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水族箱」詩巴丹,令水肺潛水之父側目的藝術品
「我在45年前見過像詩巴丹這樣的地方,但如今再沒有了。我們發現了一件未被觸碰過的藝術品。」(I have seen other places like Sipadan,45 years ago, but now no more. Now we have found an untouched piece of art.)世界水肺潛水之父雅克·庫斯託如是說。此時離他與液態空氣工程師愛米爾·加朗合作發明水肺和單人潛水器已過去了47年。
從1942年發明水肺潛水讓人類更持久更深入地探索海洋的夢想成為現實,到1950年以「庫斯託船長」的身份改裝、乘坐「卡裡普索號」在紅海進行首次海洋科考,再到1956年拍成第一部深海題材的長紀錄片《靜謐的世界》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然後憑藉旺盛的精力和無盡的探索精神在世人眼前一點一點地打開神秘莫測的藍色星球。在那個人們依然相信北海巨妖、尼斯湖水怪,並且談鯊色變的年代裡,庫斯託船長是大海的使者。直到1989年,當這位海洋使者為拍攝紀錄電影《婆羅洲:海龜的幽靈》(Borneo:the Ghosts of Sea Turtles)而踏上馬來西亞的一座小島時,他發出了文章開頭的讚嘆。
詩巴丹,仙本那東南海岸36公裡,白色沙灘和蔥蘢的棕櫚、寄生無花果樹構成了她的全部。走完小島不用10分鐘時間。可等等,你這就要離開了嗎?庫斯託船長勸你道,請深吸一口氣,把頭埋進水裡。前所未見的濃豔色彩像火焰一樣燃燒,搖曳於藍光中,你懷疑是不是自己剛剛觸碰了某個機關,就像阿里巴巴第一次用「芝麻開門」的咒語開啟了藏寶山洞一樣。許久你才記起身體還需要氧氣,猛地抬起頭大口呼吸,竟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黑白的世界裡。站在沙灘上,白沙不停歇地被湧來又退去的海浪帶走,看著看著,這有限的灘涂竟隨著流沙在海中溶解開來,直至無限無窮。
跳進水裡,直線下潛600米,海床之上,巨大的火山錐直聳海面,種類繁多的珊瑚爬滿了錐體上端,仔細看,啊,這些珊瑚是活的!那個探出海面的火山錐尖正被你踩在腳下,而你正站在印度洋-太平洋洋盆(Indo-Pacific Basin)的心臟位置,在這片西起非洲東海岸,東至夏威夷群島,北達紅海和日本南部,南抵馬達加斯加和新喀裡多尼亞的生物地理區域中,索羅門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共同構成了熱帶海域生物種類最豐富的珊瑚三角區,超過600種石珊瑚和有記錄的2500餘種珊瑚魚正棲息於此,共同綻放著你剛剛所見的斑斕色彩。所以這彈丸之島無疑是無垠汪洋的訊息,是無窮生命的端倪。芝麻開門吧,歡迎來到上帝的水族箱!庫斯託船長說。
面鏡、BCD、腳蹼、氣瓶,多虧了庫斯託祖師爺的發明,只需要一次後仰,我就已在「上帝的水族箱」中。如果有必要,我真要建議諸位喜歡大海的讀者去學潛水。潛水者戲謔地把對潛水的痴迷稱為「中藍毒」。當雅克·庫斯託裝備著自己的發明第一次潛入海裡時,他一定「中了藍毒」。
我,還有那些和他一樣,背著水肺潛入水中的人們品嘗過一種特殊的快樂。那是一次穿越到一個全新世界的瞬間,連接兩個世界的通道是一大串氣泡,這些氣泡會填滿你的視野、聽覺,然後隨著氣泡的散去,你感受到了一種無拘無束的輕鬆、輕盈。能獲得這份快樂的途徑只有兩種,宇航和潛水。這份快樂只屬於藍色的空間。這個空間將現實暫時隔離開來,如夢境一樣無限自由。豐富的色彩隨著呼吸自行創造出延綿輝煌的風景,那些刻板的搭配再也沒有了意義,色彩以任意的形狀組合又分散,瞬息萬變,每一種設計都富含機趣,你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這樣的設計,因為它們超越現實的層面。海洋是醒著的世界裡最接近夢境的地方。
