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薦丨《日本文化圖典》:日本百科圖典代表性著作,記錄日本千餘年...

2021-01-21 山東熱搜

《日本文化圖典》

日本平凡社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用圖說話,以4000多幅手繪圖和簡潔的說明文字,展現了日本自古墳時代至昭和三十年與生活文化相關的事物,涵括武具、衣裝、酒食、工商、遊技等9大類250多個專題。本書堪稱日本版的《天工開物》,以萬物圖鑑的形式,帶領讀者認識日本的傳統器物、風俗文化,領略日本美學的神髓。

《日本文化圖典》是日本文化百科圖典,涵蓋衣食住行、科技工藝、民生文化9大類別250多個專題,堪稱日本版《天工開物》,日本工藝技術演進全紀錄。以萬物圖鑑的形式,分析武具、衣裝、酒食、運輸、住火、農水、工商、遊技、神佛9大類別,其中又細分250個專題,涵蓋日本文化生活各個方面。時間跨度從日本古墳時代到昭和三十年,大約1700年的時間流轉,帶讀者認識日本傳統器物和風俗文化的演進過程。

本書用圖說話,4000多幅手繪圖,輔以文字解釋和圖注,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日本風土人情。以手繪圖為主要形式,包括全景圖、剖面圖、細節圖等,從豐富的角度觀察日式器物。配上名詞解釋和詳細圖注,直觀感受和專業解讀相結合,以日式匠人精神,深入認識日本風俗文化的各項細微之處。

本書不講日本美學大道理,深入生活和民間,從器物、技術、民生理解日本文化的神髓。書中沒有生活哲學和美學等抽象的大道理,但在生活器物的細節之中呈現了人與自然共處的理念,生活實踐中處處蘊含著日本文化的美學韻味。本書從更加具體和實際的角度帶讀者了解日本千年來的哲學和美學,認識日本文化的發展和成就。

著者平凡社,日本的百年老字號出版社,1914年由知名教育家下中彌三郎創立,以出版百科事典聞名。1931年出版《大百科事典》,為日本史上深具代表性的百科全書之一;1955年出版《世界大百科事典》,迄今長銷不衰。

