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芳,男,中共黨員,漢族,中國化學會學生會員,安徽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五年間,胡麗芳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國家自然基金以及省部級基金項目多項;在SCI期刊發表研究型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五年來,共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次、全國學術會議5次,並且在會議上作學術報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3篇、全國會議論文5篇。讀博三年來,胡麗芳連續3次獲博士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論文《Adsorption features and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M1/3NbMoO6 (M = Fe, Ce) for ethyl mercaptan》榮獲第八屆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16年他榮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胡麗芳在香港參加化學工程前沿論壇
未見胡麗芳時,記者便有些疑惑,有著這般名字的男生是不是應該長得很秀氣,以至於用以「麗芳」來襯託。之後,記者在胡麗芳的工作室中見到了他,敦實的身軀、憨厚的面龐、談起話時眯起來的雙眼,面前的人物和記者想像的很是不同。當談及記者之前的疑惑時,胡麗芳笑著說道他平時還會被別人喊做「小芳」,笑著時本就有特色的酒窩愈加出彩。
「每一件事物都會散發著自身的光彩,當你把事物研究到極其細緻時,便會發現另一片有趣的世界。」胡麗芳如是說。在學術科研中,胡麗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眾多納米級的「小世界」中,做出了「大人物」的風採,而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學術與情懷共進
本、碩、博近九年的時光讓胡麗芳在安徽理工大學進行著學術研究的同時,也對這裡的人和物都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從北區到本部,現如今來到了新校區,學校的風景、人物不知變化了多少,而不變的還是那顆深愛著學校的心。談及學校的變化,胡麗芳這樣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學校給予了我許多,現如今正是學校發展的時候,我已經申請留校當一名老師,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盡我所能回報學校對我的培養。」
在談及身邊的老師,他說特別感謝他的導師何杰教授。胡麗芳也回憶起第一次和導師參加國際會議、第一次在導師的鼓勵中完成了會議報告,在他的口中何杰教授不僅是他學術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人生路上的燈塔。同樣在何杰教授眼中的胡麗芳也是一個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好弟子。師生之間的情懷讓胡麗芳博士更加向著何杰教授靠近。胡麗芳這樣說道:「何老師如同我父親般在生活中給予著我幫助,在做學術研究中同樣是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我的學術人生才會很精彩。」何杰教授還擔任著化學工程學院的行政職務,工作繁忙,胡麗芳便成為師弟師妹口中的「小導師」。「小導師」這個稱號可不是胡亂來的,這可是要付「法律效力」的,無論是改論文、解答疑惑、還是協助老師指導實驗,胡麗芳總是歡喜地去做這些事情。作為師弟的碩士研究生李傑和胡麗芳在同一間工作室中,他評價胡麗芳是「最不像師兄的師兄」,「在學術研究中,胡師兄就如我們的『小導師』,用他淵博的知識替我們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胡師兄就像我們的哥哥,噓寒問暖請吃飯。」說完這些,李傑也不禁笑了起來。
無論對學校、對導師、或者對師弟師妹,胡麗芳始終以真摯的情懷相待,而他也將情懷同學術相結合,因為用心,所以走得更遠。
科研同態度齊舞
做科研,最忌諱的便是態度不夠端正,好的態度往往是到達成功的第一步。
常言道「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談及專業知識時,胡麗芳總是如數家珍般講述起來,「在進行化學方面的研究時自己會被一些奇特的事物所吸引,而這些事物往往是身邊熟悉的事物,當研究到納米級時,那些熟悉的事物如同一個個『小世界'般,充滿著誘惑力。」在化學專業的科學研究中,嚴謹的態度尤為重要,胡麗芳往往會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生怕錯過了實驗中奇妙的瞬間。或許,如同胡麗芳的名字那般,他也多了些女性的細膩。
在胡麗芳的工作桌旁訂著一張詳細的工作列表,密密麻麻行文中詳細地記錄了最近的工作事宜,即使取得了很多成績,他依舊踏踏實實地鑽研學術。在胡麗芳碩博連讀期間,他參加在北京的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和香港的Forum on inspir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of Chemical & Biomolecular Engineer兩次國際會議,在會議上見識許多學術界的「大牛」,這些學術會議給了他壓力,更讓他明白他和別人差距在哪裡,同時也讓他有著無限的動力。
胡麗芳也打趣道:「自己為了寫篇論文又不知熬了多少個夜晚,修改了多少次,估計自己微胖的身材還與熬夜有關呢。」關於科學研究,胡麗芳還有一個秘訣,那便是「吃虧精神」——你只管奮鬥,上天自有安排,科研需要多一點的「吃虧」。
在實驗室,胡麗芳總是主動去幹一些事情,不但取得了許多學術成果,還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能力。胡麗芳也一直這樣要求他自己,「來學校是學習的,實驗室的事情都會盡心盡力去做,只有實驗室好了才會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在平時的科研工作中多吃小虧才是真正貪了大便宜,學到的東西和得到的鍛鍊永遠都是自己的。」
正是因為胡麗芳有著如此的情懷與態度,在學術研究中,就如同他的名字那般他走出了一路芬芳,在那一個個「小世界」中,散發出「大人物」的光彩。
(撰稿、核稿:學生記者 毛立睿,研工部 劉豔、化工學院 何杰 編輯、審稿:宣傳部 夏雅鳳、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