宏偉壯麗的六帶鰺風暴
我豎直身體,將BCD充氣管舉過頭頂,按住排氣緩緩下潛。熱帶的烈日逐漸退卻,化作水中搖曳的光點,海面升成了新的天空。海洋擁有天空所有的氣象,從晴天到風暴,只在片刻間。一場銀色的龍捲風席捲而來,借著洋流在水中旋轉,甚至可以看見風暴眼。無需躲避,我和潛伴跟著潛導一起遊向風暴眼,一瞬間被上千條「傑克魚」包圍了。「傑克魚風暴」,這是詩巴丹最盛大的迎賓儀式。傑克魚(jackfish)是對鰺科魚類的俗稱,但鰺科下魚類眾多,因此傑克魚並不是一個嚴謹的名字。仔細觀察周圍的傑克魚,紡錘形的扁平身體被銀鱗包裹,深叉狀尾鰭呈深色,鰓蓋上部有一顆明顯黑點——六帶鰺(bigeye trevally),印度洋-太平洋分布廣泛的魚類。
六帶鰺喜歡以集群的方式活動,以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大小相當的魚類形成魚群,彼此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步遊動的方式被稱作極性集群。巨量的六帶鰺以極性集群的方式遊動,它們身上的聽覺-側線系統能夠使得它們感受到同伴改變路線時造成的水壓變化,佐以視覺觀察,從而保持同一個方向遊弋。魚群在水裡形成了一個大型圓柱體,讓更多的感覺器官合在一起,有效地擴大了對捕食者的察覺範圍。如果其中一條魚發現了潛在的危險,它就會通過行為或釋放信息素來告知群體。
我猛地蹬水,衝進魚群,周圍的魚在須臾間像子彈一樣噴射開來,然後立即重新聚集並且靠得更近,繞著我們遊動。我伸手揮向魚群,卻碰不到任何一條。六帶鰺再次同樣的方式分散,聚攏,以更大的數量進入視野,魚鱗反射出的銀色光點此起彼伏,我很快就失去了目標,視野迷失在閃爍不定的銀光中。此時在六帶鰺眼裡,我就是一種巨大又遲鈍的掠食者。假裝一次捕食者就能發現,群體規模和個體被捕食之間存在著負相關的關係,這是風險稀釋理論的原理,人類即使通過學習了解,很多時候依然無法達成有效的合作,但這一原理卻被魚類(和鳥類)無間的合作詮釋得淋漓盡致。也許這是我們從未擁有過的智慧和天賦,只有天與海,自然中最廣博的兩大空間才得以容納如此的大智慧。
了不起的珊瑚,海洋生命的基礎
六帶鰺群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太長時間,風暴很快就開始往別處遷移。詩巴丹以最隆重的儀式感開啟了這場潛水。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海域的珊瑚三角區被譽為「海中亞馬遜」,潛遊其中,確如探索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叢林一樣,我們沿著每一寸珊瑚礁尋找悸動的生命,幾乎忘了生命本身。
在水深不過百米的部分,種類繁多的水螅型珊瑚蟲分泌出碳酸鈣,將自己包裹在碳酸鈣的鎧甲中,形成珊瑚單體。當一隻珊瑚蟲死後,新生的珊瑚幼蟲即附著在它的骨架上生長、繁殖,前赴後繼,從而形成了珊瑚礁。這一類了不起的生物是全世界珊瑚礁的基礎——石珊瑚或造礁珊瑚。在造礁珊瑚建起珊瑚的石灰城後,海綿和軟珊瑚附著其上,恣意生長,這些無脊椎動物就像兢兢業業的裝修工,以自身瑰麗的色彩和多邊的形態將珊瑚之城裝點得富麗堂皇。
神奇又炫目的海洋生物
從礁面到礁坡,綠蠵龜(green sea turtle)無處不在,只要我們遵守潛水員基本的「海洋公德」,綠蠵龜便慷慨地允許我們與之同遊。綠蠵龜是極好的嚮導,保持距離跟隨其後,由它帶領我們暢遊珊瑚礁。它的槳狀肢不緊不慢地劃著水,在園菊珊瑚形成的蘑菇狀山丘間尋覓著。
