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紅嘴牛椋鳥與黑斑羚蹭頭秀親密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4日報導,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裡,一位攝影師抓拍到紅嘴牛椋鳥為黑斑羚撓痒痒的圖片。圖片中的黑斑羚一臉享受,表情搞怪,讓人喜不自禁。

這組照片是今年早些時候,來自丹麥的46歲的動物學家和野生動物攝影師莫根•特羅利(Mogens Trolle)在克魯格公園裡抓拍到的。圖片中的黑斑羚顯然很享受紅嘴牛椋鳥對自己的「服務」,臉上的表情也是豐富多樣:一會興奮地微張著嘴,一會滿足地眯著眼,一會耷拉了左耳以便紅嘴牛椋鳥更好地幫自己撓癢。

據悉,紅嘴牛椋鳥常常整日棲息在羚羊、斑馬、長頸鹿等大型哺乳動物身上進行「狩獵」,喜食蜱和血。「黑斑羚的表情很有趣,它似乎很喜歡紅嘴牛椋鳥。」特羅利說,「看到它們和諧相處的一幕讓我感到十分振奮。動物能像人一樣相互配合真的很奇妙。」(實習編譯:馮煊 審稿:朱盈庫)

相關焦點

  • 紅嘴牛掠鳥:嘿,大個子,有人來了,快跑
    原創 小菌 趣科普在非洲矮小的灌木叢中,一隻黑犀牛正低著頭尋找食物,而它背上則停留著幾隻紅嘴牛掠鳥。實際上黑犀牛與紅嘴牛掠鳥這種關係在自然界被稱為互惠共生。牛掠鳥可以幫助食草動物清理身上煩人的蝨子和蜱;而體型龐大的食草動物除了能給它們提供食物之外,也間接給它們提供了保護。然鵝,最新研究表明,黑犀牛與紅嘴牛掠鳥之間的關係似乎不僅僅是互惠共生這麼簡單,對於黑犀牛來說,牛掠鳥更像是它們的「小衛兵」,會提醒它們有危險接近。
  • 牛椋鳥:既是剔牙專家又是吸血怪咖?動物界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
    我覺得牛椋鳥和絕大多數大型食草動物就是這樣一種互利共生關係,大型食草動物為牛椋鳥提供食物,而牛椋鳥負責放哨提前察覺食肉動物帶來的危險。牛椋鳥牛椋鳥,是南非大陸的一種食蟲鳥類,分為黃嘴和紅嘴牛椋鳥,它們是大型素食哺乳的動物的好夥伴兒
  • 牛椋鳥是清除寄生蟲益鳥,還是趁人之危的吸血鳥
    大家知不知道非洲很多植食動物的身上都有牛椋鳥、紅嘴,而長頸鹿身上牛椋鳥數量特別多,看起來他們的關係特別鐵,非洲動物的好基友。牛椋鳥最喜歡吃動物身上的皮蟲,當動物受傷的時候也會為其清理傷口。
  •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的鳥類,淺灰色椋鳥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亞洲椋鳥屬的鳥類。中等體型的淺灰色椋鳥。灰頭椋鳥,頭及後枕具絲狀珍珠色羽,肩無白紋。灰頭椋鳥,與灰背椋鳥及絲光椋鳥的幼鳥的區別在外側尾羽慄色,腰色深,兩脅具些許棕色。灰頭椋鳥,中小型鳥類,體長17-20cm。嘴橙黃色。
  • 南非黑斑羚遭鱷魚和河馬搶食
    近日,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出現了非常戲劇化的一幕:鱷魚捕食黑斑羚,半路殺出了河馬來搶食。
  • 牛椋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都讓你給做絕了
    牛椋(liang二聲)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做絕,它們分布於非洲,尤其是食草動物多的非洲大草原上,牛椋鳥屬只有兩種鳥類,紅嘴牛椋鳥和黃嘴牛椋鳥,經常停留在大型食草動物身上啄食寄生蟲。牛椋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都讓你給做絕了如果你以為牛椋鳥是人見人愛的保健精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它們不光捉蟲,還要吸動物們的血!牛椋鳥活躍在各種動物身上,比如水牛、長頸鹿、犀牛、斑馬、河馬甚至大象身上也有它們活動的蹤跡,它們在啄食寄生蟲的同時,還會自己偷偷開葷。
  • 非洲技師牛椋鳥,專門給動物「採耳」,不收錢只收肉的那種!