相關焦點

  • 復旦徐靜波教授著作出版,《日本新華僑報》總主筆作序推介
    徐靜波教授是中國國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資深學者、博士生導師,著作頗豐,將宏大的日本文明史深入淺出的娓娓道來;他熱愛旅遊與美食,注重用自己的足跡去實際考證古籍史料,從容觀察日本的各個角落。1992年,徐靜波教授作為交換研究員赴日本早稻田大學1年,1998年起先後以客員教授、外國人特聘教授、外國人教授、招聘教授等身份在長野大學、愛媛大學、山口大學、神戶大學、東洋大學、京都大學等任教,著有《觀知日本》、《日本飲食文化:歷史與現實》、《東風從西邊吹來——中華文化在日本》等多部大作,以及《如何解讀日本近現代史》、《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秘錄》、《日清·日俄戰爭》等多部譯著、編著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半藤已臻耄耋之齡,雖是記者出身,並非專業史學家,不過他寫的《昭和史》上下兩冊獲得過在日本很有份量的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累計印刷冊數高達七十萬部,被媒體稱為了解昭和史的必讀書,他本人也被人稱為「昭和說部」——專門講昭和故事的人。半藤是畢業於夏目漱石任教過的東京大學文學部,他寫的書文筆流暢,又下過很大功夫閱讀文獻、採訪相關人物,所以對他的歷史著作評價很高,在日本讀書界很有影響力。
  • 日本如何認識、學習外來文化:邊仿邊學、取捨有道
    日本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的反應,一度讓大批中國網友「看不懂」,各種猜測紛起。讀一讀剛剛出版的《日本的世界觀:兩百年的變遷》,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們的種種選擇。馬裡烏斯·詹森是20世紀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史研究者之一,《日本的世界觀》英文版最早於1980年出版,是作者三次講演的記錄。
  • 《戀愛迴旋》:亞洲桌球興於日本,日本是東西文化的「橋頭堡」
    如果說古代東西方文化傳播是通過路上和海上的「絲綢之路」的話,那麼自從日本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之後,近現代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傳播大都是以日本為「橋頭堡」。日本成了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大本營。西方對於東方文化的崇拜其實也大都來源對於日本文化的了解,而日本文化則師承我朝。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和服,它是中西方文化的混合產物。
  • 揭秘日本國名由來:稱「倭」曾讓日本人高興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志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現。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也是最早體現日本國名國號和日本作為國家被承認的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英文「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見,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經典工藝。
  • 日本文化中的「寒山寺」憧憬
    在日本文化中,中國「寒山寺」這一意象具有特別的意義。無論是描寫夜半寒山寺鐘聲的《楓橋夜泊》,還是主張無常空寂的佛法禪意,抑或是關於寒山寺內高僧寒山的隱世傳說,都對日本的社會、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文/夏小憂說起童年噩夢,日本恐怖片《咒怨》絕對榜上有名,雖然距離第一次看《咒怨》已經很多年,但那些恐怖的畫面卻依舊曆歷在目,哪怕身處三伏天、仍能讓人感到脊背發涼。這是恐怖片《咒怨》的成功,也是日本怪談文化的成功。
  • 中國人是日本人的祖先嗎?丨視知百科
    傳說僅僅是傳說最早記錄「徐福東渡」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日本方面,最早的史書《古事記》(公元712年)和《日本書紀》(公元720年)對徐福隻字未提,從1339年的《神皇正統記》開始,日本史書裡才有了徐福的蹤影。
  • 1月薦書:日本一流學者講述興亡世界史
    是一部源於候診室的書,作者找醫生驗血,候診時突然意識到對自己的身體幾乎沒有認識。然後研究開始了,作者甚至為此一整年在阿姆斯特丹研究解剖學。是一部由116個或長或短章節組成的長篇小說。古色之美作者:青簡出版社: 浦湖南人民出版社出品方: 浦睿文化出版年: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這個概念在日本,發展成為了很有意思的妖怪器物文化。 實際上,宮崎駿的很多作品裡,都體現了日本的"鬼文化"或者說"妖怪文化"。比如《幽靈公主》裡那個人面鹿身、鳥足獸尾的山獸神;《龍貓》裡膽怯畏人的古宅精靈"煤煤蟲"等等。 簡而言之,日本文化裡"鬼"的形象,跟"鬼門的方位有關"。
  • 日本學者1968年就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中國蔗糖的出口,在成書於南宋的《諸蕃志》、元朝的《島夷志略》都有記載,但不是出口商品的大宗。荷蘭殖民者佔領爪哇島後,16世紀已在巴達維亞大量種植甘蔗,製作蔗糖。17世紀以後,中國人在雅加達地區建立了甘蔗製糖廠。中國蔗糖傳入日本也很早。唐朝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時就曾帶上甘蔗和蔗糖。過了一千年左右,日本的製糖業尚未興起,砂糖依然是日本從中國大量進口的商品。
  • 一周文化講座︱賈伯斯的日本廚師:匠人精神與日本料理
    缺少確鑿文字記錄時代中的迷霧,只有期待考古學將其撥開。解讀文字誕生前後「文獻不足徵」時代的無字地書,構建東亞大陸早期文明史的框架,揭示從神話到歷史的進程,考古學家帶著這樣的任務登場了。許宏近年所關注思考的,正是上述問題。他多年擔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長期堅守考古工地第一線,是諸多重要考古發現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善於從考古學視角出發,利用出土的遺物遺蹟,講述「中國」誕生的故事。
  •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沉迷於捕蟲?
    1886年,「理科」正式成為日本小學的一門正式科目,其中就包括了對鳥類、小型家畜、魚類、昆蟲類等動物的觀察和對貝類、烏賊等個別動物的解剖,還有昆蟲類的標本製作教學。明治時代日本學者採集並製作的蝴蝶標本丨umdb.um.u-tokyo.ac.jp政府的推行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昆蟲熱潮。
  • 原研哉也要叫前輩,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日本設計|平面設計|龜倉雄...
    1906年生於東京 1929年畢業於東京 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圖案專業,日本宣傳美術會的核心設計師, 曾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校長。第一個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推選日本設計師。河野鷹思一生從事平面與裝幀設計,是第一個被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推選的日本設計師,被日本設計界定位為日本現代圖形設計的先驅者。
  • 日本漢方醫學源流及發展史
    絕大部分內容已經在中國亡佚和深奧的中國最早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一樣《醫心方》也很晦澀難懂因為丹波康賴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而是東漢靈帝之後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孫丹波是他的賜姓中國在漢朝就已經開始了對外的交流比如張騫出使西域不過大規模的中日文化交流還是在公元七世紀初到九世紀末的約264年裡當時日本正處於社會變革期
  • 反思二戰之後的日本文化特徵
    自勵「勤工觀社會,博覽著文章」,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為北京、上海、廣東、臺灣等地的報刊寫隨筆專欄,結集《櫻下漫讀》《日知漫錄》《東遊西話》《四帖半閒話》《枕日閒談》《居酒屋閒話》《風來坊閒話》《東京灣閒話》《哈,日本》《日下散記》《日下書》《浮世物語》《東居閒話》等十餘種。近譯有藤澤周平著《隱劍孤影抄》《黃昏清兵衛》。
  • 王陽明:日本敬畏的中國人,被日本軍神膜拜,在國內卻很低調
    作為一個文化古國,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從古至今,出了多少英雄好漢,對於作為國人的我們說到最敬佩的人,那真的是數不勝數。但有這麼一位歷史人物,得到了日本這個國家的喜歡,不是一點點的喜歡,而是很痴迷的那種。記得有一次,出訪日本,坐計程車,司機聽出我是中國人了,就跟我一起聊起古人文化,司機先生說他特別敬仰中國的王陽明先生。
  • 在日本長崎,來一場精神漫遊
    但以上這些都不是吸引郭爽前往日本的緣由,她想要去看的是日本的文學、藝術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文化。 「水手清單」今日繼續更新,我們一起閱讀作家郭爽的日本長崎清單。與此同時,我們重溫劉子超、柏琳的「水手清單」,方便讀者點擊相關專輯閱讀。 世界仍然寬闊,我們正在走出疫情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