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T/ESD問題的測量和定位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大部分電子產品需要通過電快速瞬變脈衝群(EFT)(根據IEC61000-4-4)和靜電放電(ESD)(根據IEC61000-4-2)等項目的標準測試。EFT和ESD是兩種典型的突發乾擾,EFT信號單脈衝的峰值電壓可高達4kV,上升沿5ns。接觸放電測試時的ESD信號的峰值電壓可高達8kV,上升時間小於1ns。這兩種突發乾擾,都具有突發、高壓、寬頻等特徵。 

在進行標準的EFT/ESD測試時,把幹擾脈衝從設備外部耦合到內部,同時監視設備的工作狀態。如果設備沒有通過這些標準的測試,測試本身幾乎不能提供任何如何解決問題的信息。 

要想定位被測物(EUT)對突發乾擾敏感的原因和位置,必須進行信號測量。但是如果採用示波器進行測量的話,EUT內部的幹擾會產生變化。例如圖1中,使用金屬導線的探頭連接到示波器,會形成一個額外的幹擾電流路徑,從而影響測試結果,很難定位產生ESD/EFT問題的原因。 

 
圖1 用示波器測量EFT/ESD
 

EFT/ESD幹擾電路正常工作的機理 

在進行EFT/ESD等抗擾度測試時,需要把相應的突發乾擾施加到EUT的電源線,信號線或者機箱等位置。幹擾電流會通過電纜或者機箱,流入EUT的內部電路,可能會引起EUT技術指標的下降,例如幹擾音頻或視頻信號,或者引起通信誤碼等;也可能引起系統復位,停止工作,甚至損壞器件等。 

電子產品的抗幹擾特性,取決於其PCB設計和集成電路的敏感度。電路對EFT/ESD信號敏感的位置,一般能被精確定位。形成這些"敏感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GND/VCC的形狀以及集成電路的類型和製造商。 

實踐發現,產生EFT/ESD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幹擾電流的主要部分會流入低阻抗的電源系統。幹擾電流能通過直接的連接進入GND系統,再由線路連接,從另外一個地方耦合出來;幹擾電流也能通過直接連接進入GND系統,然後通過和金屬塊(例如機箱)等物體的容性耦合方式,以電場的方式(場束)耦合出來。 

 
幹擾脈衝電流I通過電纜或者電容滲透到PCB內。由幹擾電流產生電場幹擾(電場強度E)或者磁場幹擾(磁場強度B)。磁脈衝場B或電脈衝場E是影響PCB最主要的基本元素,一般來說,敏感點要麼僅對磁場敏感,要麼僅對電場敏感。 

幹擾電流I通過電源線注入到設備內部。由於旁路電容C的存在,一部分電流IA離開了被測物,內部的幹擾電流Ii被減少了。圖中所示的由幹擾電流Ii產生的磁場B會影響它周圍幾釐米範圍內的電路模塊,一般電路模塊內只會有很少的信號線會對磁場B敏感。 

需要注意,磁場不僅僅由電源線電纜上幹擾電流I以及排狀電纜上的電流產生,旁路電容C的電流路徑以及內部GND和VCC上的電流,會擴大幹擾範圍。 

在電源系統(主要是GND)上流動的幹擾電流,產生的很強的寬頻譜電磁場,能干擾其周圍幾釐米範圍內的集成電路或者信號線,如果敏感的信號線或者器件,例如復位信號、片選信號、晶體等,正好放置在幹擾電流路徑周圍,系統就可能由此引起各種不穩定的現象。 

一般情況下,一塊PCB上只會存在少量的敏感點,而且每個敏感點也會被限制在很少的區域。在把這些敏感點找出來,並採取適當的手段後,就能提高產品的抗幹擾性能。 

由此可見,為了定位EUT不能通過EFT/ESD測試的原因,我們就必須首先找出這些突發乾擾在系統內部的電流路徑,再找出該路徑周圍存在哪些敏感的信號線和器件(敏感點),之後可以採取改善接地系統以改變電流路徑,或者移動敏感信號線和器件的位置等方法,從根本上以最低的成本解決EFT/ESD問題。 

