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轉壽司,日語原文:回転壽司,假名 かいてんずし(羅馬字 kaiten-zushi),是壽司餐廳的一種。師傅把製作好的壽司放在盤子後擺在運輸帶上,運輸帶圍繞餐廳的坐檯而行,顧客可隨意食用,用膳後,店員依照顧客桌上的盤子而結算帳單。
那迴轉壽司怎麼來的呢?
在大阪有一個壽司師傅白石義明經營著一家立式壽司店也就是,去的客人只能站著吃壽司,但是因為他的壽司實在受歡迎,客人多到站都站不下了,所以白石義明便想怎麼才能讓顧客更好更快速地享受壽司呢?有一天他看到啤酒工廠的傳送帶突然便受到啟發,可以用傳送帶送壽司。1958年,他研製出了可以傳送壽司的傳送帶,客人們只需坐在原位便可以享受到各種不同的壽司從你眼前經過,這種有意思的壽司吃法很快便火遍了大阪。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上,日本政府激動地向世界展示各種代表未來的高科技產品,其中就有這迴轉壽司。可是到了1978年,迴轉壽司的專利期限到了,於是世界各地紛紛效仿,也就出現了各種迴轉壽司的店面。
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家怎麼吃到好吃的壽司:
所需材料:
大米/壽司米、壽司海苔一張、壽司醋2滴、大米40克、雞蛋一個、肉花腸一根、黃瓜一根、壽司竹簾一張
製作方法:
先將大米淘好煮熟,之後將竹簾鋪平,海苔放上去滴幾滴壽司醋。開鍋熱油,雞蛋打散倒入鍋中煎炒兩分鐘,用鏟子把蛋片切成蛋丁,關火,裝盤備用。黃瓜削皮切成粗塊,此時將煮熟的大米,舀一勺平鋪在海苔上。肉花腸切丁,將黃瓜塊築在米飯上,圍好。撒入蛋丁和火腿丁,輕輕把竹簾捲起,卷實。最後竹簾攤開,將壽司拖到案板上,切成小段即可食用。
小技巧:
切壽司時,旁邊準備一點點清水,刀上沾些水,切的時候會更平整一些。在洗好的米內加入幾滴油,這樣煮好的米飯更蓬鬆,米粒煮成一粒粒有點黏性最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裡面加入胡蘿蔔、蟹肉棒、肉鬆、沙拉醬等。希望口味更好可以將大米換為壽司米。選米技巧:一般所說的壽司米,是指日本種的精米,其中以越光米和細錦米最受顧客歡迎。精米即稻米收成以後,經日曬、打穀,再用精米機去谷糠、胚芽和雜質而成的,米粒較白且短小,但含水量多、黏性大,正適合用來製作壽司。一般製作壽司是選用一半新米、一半舊米混合而成,因為舊米硬度較高,煮出來的飯較有嚼勁,新米則較軟、口感較香甜,二者混合使用,相輔相成的結果,使壽司飯的口感更上層樓。
吃壽司講究的是食用的完整性,就是整塊的壽司一口吃下,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品味出壽司的美味,壽司的飯香和其他食材的味道完全融合,將唇齒間填得滿滿,不留一絲縫隙,那濃香的滋味無處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
壽司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米飯作為主食的主料,提供了基本的熱能與碳水化合物,而壽司的營養價值關鍵在於包在外面的紫菜,這是碘、鋅、鈣等重要營養素的來源,並且含量豐富,而日本飲食中又是離不開紫菜的,所以這也是日本飲食是全球公認的健康的特點。壽司在包入了肉類、蔬菜等佐料後,不僅能提升綜合營養價值,更能增加膳食的感官性狀,此次壽司料理,如果按照傳統日本料理的做法,用壽司醋泡製米飯後再包(帶點鹹味和鮮味的醋)從營養角度來說,也能降低一些適酸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和促進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與消化。
今天的壽司你們喜歡嗎?想看什麼留言給我哦,關注我,小肥劉帶你吃遍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