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後,沒打疫苗,竟然腦死亡了?!
12月14日,杭州市蕭山區疾控中心的一則簡報,在網上瘋傳:
一個初二的女生在7月被咬,因家長未重視,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導致女生11月病發後腦死亡;而女生的弟弟也在9月被狗咬,但及時注射了狂犬疫苗,並無大礙。
該簡報流傳後,引起網友對於該家庭「重男輕女」的質疑——「弟弟被咬了接種疫苗,姐姐卻沒有重視」、「當時若是接種了疫苗……」
對此,區疾控中心回應:家長為女孩治病已傾盡所有,不存在重男輕女。
被咬後過去2個月了,打疫苗還有用嗎?
從通報可以看出,該女生是在被狗咬後2個月,弟弟被狗咬了,她才告訴家長,自己也被咬了。
而家長沒有重視,可能有一個原因——
都過去2個月了,應該就沒事了。
沒有處理傷口,沒有就診,更沒有及時注射疫苗。直到11月份發病。
這恰恰證明了一點:即使是在「談狂犬病色變」的現在,人們對它的誤區還是太多了。
狂犬病是有潛伏期的,可以是幾天、幾個月,甚至若干年。
潛伏期內,被感染者不會有很明顯的症狀。
不過這跟病毒的數量、毒力及侵入的部位等因素也有關。
如果傷口在頭部,病毒則很快會到達大腦的中樞神經,進而擴散到全身的神經,致使人發病。而狂犬病的致死率可以說是無限接近100%。
那被咬後2個月,還有必要打疫苗嗎?還有用嗎?
當然有必要!
網絡上有許多打狂犬病疫苗時限的說法,比如24小時內、72小時內,都不用參考。
大家只需記住一點:越早越好!
只要人沒發病,疫苗就有保護作用。
1年內,只要沒發病,都應該補救。
如果上次被咬已經是一年前的事,發病風險幾乎為0,則可以不打。
被貓狗咬傷,怎麼處理?
首先是傷口處理。一旦被犬只或其他溫血寵物咬傷,應該立刻用大量清水衝洗傷口並以肥皂水或碘伏、酒精消毒傷口。
其後,要做的就是判斷傷口的咬傷級別,一般根據嚴重程度將狗咬或抓撓傷的暴露分為3級,確定暴露程度,給予相應處理。
接觸狂犬病動物的口水或者大小便,也是有可能會感染的!
所以,請不要故意逗弄貓狗等動物,以免被抓傷或咬傷。人被病犬咬傷後發病率為15%-20%,被健康的狗狗咬傷則無礙,因此喜歡養貓養狗的鏟屎官一定要給貓狗接種疫苗。
除了狂犬病,被咬傷後,還須警惕破傷風!
隨著越來越多新聞帶來的知識普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動物咬傷了要當心狂犬病,卻不知「破傷風」也在虎視眈眈。
破傷風是一種由專性厭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目前仍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其致病比較隱匿,在沒有醫療幹預的情況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嬰幼兒,病死率接近100%,即便經過積極治療,全世界平均病死率也能達到30%~50%。
但預防方法其實簡單又可靠——及時清理傷口、接種破傷風疫苗!
如果全程接種過破傷風疫苗後,又被咬傷,怎麼辦?
如果打過3針或3針以上破傷風疫苗:
5年內,即使受傷也不需要打破傷風疫苗;5~10年後,受傷輕的不需要打,若是受傷比較嚴重、傷口比較髒,需要補1針破傷風疫苗;超過10年者,無論傷口輕重,都需要再補1針疫苗。 轉發!預防狂犬病的「一二三四」
從我國現有的狂犬病病例來看,大多數病例的潛伏期為半年以內,一般為半個月至三個月。在發病後會感到咬傷部位異常或刺痛,接著出現恐水、畏光、吞咽困難、狂躁等,隨後發生癱瘓、昏迷,死亡。狂犬病一旦發病,其病程發展很快,多數人在3至5天死亡。
狂犬病很可怕,但完全可以預防的,下面預防原則請轉給所有人看到,遠離悲劇!
再次提醒
狂犬病是可以有效預防的
本文由佰醫百科綜合自:健康觸點,醫學界兒科頻道,當時我就震驚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
編輯:笪文武 審校:陳雪禮
【來源:檢驗醫學官方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