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剋,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體系中一個神奇的存在,五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為什麼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為什麼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些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講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不妨置身一個原始人的角度,以一個原始人的邏輯思維來考慮這個問題,一切都豁然開朗。
對於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類來說,他們對一切自然現象的認知源於對自然的好奇,對於自然現象他們是懵懂無知的。所以面對自然現象,他們會去思考。我們就想像一個叫庫巴的原始人。當他在鑽木取火的時候,它發現木頭是可以生火的。當火焰燃燒過後,庫巴發現地上一堆灰燼,於是他就想:哦,原來土是火生的。
然後,他去採集食物的過程中,挖掘植物根莖的時候,發現土裡面又堅硬的金屬,原來土是可以生金的。而早上睡覺醒來,庫巴又發現放在門口的「金屬」上面有一層水,那是露水,於是,他就發現原來金是可以生水的。並且他還發現,樹木的生長離不開水,數目在水澆灌下才能長高長大,於是他悟道:原來水可以生木。
看吧,這就是五行相生的關係,就這麼簡單。那麼,相剋呢,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想像,庫巴要搭建一個草屋,需要木頭,他發現用堅硬的東西(金)去砍數目,要節省很多力氣,於是他就知道了「金克木」。
春天,萬物復甦,他發現那些樹種不管是在石頭夾縫中還是懸崖上,總能破土而出,於是「木克土」的概念自然就形成了。當發洪水的時候,他們發現用土可以阻止水的流動,改變水流方向,這就是「土克水「。他鑽木取了火,可是突然一場大雨把火給澆滅了:哦,原來水是可以克火的。
看了這個原始人的的邏輯思維,關於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你懂了嗎。是不是發現五行相生相剋也沒有那麼玄乎,只不過是我們的祖先在生活中,對自然現象的經驗總結。而這種經驗在後世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哲學理論體系。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僅僅五行生剋如此,包括《易經》、《道德經》等經典,都是古人在對自然的觀察,對生活的體悟中總結出來的生存智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