E1抗幹擾開發系統 

由於EFT/ESD信號具有高壓和寬頻譜等特徵,傳統的示波器和頻譜分析儀很難測量幹擾電流的路徑。本文介紹的E1抗幹擾開發系統,專門用於測量和排除EFT/ESD問題。E1系統由四大部分組成: 

1.產生突發乾擾的突發乾擾信號源SGZ21 

SGZ21產生連續的類似於EFT或者ESD的幹擾脈衝,脈衝的上升沿時間為2ns,下降沿時間為約10ns。這些脈衝包含的能量比標準的EFT脈衝或ESD脈衝小,因此能在不損壞被測設備的情況下,把幹擾直接耦合到EUT的內部PCB上。 

SGZ21輸出的脈衝信號,其脈衝幅度是連續變化的,峰值在0-1500V之間,按統計平均分布。利用這種方法,配合傳感器,加上SGZ21內置的光纖輸入計數器,能對PCB進行特別快速的抗幹擾性能評估。 

SGZ21採用電氣隔離(無大地參考)的對稱輸出。幹擾脈衝能被容性耦合,極性可變。這樣,就能採用各種耦合方式,例如: 

a. 把發生器的輸出直接連接到被測物的GND系統上,把幹擾電流直接注入到GND系統。 

b. 把幹擾電流注入到GND,然後從VCC返回。 

c. 幹擾電流可以注入到變壓器、分配器或者光耦的初級,從次級返回。 

2.接收突發乾擾的瞬態磁場探頭MS02 

流過EUT的幹擾電流會產生磁場。通過磁場的強度和方向等信息能提供幹擾電流的分布情況。MS02瞬態磁場探頭是一個無源探頭,通過光纖連接到SGZ21計數器的輸入,利用計數器的讀數,可以測量突發電磁場的相對強度。 

如果MS02檢測到磁場脈衝,它就會發出一個光脈衝。光脈衝的數量,可以在SGZ21計數器上讀到,這個值和測量到的平均磁場強度成一定的比例。只有穿過探頭環的磁力線才會被檢測到,因此通過旋轉探頭的方向,找到最大計數值,可以檢測到磁力線的方向,從而準確探測幹擾電流的方向。
3.將信號源的電輸出變為突發電磁場的電場和磁場場源探頭組 

場源探頭組,包括各種尺寸和形狀的磁場場源探頭和電場場源探頭,最小解析度可小於1mm。可以連接到SGZ21信號源的輸出,向被測電路中的接地系統、電源系統、集成電路、引腳、分立元件、關鍵布線、電纜、接插件等地方注入幹擾,用於精確定位電路敏感點位置。 

在利用SGZ21信號源和瞬態磁場探頭找出幹擾電流的路徑之後,使用場源探頭,可以檢查該路徑周圍是否存在敏感的信號線或者器件,如果是器件,還應該檢查是器件的哪個引腳。 

不同的電路結構,可能會對磁場敏感,也可能會對電場敏感。E1中的場源,有的是產生磁場的,有的是產生電場的,這樣可以確認EUT對哪種類型的幹擾場敏感。 

4.檢測集成電路敏感度的IC傳感器等 

為了評估電路修改的有效性,特殊設計的IC傳感器S31能和EUT內部器件一樣,感應突發乾擾對數字邏輯的影響,並把幹擾情況通過光纖傳遞到計數器。 

E1抗幹擾開發系統,配置有多種EMC傳感器,可以監測PCB上的關鍵信號線、電源、地、電纜、接插件等被幹擾的情況。 

利用E1抗幹擾開發系統定位EFT/ESD問題的方法 

E1抗幹擾開發系統,在設備內部仿真幹擾的過程。能採用不同的方式,向電子模塊直接注入幹擾電流、電場和磁場,以定位電路板上的電磁薄弱點,理解耦合機理,並完成最優化的設計修改。 

E1抗幹擾開發系統不能按照某個標準進行兼容性測試。所以建議先對被測物進行標準的抗幹擾測試,然後對可能的故障原因進行分析,再利用E1來找出更多的故障原因,並利用E1在產品開發場地進行設計修改的評估。 