    在自然界中有著很多各型各色的生物,而每一種生物的存在也都是有他們的意義的,這次我們要講的就是非洲被叫做技師的鳥類,專門給動物們採耳,可它們卻是不收錢只收肉,這種動物就是牛椋鳥。就知道的牛椋鳥以共有兩種分類,一種是紅嘴牛椋鳥一種是黃嘴牛椋鳥,它們的嘴巴都是非常鮮亮的,主要依靠大型動物身上的寄生蟲為生,所以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經常就能看見一些大型食草動物身上有一些牛椋鳥。
  • 南非一花豹獵殺黑斑羚卻被獅群輕易搶走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1日報導,近日,有遊客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旅行時,就目睹並拍攝了一段這樣的畫面,讓人驚嘆。畫面中,一隻花豹在一窪淺水坑捕獲了一隻黑斑羚並將其殺死。就在它準備將獵物拖走享用時,兩隻體型是它兩倍的母獅子看到了機會,悄悄潛到它跟前,以絕對優勢嚇走了花豹,收穫了一頓不勞而獲的美餐。最後,獅子咬著黑斑羚的犄角將它拖出水坑,大口朵頤地享用起來。
  • 每日一讀 |《牛椋鳥是犀牛的瞭望眼》(60s音頻)
    但是,在對付偷獵者時,犀牛會有一個本不太可能的盟友:紅嘴牛椋鳥。這種愛說話、好交際的鳥經常掛在犀牛背上,以寄生的蜱蟲為食。「And actually,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tick is the favorite diet of an oxpecker.
  • 通過非洲草原典型鳥類:牛椋鳥,認識鳥類與其他動物的共生關係
    初識牛椋鳥牛椋鳥屬於雀形目——椋鳥科——牛椋鳥屬,我們日常說的「牛椋鳥」實際上是泛指牛椋鳥屬,因為牛椋鳥屬下只有兩種鳥類:分別是紅嘴牛椋鳥(Buphagus erythrorhynchus)和黃嘴牛椋鳥(
  • 牛椋鳥落在河馬背上吃蟲,河馬寶寶表情亮了,網友:太好笑了
    一群牛椋鳥落在河馬背上吃蟲,河馬寶寶表情亮了,網友:太好笑了說到牛椋鳥,相信大家都會非常的陌生,"牛椋鳥"有兩種,一種是紅嘴牛椋鳥,還有一種是黃嘴牛椋鳥,牛椋鳥一般都是出現在非洲大草原,它們主要是吃食草動物身上的跳蚤蝨子、吸血蒼蠅、或者皮上的蜱
  • 椋鳥科辯識小結
    紅嘴椋鳥和絲光椋鳥頭部均為白色,嘴為紅色可與其他椋鳥區分。8.紅嘴椋鳥背部整體為灰褐色,三級飛羽灰褐色,初級飛羽黑色具白斑,整體顏色較一致,胸及下體帶粉色,國內僅見於雲南;而9.絲光椋鳥雄鳥背部灰色,飛羽整體為藍黑色,與背部對比較明顯,雌鳥和雄鳥類似,但是其頭部及背部更偏灰褐色,主要分布於黃河以南地區
  • 帶你認識南京美麗的椋鳥家族魚嘴公園、龍袍都有它們的身影
    近日,在南京魚嘴公園溼地上空,許多市民看到了令人驚奇的一幕:很多灰椋鳥在天空盤旋,約半小時後,椋鳥們聚集而來,鳥群如翻滾的烏雲,數量多達上萬隻。江南時報記者徐昇魚嘴公園上萬隻椋鳥大聚會「它們好像在呼朋引伴,剛開始有幾百隻鳥兒在空中盤旋,像是一個小部隊,然後成群結對地從草坪上飛起再落下覓食。」
  • 絲光椋鳥
    2020年4月15日,我正在株雷路旁一水田邊拍攝林鷸,突然有兩隻絲光椋鳥闖入畫面。
  • 草原上一場奇特的動物對峙,野牛怒視牛椋鳥,大眼瞪小眼!
    在動物世界中,非洲野牛是一種食草動物,但野牛的脾氣是最為暴躁的物種,攻擊性非常強,一般動物都不敢輕易靠近野牛群,只是野牛對牛椋鳥是既友好又憤怒。在坦尚尼亞的草原中,就拍攝到野牛怒視牛椋鳥,這是一場奇特的動物對峙,野牛大眼瞪牛椋鳥小眼,最後都友好相處。
  •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一種大型椋鳥,體長27-29釐米。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並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極為醒目。
  • 科學家:別忘了還有哨兵牛椋鳥
    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雖然犀牛的視力很差,但是很多犀牛有牛椋鳥為它們對潛在的危險發出警報,它們就像哨兵一樣,作為對付偷獵者的第一道防線。研究人員追蹤野生黑犀牛,發現那些攜帶牛椋鳥的犀牛,比那些獨處的犀牛更善於感知和躲避人類。雖然最近十幾年來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使瀕臨絕種的黑犀牛數量有所回升,但偷獵仍是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