;(至於什麼是中介文明我們以後要談到);後一個文明應該稱之為第二代文明,也叫物質文明。我們今天正處於第二代文明當中。
  • 那個說要「毀滅人類」的機器人索菲亞 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YannLeCun 是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神一般的人物」,被業界譽為「卷積神經網絡之父」。他是紐約大學終身教授,創辦了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扎克伯格則讓他統領 Facebook 人工智慧實驗室。1 月 4 日,他在美國科技媒體 Business Insider 上看到了一段對機器人索菲亞的採訪視頻。視頻裡,索菲亞延續了自己一貫以來和人類談笑風生的風格。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44「月球是被月球的反叛者從地球上擊傷的」
    人類曾經被毀滅 第344期 配圖   月球曾經被反叛者擊傷的假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旁證,那就是人類在記憶中曾有過一場天上降下大火和發熱石的事件,這也是人類大災難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整個災難的一個方面,它的存在對於我們了解史前災難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 NVIDIA 的黃老闆也是個「毀滅戰士」
    通常來說,這個縮寫指的是「Big Fuking XXX」,用於表示某樣東西「又大又屌」。但考慮到場合因素需要文雅一些,也可以向老黃這樣,用類似的改版比如「Big, Ferocious GPU」—— 又大又兇狠的 GPU 來形容最新型號的顯卡。很顯然,這些都是對老牌第一人稱動作射擊經典 —— DOOM 的一次致敬。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人類能冬眠嗎?先別著急回答,也先不要鄙視我問出這種連小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1900 年,《英國醫學雜誌》就曾經發表論文,稱找到了能夠冬眠的人類。根據論文,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有這麼一群農民,每到冬天,就需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於是每到冬天,他們就會退回到室內,進入他們稱為「lotska」的深度睡眠。
  • 人類曾經被毀滅 362「月海實際上就是月球宇宙飛船新的防護層」
    關於月海形成的時間,許多人認為,它形成的比較晚,大約是月球來到地球軌道之後形成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託馬斯·戈爾德通過對月海巖石高溫輻射的痕跡推測,月海形成是在3萬-10萬年間,絕不會比這個時間更早,很有可能要晚於這個時間。
  • 中科院領銜國際團隊「放大」宇宙,首次看到暗物質高清圖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最近發布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讓暗物質「顯形」了。 早在很久以前,天文學家就推測,宇宙中存在看不見的暗物質,它們為星系能聚在一起提供了引力,並圍繞在星系外圍,形成暗物質暈(簡稱暗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