測量的目的是再現在標準抗幹擾測試時的功能故障,從而確認和評估幹擾被耦合入和耦合出的路徑。 

使用E1抗幹擾開發系統,測量和定位EFT/ESD問題的一般步驟為: 

1.故障粗略定位 

檢查EUT的各個電路模塊,例如整塊PCB、PCB間的互聯電纜、PCB內的電路功能模塊等。 

取EUT的一塊PCB或者一部分電路,對該模塊的GND直接注入幹擾: 

* 兩極連接方式注入幹擾: 

把SGZ21信號源的兩個輸出,分別連接到電路模塊的GND上,判斷是否是磁場敏感。如果在這種方式下,EUT出現期望的功能故障,說明在這兩個GND節點之間存在的幹擾電流路徑周圍,存在對磁場敏感的敏感點。 

* 單極連接方式注入幹擾: 

把SGZ21信號源的其中一個輸出接到電路模塊的GND上,另一個輸出端接到EUT的機箱(可以用電場場源模擬機箱),判斷是否是電場敏感。如果單極連接期間出現功能故障,可能是: 

電場:直接由EUT和場源探頭間引起的故障; 

磁場:流入電場的電流產生磁場,磁場被耦合到信號環路上,導致出現故障。 

區分辦法: 

在EUT的GND和附近的金屬物體之間建立一個很短的低阻抗的連接,從而消除電場的影響,如果不再出現那個已知的功能故障,就說明,那個已知的功能故障是由電場引起的。否則,這個故障可能是磁場引起的。 

2.測量幹擾電流路徑 

通過"故障粗略定位",把敏感點位置進行了粗略的定位,同時確定了電路敏感的性質(磁場敏感或者電場敏感)。使用瞬態電磁場探頭,能測量EUT內部突發磁場的相對強度,並可以測量出幹擾電流的流向。利用瞬態磁場探頭測量時,能幫助你發現: 

a. EUT內哪裡存在突發磁場? 

b. EUT內部的幹擾電流是怎麼流的? 

c. 幹擾電流有沒有流入集成電路的輸入和輸出? 

d. 旁路電容有什麼影響,應該採用多大容值的電容? 

e. 屏蔽連接的長度是如何影響旁路電流的? 

3.精確定位敏感點 

在把故障定位到模塊並測量出電流路徑之後,使用場源,能對敏感點進行精確定位: 

首先是根據前面的測量結果來選擇場源,決定使用磁場場源或者電場場源。 

再依據測量到的"電流路徑",沿著幹擾電流方向的路徑,使用相應的場源對EUT注入幹擾。E1抗幹擾開發系統配備了不同解析度的9種場源,選擇場源時,從大面積到小面積,選擇強度時,探頭由遠到近慢慢靠近EUT,從而最終確定敏感點的位置。 

4.評估電路修改有效性 

找出電路內部存在的敏感點之後,開發人員會進行電路修改以改善EUT的抗幹擾性能。為此,E1抗幹擾開發系統,使用了一套"脈衝率測量法"的技術,讓我們能對電路修改的有效性進行快速的評估。脈衝率測量法需要使用SGZ21發生器和傳感器。 

SGZ21產生如圖6所示的,輸出脈衝無序的,峰值電平呈平均分布的脈衝信號,這樣就不需要發生器和計數器之間的同步。 

例如,用放在EUT內部的傳感器來監視敏感的信號線,一旦檢測到這根信號線上有幹擾,就會發出一個光脈衝。SGZ21上的計數器對這些光脈衝進行計數。在一個周期信號(1秒鐘)序列期間檢測到的計數值,代表著幹擾門限所處的位置,即EUT的敏感度。 

圖6中,如果在一個周期脈衝序列裡檢測到11個脈衝,則幹擾門限是u1,意味著注入電壓為u1的突發乾擾,本區域就會遭受幹擾; 

