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壽司大家一定會想到韓式的壽司,紫菜包著火腿,配上沙拉醬,想必是許多人心中的好心腸,或是日式的壽司,配上生魚片,香氣撲鼻。但日本有一家餐館,為了追求原味的壽司,把米裝入鹹魚的屍體裡,並讓它發酵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賣出去。很多網友這樣說:「太重口了」
「奈祖希」是用魚和米做的,但是這和現代壽司很相似。位於日本和歌山市,距古堡遺址和熊野河僅一箭之遙,有一家有著74年歷史、名為「東河茶屋」的餐館,專門供應古代壽司。餐館裡用鹹魚的屍體來包裝大米,然後把它陳舊了好幾個月。
由於東河茶屋一直都是用老辦法辦事,這種做法也受到了媒體的採訪。但這位廚師兼老闆松原鬱男還解釋說:「因為它是通過發酵製成的,所以味道和奶酪或者酸奶很相似。」看著這張臉,你也有一種想像感嗎?
奈祖希最早於8世紀在日本錄製,由於製作時間長,現在被視為美味佳餚。一是給魚加鹽,殺滅表面微生物,使耐鹽乳酸菌興盛起來。如果魚肉裡裝了大米,乳酸菌就會消耗糖而產生酸性乳酸。酸將降低整個碟子的 PH值,並防止其變質。接著,魚被切開,去內臟,除去骨頭,然後用鹽醃上十到一個月,再用幾年的時間。把鹽刮掉,放進蒸好的糯米裡。用一隻桶子,桶底裝有蕨葉,裝滿幾十個稻米魚,然後再在頂部蓋上蕨葉。魚用重石稱量,醃3個星期至一個月。把水桶翻過來,把石塊放在上面,瀝乾。"這個奈祖希技術大約在14世紀被引進了一些地方,現在全世界都用它來製作醬汁和其它發酵食品。
吃飯時,東河茶屋提供了一小罐看起來已經變質了30年的老壽司。就口感而言,它比現在的壽司卷更像稀粥。雖然一些魚仍然保持著魚形,時間和細菌會將這種混合物液化,直到只能用作調味品。奈祖希的口感和味道與現代壽司卷完全不同。這主要要看魚的切片厚度。若切成薄片,就像燻火腿一樣。米如麵糊,煮得過熟。那就是最酸的部分了酸味、辣味、甜味,可以在豆腐或米飯上吃,當然是很重口的,有些人吃完後會覺得很好吃,有些人就是覺得很重口。
現在壽司的代名詞通常是生魚片。事實上,我們喜歡的壽司種類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發明,直到20世紀前半期。但壽司本身卻存在了幾百年。「壽司」這個詞源於日語中的「酸」,它最早的形式是「奈祖希」,所以它也是一個很古老的壽司。
你最喜歡吃哪一種壽司?請留下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