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季施工,尤其是在寒冷地區,為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一般都要求混凝土有較高的澆築溫度。對於大體積混凝土,澆築以後其表面溫度雖然較低,內部溫度卻因水泥水化熱而上升。為了減少內外溫差和基礎溫差,澆築溫度越低越有利。如果澆築溫度超過允許值,則應從加強澆築以後的保溫措施以減少內外溫差。在實際混凝土施工中,下面這些操作要點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1、冬季混凝土的早期施工
白天氣溫為正溫,夜間氣溫為負溫。在進入冬季施工期前,將骨料全部備齊,集中堆放並用土工膜覆蓋保溫,減少溫度損失。混凝土澆築儘量在白天進行,以提高混凝土的澆築溫度,混凝土拌合用熱水攪拌並儘量減少倒運次數加快澆築速度。在室外溫度保持在-5℃以上時,可外加早強減水劑。以保證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能夠正常上升。澆筑後的混凝土部分用土工膜或草帘子覆蓋保溫以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受凍。
2、冬季混凝土的後期施工
當日平均氣溫降至零下時,不能滿足混凝土的澆築及養生條件、工人勞動條件惡化,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和工期。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及混凝土的正常澆築本階段應採用搭設暖棚的方法進行施工。
3、混凝土拌合料的加熱
通過加熱混凝土材料,使混凝土在攪拌、運輸和澆築以後,還蓄有相當的熱量,具有適當的溫度,以便不致受到凍害,並在一定的養護條件下硬化,逐步增長到所要求的強度。具體要求,砂石骨料中不能有凍塊。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一定的溫度,並要在運輸、澆築振搗過程中不能受凍。
4、混凝土澆築入倉要求
混凝土入倉方法與整個工程施工設備條件有關,但儘可能地考慮混凝土冬季施工特殊性,選擇混凝土入倉設備時照顧到冬季施工方便,在混凝土入倉時少倒運,最好能一次入倉,混凝土入倉能做到連續性,加快供料,縮短時間,這樣可以減少混凝土溫度損失,避免表層受凍。
5、防凍劑的使用
混凝土冬季施工拌合摻加防凍劑,使混凝土能在負溫下硬化,並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足夠的強度,使混凝土最終達到與常溫養護相同的質量水平,這也是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一種。防凍外加劑摻量或配製混凝土的水溶液的濃度,隨混凝土的澆築溫度與養護溫度不同而不同。混凝土的澆築與養護溫度越低,需要的溶液濃度就越高。
6、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澆筑後在一定的時期內需要有一定養生期以使其強度逐漸上升,在常溫施工條件下用灑水養生即保持混凝土表面溼潤即可,但在冬季施工條件下很難達到這一點,所以環境溫度對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養護尤為重要,因冬季工程作業全部覆蓋在暖棚之下另有鍋爐加熱,在混凝土澆筑後可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上一層草帘子以起保溫的作用,並灑水以保持表面溼潤。
關於混凝土的冬季施工遇到的各類棘手問題,業務專業人士也給出了一些合理的應對方案,給大家做個參考:
1、冬季施工在滿足施工要求的情況下,一定要少用水,按要求嚴格控制水灰比。
2、氣溫低於-5℃時,可用熱水拌合混凝土,水溫高於65℃時,熱水應先與骨料拌合,再加水泥拌合,氣溫低於-10℃時,骨料可移置暖棚或採取加溫措施。
3、摻防凍劑的混凝土拌合物,出機溫度不得低於10℃,入模溫度不可低於5℃。
4、摻防凍劑的混凝土不得澆注在凍結的基礎之上。如基礎凍結,應採取保溫措施。
5、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汙垢,但不得用蒸汽直接融化冰雪,以免再度結冰。
6、摻防凍劑的混凝土運至澆注處應在15分鐘內澆注完畢,並在澆注完畢後外露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或保溫材料。
7、摻防凍劑的混凝土在負溫條件下不得澆水養護。初期養護溫度不得低於防凍劑的規定溫度,否則應採取保溫措施。
8、拆模後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大於15℃時,應採用保溫材料覆蓋養護。
————————本文完結————————
武漢華軒高新技術有限公司作為2006年首批研製並生產聚羧酸減水劑的企業,率先提出並推行民用商混低成本聚羧酸減水劑應用技術;多年來,研製並推行複合摻合料、灌漿料、壓漿劑/料、石膏製品等特種砂漿產品,廣泛應用於高鐵、水利、高速、民用商混、預製件等領域;2012年率先推出多功能、低平臺、常溫合成外加劑設備,打造全國營銷平臺,共享後臺專家團隊技術成果,使外加劑生產簡單化、自動化、低成本化。自創立至今,公司制定了2項產品企業標準,授權發明專利13項,新產品鑑定成果11項、科學技術獎9項,國家新產品推廣目錄2項。在創新之路,獲得各級政府諸多殊榮。目前,在武漢市經濟開發區,擁有40畝地現代生態工業園,辦公室廠房面積15000餘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