如果檢測到的是3個脈衝,則幹擾門限是u3。 

檢測到的脈衝數越少,表明模塊設計得越好。 

測量濾波器的濾波波形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把SGZ21產生的幹擾電流注入到EUT,S31傳感器測量EUT上受幹擾的線上的信號,在SGZ21計數器上可以讀到計數值,修改濾波器後,再次測量。兩次測量結果的對比,就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你的設計修改是否有效。  
圖6 SGZ21的脈衝序列
 

5.實時監視EUT工作狀態 

在抗幹擾測試時,儘可能快地明確地發現EUT內的功能故障,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然而,從外界來觀察的話,EUT故障經常是不可見的,或者過一段時間才能發現。例如,EUT裡的處理器,已經死機了,但是顯示的還是正常的狀態,甚至顯示器上顯示的也是正常的信息。 

為了進行有效的故障定位,有必要使用S31傳感器來提供與EUT功能有關的信息,例如用S31去監視看門狗電路的後置觸發信號、片選信號等,以監視EUT的工作狀態。SGZ21上的脈衝計數器可以監視,並判斷設備是否在正常工作。你也可以把S31的光纖輸出連接到光纖接收器,光纖接收器把S31送來的光信號變為電信號,再連接到示波器上進行觀察和分析。 

總線系統或者接口上的數據流,往往能反映系統的操作狀態。但是通過示波器或者邏輯分析儀來監視是很浪費時間的,而且成本很高。採用SGZ21的計數器來監視數據流,是一個快速的方法。由於數據的內容會改變,而且計數器和數據包是不同步的,所以計數器上的值是會變化的。儘管如此,計數器上的值,還是能體現出EUT處於不同的工作狀態。這樣工程師就可以通過計數器顯示的結果來判斷設備的工作狀態。例如在EUT復位後重新啟動時記錄的值,就是代表了EUT當前的工作狀態。這樣,工程師就能在抗幹擾測量中發現EUT是否復位了,還是在傳輸數據時經常要重新發送,或者類似的由幹擾引起的其他問題。 

如果幹擾脈衝正好出現在EUT的程序中要求嚴格的階段(例如正在通過接口進行數據傳輸),就可能出現功能故障。出現功能故障的頻繁程度,取決於EUT的結構。因此我們必須在適當的電壓電平上測量足夠長的時間,確保EUT不會產生功能故障。這種方法,是利用EUT出現故障作為敏感度的參考依據,在實際調試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 

如果在EUT內部某個位置安裝一個傳感器,傳感器的幹擾門限是和時間無關的,我們可以利用傳感器的計數值,作為敏感度的參考依據。這樣的話,就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測量。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於評估濾波器、屏蔽以及旁路的效果。 

在實際工作中,電路內部的IC和傳感器對快速幹擾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可能會出現在幹擾電壓增加時,EUT先被幹擾了,而傳感器還沒有被幹擾到,或者相反的情況。這時,需要建立一個EUT幹擾門限和傳感器幹擾門限的關係,如果在EUT上僅僅修改屏蔽或者濾波,則這種相對的關係會保持不變。傳感器幹擾門限的改進,也意味著提高了EUT的抗幹擾能力。 

本文小結 

對於EFT/ESD等突發的、高壓的、寬帶的幹擾,傳統上難以測量,如果電子產品出現EFT/ESD問題,工程師只能憑經驗去解決問題。E1抗幹擾開發系統,給工程師一個全新的測量概念,能快速定位電路存在的敏感點,並通過設計修改,能以最低的成本讓被測物通過相關的電磁兼容標準測試。


