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
英國27日出版的期刊《環境與都市化》刊文說,因全球升溫、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約6.34億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區的居民有被洪水和風暴淹沒的危險。
美聯社說,這篇文章第一次明確揭示了在氣候變化威脅前、地勢低而人口密集的區域令人擔憂的未來,並為從紐約到東京的許多大城市敲響了警鐘。
數據驚人
這一研究文章由英國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戈登·格拉納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德博拉·巴爾克、哥倫比亞大學布麗奇特·安德森等環境研究權威人士聯合執筆。
文章分析了全球低地與人口分布情況,數據堪稱驚人。
若把高出海平面不足10米的區域稱為「低地」,則全球共有6.34億人生活在低地區域內,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海平面上升情況又如何?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2月公布的數字,截至本世紀末,海洋將上升18釐米至53釐米。這將使颶風、颱風等來勢更猛。不僅如此,隨著格陵蘭海域、北冰洋西部冰層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會越來越快,可能達到每個百年上升1米有餘。
美聯社援引IPCC將於下周發布的文件草案說,按照當下人口分布,到2080年左右,每年大約1億人口會遭遇洪災。
前景堪憂
文章還研究了低地人口分布情況。它說,長期以來,人們傾向於居住在距海100公裡的區域內或傍河而居。這些地區發展成了大城市。又因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劇,人口正不斷向這些「危險區域」移動。
格拉納亨等人的文章預測,亞洲可能是海平面上升與洪水威脅面前最脆弱的地區。相對貧困的國家風險更大。
文章說,6.34億低地居民中,大約四分之三住在亞洲。1994年至2004年10年間,全球1562場洪災三分之一發生在亞洲。格拉納亨在文章中建議,發達國家排放了大多數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是全球升溫罪魁,因此,發達國家有義務幫助孟加拉國這樣相對貧困的亞洲國家應對未來洪災威脅。
對策何在
文章說,氣候變化威脅當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同樣危險,只是處境有所不同。
IPCC的報告草案說,發達國家以美國為例,未來數十年內,預計海平面將上升數米,這必將造成颶風、龍捲風規模升級。屆時,北美兩大城市紐約、洛杉磯不僅會受困於兇猛洪水,更可能飽受強風折磨。最壞的猜測是,到2090年左右,原本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可能會每隔三四年光臨一次北美。
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可能更糟,主要體現在防災、救災措施的落實之上。報告草案說,由於發展中國家低地人口眾多,若發達國家從災區每轉移1人,發展中國家則需轉移大約30人;由於防災措施相對落後,同樣情形下,發展中國家受淹土地面積可能是發達國家的12倍。
研究文章將危機清晰化,卻未有具體對策。但它指出,預防危機可能耗費巨大,比如轉移人口、加強災區防禦設施。文章還建議,政府應考慮控制低地區人口數量,使其停止增長或減少。
「轉移風險區域居民是必要的,但代價高昂,而且難以實施。因此,改造風險區域內的居所結構以保護居民就成為最簡易有效的選擇……遺憾的是,鑑於海平面上漲速度快,對於不少風險區,改造方案已經來不及了。」格拉納亨說。
邵馨蓮(新華社今天上午供本報特稿)
(責任編輯: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