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混凝土控制措施:
1.混凝土拌合控制
根據入模溫度不低於5度的要求,結合運距、運輸方式、澆築方式等現場實際情況,按照《建築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T104-2011)中的相關規定進行熱工計算,確定骨料及拌合用水、外加劑、外摻料的加熱保溫指標。
(1)首先對水進行加熱處理,水池的大小及加熱能力應滿足混凝土連續生產的需要。
(2)碎石、砂應儘量採取措施保證其處於正溫狀態,可採用覆蓋保溫,也可根據需要採取暖棚加熱或地溝加熱,當無法保證正溫時,應確保其中不含冰雪顆粒。
(3)水泥、摻合料、外加劑的存儲罐採用深色保溫材料包裹。
(4)混凝土攪拌機採取暖棚措施進行加熱,保證攪拌機的溫度不低於10℃,生產前後應採用熱水衝洗鼓筒。
2.混凝土運輸
運輸罐車和輸送泵管應採用包裹方法保溫。儘量減少中間倒運環節,拌合站至輸送泵一次運輸到位,合理調配混凝土,減少中間運輸時間。
3.混凝土澆築
(1)澆築時間應儘量選擇在每日氣溫較高時間段。
(2)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及鋼筋上的冰雪和汙垢,當環境氣溫低於-10℃時,應將直徑大於或等於25mm的鋼筋和金屬預埋件加熱至正溫。
(3)澆築時,應分層連續澆築。
(4)噴射混凝土作業區的環境氣溫和進入噴射機的材料溫度不應低於5℃,已噴射混凝土的強度未達到5MPa前不得受凍。
4.混凝土養護及拆模
(1)根據結構部位合理選擇養護方法。橋墩臺可考慮採用蓄熱法和暖棚法綜合養護,暖棚養護時,暖棚應完全覆蓋頂部的連接鋼筋,應將煤煙用管道引出暖棚外。隧道可以考慮採用洞門掛保溫簾的方式進行保溫。
(2)混凝土澆築成型後應立即防寒保溫,在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40%之前不得受凍。
(3)混凝土未達到抗凍要求前,不得拆除模板;混凝土與環境的溫差不得大於15度,否則應在拆模後的混凝土表面採取臨時覆蓋措施。
5.加強溫度監測
各重點結構物應建立相應的養護溫度記錄,室外氣溫及施工環境溫度應晝夜定時、定點觀測4次。養護溫度應在結構迎風、離熱源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定。
進行攪拌機棚溫度監測,每一工作班不少於4次;加強原材料溫度監測,每一工作班不少於4次;加強混凝土出機、澆築、入模溫度監測,每一工作班不少於4次。
責任編輯:m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