相關焦點

  • 獲取幾何測量的估計標準偏差(esd)
    to get the measurements with esd's.獲取幾何測量的估計標準偏差(esd)Olex2可以計算各種幾何測量的估計標準偏差(esd, Estimated Standard Deviation),若將CIF加載到Olex2中,當滑鼠懸停在鍵或選定鍵上時,工具提示中將顯示CIF中可用的esd(鍵長和角度);使用'sel'指令在控制臺中列印這些數值。為計算esd,Olex2需要方差-協方差矩陣。
  • 採用TVS二極體的ESD原理及典型電路
    esd保護對高密度、小型化和具有複雜功能的電子設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採用TVS二極體防止esd時,最小擊穿電壓和擊穿電流、最大反向漏電流和額定反向關斷電壓等參數對電路的影響及選擇準則,並針對便攜消費電子設備、機頂盒、以及個人電腦中的視頻線路保護、USB保護和RJ-45接口等介紹了一些典型應用。
  • Ethernet 防雷及 ESD 保護設計
    esd二極體過壓和各種靜電的危害通常是由:雷擊、臨近電線引起的感應和直接與電源線碰接或用戶設備故障所導致。這些危害可能危及電信網絡設備用戶和維護人員。因此電信設備供應商以增加設備的抗過壓和過流的能力來降低電信系統維護成本和提高電信系統可靠性。3.100M 乙太網口100Mbps 快速乙太網標準又分為:100BASE-TX 、100BASE-FX、100BASE-T4 三個子類。
  • 採用電磁場仿真和測量技術快速定位電源/地阻抗存在的問題
    通過電磁場仿真和測量工具可以直觀觀測電子系統設計所存在的EMI問題,發現電源/地之間阻抗超標的點或區域,從而快速優化去耦電容的布局,快速和有成本效益地將電磁輻射抑制在可接受的範圍。此外,利用該方法測量電源/地阻抗花費的時間較長、去耦電容的定位精度不夠、需要反覆試驗才能最終優化去耦電容的布局。
  • 談談羅盤測量與地球經緯度、衛星定位形成磁偏角問題
    由於之前曾被一些老師灌輸過羅盤測量與地球經緯度或衛星地圖定位所形成的磁偏角等一些知識,他們來拜鈞洲為師學習風水時,自然就提出了有關這方面的一些問題。更有一些弟子在學完風水回去開公司、辦工廠建廠房的時候請過一些專業的人員用衛星定位打樁放線,結果,再用羅盤來測量定門向,比較起來則相差大約五度。為此,也打來電話詢問磁偏角問題,究竟是以衛星定位為準?還是以羅盤測量定位為準?
  • 石材三角定位 (2)▏兩點定位測量
    一、兩點定位概念:兩點測量在三角定位中是一個重點的測量方法之一,將兩點作為三角形的共線原理,然後測量第三點的相對空間位置,和一點定位不同的是,不管後面測量多少個點,每個點都相互獨立,不產生影響。二、適合現場測量:平面弧形,多邊形,旋轉樓梯,異形等各種平面及立體。
  • 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優點和不足
    近年來,隨著GPS測量技術的發展,工程測量的作業方法更是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GPS測量通過接收衛星發射的信號並進行數據處理,從而求定測量點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精密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和保密性。現已成功應用於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工程變形測量、資源調查等諸多領域。
  • GPS RTK測量定位原理
    手機定位是什麼原理?實時動態工程測量是什麼原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手機定位,在工程測量裡用的RTK定位比較多,我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基本原理。截圖:科普中國(李永樂老師講手機GPS定位)實現手機定位需要至少有四顆衛星,如圖A,B,C,D.列出四組方程,解出x,y,z,t四個未知數。
  • 高精度三維空間測量、定位與追蹤(下)
    在前文:高精度三維空間測量、定位與追蹤(上)中,我們介紹了三維空間測量、定位和追蹤的應用場景及常見方案,本文將繼續上文,重點介紹單目方案的空間定位。三、單目三維空間測量與定位要解決的問題1、 求解原理和過程如前文所述,單目三維空間測量與定位,是依據PnP原理來求解的。
  • 旋轉樓梯三角定位測量技術之一
    這樣的旋梯比較簡單,有兩種方法可以測量:1.利用平面弧形測量弦長與拱高,這個很快能用CAD來繪出平面圖。(本文暫不聊這方法)。2.三角測量定位法,我們需要測量踏步的每個點在三維立體的空間位置,確定水泥基礎的尺寸數據,利用CAD繪製和設計想要的大理石踏步。
  • 《工程定位(標高)測量記錄》填寫注意事項
    工程開工後,應及時向監理單位報送《工程定位(標高)測量記錄》和《工程定位(標測量)覆核記錄》,《工程定位(標高)測量記錄》填寫注意事項:1、工程定位測量、放線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應符合下列要求:建築物的定位測量對整個工程至關重要,必須嚴格認真執行。
  • 地籍測量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分析
    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地籍測量的工作中,藉助GPS定位所擁有的全球定位功能來測量空間數據,進一步增強地籍測量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下面來看GPS定位技術應用在地籍測量中的具體分析。因此在實際進行施測時,測繪人員不僅需要進行平面地籍控制網的設置,而且還應結合地籍測量工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不同等級控制網點的首級控制。在地籍測量中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測量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用近似等邊替代三角網。2,合理設計測繪基準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基準設計是關鍵性環節之一。
  • 大恆圖像工件識別及測量定位系統
    該系統可以自動識別生產線或工作檯上的工件,能夠自動拍攝工件的圖像,對採集到的圖像首先進行目標定位,然後通過特徵匹配和插值運算計算出旋轉角度。
  • E1抗幹擾開發系統(EFT突發乾擾)
    定位電磁敏感點,測量瞬態電磁場的空間分布, 評估電路對瞬態電磁場的抗幹擾能力   產品的抗幹擾設計,來源於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同時也是電磁兼容測試標準的要求   由於瞬態幹擾具有快速和寬頻譜等特點,傳統的示波器和頻譜分析儀等手段都無法準確測量瞬態電磁場。產品的抗幹擾設計,只能在產品最終測試階段來考慮,採取的手段是屏蔽或者濾波,對外界幹擾進行隔離或者直接引到接地系統。
  • 重測珠峰 重力測量GPS定位全面上陣
    由於技術手段的進步和珠峰地區強烈的地殼運動,重測珠峰高程還有其重要的科學意義。近10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測量科考隊多次測量了珠峰高程,引起了地學界廣泛的關注,能否給出權威的珠峰高程成果也體現我國的主權和實力。  2005年5月22日11時08分~12時20分,我國登山測量隊攜帶精密測量設備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頂。
  • 跟我學測量定位放線二十四法則
    工程定位放線方法: (1) 進場後首先對甲方提供施工圖進行覆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正確。其次,與甲方一道對現場的座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現誤差過大時應與甲方或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後方可正式定位。 (2) 現場建立控制座標網和水準點。現場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在下面。
  • 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優缺點有哪些?
    二、GPS測量技術的分類(一)靜態相對定位靜態定位技術指的是,對於靜態測量點,使用兩臺及以上接收器,通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對測量點的位置信息進行處理與計算,最後得到測量點的準確空間信息。(二)動態相對定位技術動態相對定位技術是指運用GPS技術對於移動物體進行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時間參數的測定。與靜態相對定位技術的區別是,動態相對定位技術需要在測量對象上安裝GPS信號收發裝置。
  • 以雷射向量技術進行三維空間定位誤差測量與補償
    使用雷射向量測量技術,已經於亞崴配載Fanuc 18M控制器型號為FV-1000的立式加工中心上測得其空間定位誤差。在沒有任何補償條件下,空間誤差為110mm,在節距誤差補償條件下,空間誤差為95mm,而在空間補償條件下,空間誤差則為12.5mm,整個改善了900%,關於此項技術的操作原理、硬體架構、資料採集與處理及一些測試結果將在本篇文章中做討論。 I.
  • 工程測量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
    工程測量學與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地圖製圖學海洋測繪和測繪儀器學一樣,是現代測繪學的分支學科。它即遵循測繪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又為了解決工程和工程建設中的測繪技術問題,工程測量學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原理、方法和技術,以及各種專用和通用的測量儀器。
  • 2020年珠峰測量啟動 新一輪的測量依靠哪些科技和儀器呢
    珠峰高程測量三個步驟:1、從黃海高程基準(中國海拔高的起算面),用水準測量方法,從青島一步一步傳到珠峰地區;2、在峰頂「會戰」測量,通過高精度GNSS定位方法,測量出珠峰雪頂的位置,在海拔6000米左右,利用三角高程和交會方法,測量峰頂覘標,確定珠峰高度;3、通過嚴密計算,將峰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