龜殼上的花紋被珊瑚的色光襯得發亮。同行潛伴安娜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愛,遊上前想要摸一摸它(潛水時須避免的行為),海龜嚮導立即厭惡地遊走了。留下那些隱蔽於石珊瑚間微小又豐富的生命待我們自己去一一發掘。氣泡珊瑚上,螢光點點,仔細看,半透明的蝦虎魚(shrimpgoby)正棲息於此,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魚;珊瑚礁的縫隙裡,不時有豆點裸胸鱔(honeycomb morray eel)探出頭來,露出尖牙;向奼紫嫣紅的棘軟珊瑚遊去,驚起側帶擬花鮨(lyretail anthias)群如漫天的粉色流星四下散射。
在珊瑚礁底層的空隙中,灰三齒鯊擠在一起,緩緩巡遊,不遠處的洞穴中,一條綠鸚嘴魚正用泡泡保護層把自己封印起來,祈禱虎視眈眈的灰三齒鯊不會發現自己。小至3釐米長的蝦虎魚,大至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生命縈繞湧動於這座繁華的珊瑚城之間。海洋中約30%的魚類都生活在珊瑚礁周圍,只有亞馬遜或婆羅洲的熱帶雨林的生物量能與珊瑚礁生態系統相提並論,而詩巴丹正屬於婆羅洲的一部分,她是光著腳站在海裡的婆羅洲。
轉換性別的小丑魚和海洋中的那些偽裝大師
背著水肺潛水,庫斯託祖師爺就好像隨時伴你左右,時刻提醒著你,除了留意大型海洋生物,那些微小的海洋精靈同樣獨具魅力。眼斑雙鋸魚(小丑魚)遊弋於海葵舞動的觸手間,除了與海葵互利共生外,眼斑雙鋸魚作為鄰接雌雄同體,可以從雄性變為雌性,即雄性先熟。這種性別轉變模式與大多數鄰接雌雄同體雌性先熟的魚類剛好相反。在一群眼斑雙鋸魚中,體型最大的雌魚佔主導地位,這條雌魚之下是一條雄魚,當佔主導地位的雌魚死亡後,這條雄魚轉變為雌性,群體中的其他魚都是無性的。當雄魚變成雌魚後,雄魚之下體型最大的那條無性的魚會變成雄性。所以當《海底總動員》的大明星,小丑魚尼莫出生時,並不會有單身爸爸馬林來保護他,因為那時爸爸大概率已經變成了媽媽。但這並不影響尼莫的冒險生活,在真正的海洋中,每一條魚,無論大小,一生都在冒險,這場以生存繁衍為目的的冒險中充斥著心機、算計和偽裝,遠比電影精彩得多。
而魚類中的偽裝者,高超的易容術和障眼法,如非親眼所見,實在難以置信。我們遊到一處礁坡,在礁巖裂縫間有一個生物。它全身深褐色,上面密麻點綴著白點,大圓眼睛正瞪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我趕緊躲開了,斑點裸胸鱔的嘴裡長著尖牙,咬人奇疼,一旦認定受到威脅,就可能發起攻擊。我提醒潛導留意裸胸鱔,但他並沒有躲開,反而召集大家悄悄靠近觀察。仔細看,那哪裡是什麼裸胸鱔,而是一條長著跟斑點裸胸鱔花紋近似的魚,那隻眼睛竟然是它背鰭上的大斑點。「無害生物」模仿有毒、味道不好或性情兇猛的「有害生物」的方式稱為貝式擬態。珍珠麗鮗(comet)正是以模仿兇猛的斑點裸胸鱔(whitemouth morray eel)的手法來迷惑捕食者,雌魚在礁石裂縫產卵後,雄魚作為卵的守護者,會將身體後部伸出裂縫外,佯裝斑點裸胸鱔嚇退入侵者。顯然我這個入侵者剛剛就中計了。
貝式擬態是很多海洋生物掌握的自衛伎倆,如無毒的鋸尾副革魨(mimic filefish)擬態有毒的橫帶扁背魨(saddle toby);擬態章魚(mimic octopus)模仿有毒的魔鬼蓑鮋、海蛇和比目魚,這位偽裝大師能根據情形模仿三種以上的有毒生物。神秘的海洋深不可測,同樣深不可測的還有大自然的伎倆,她賦予生物萬千種形態,同時教會它們萬千種技法,為了生存,動物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在魔術和揭秘的博弈間,適者生存,生生不息。
放流潛水時遇到的巨型海怪
南點(South Point)是詩巴丹潛點中的冒險勝地,強勁的洋流帶來豐富的浮遊生物,吸引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潛水員們喜聞樂見的「大傢伙」匯聚在此。薄片刺孔珊瑚叢上,裂唇魚的清潔站「生意興隆」,巨大的駝峰大鸚嘴魚(humphead parrotfish)正在享受裂唇魚的清潔服務,清潔魚以食用「客戶」身上的黏液、鱗片和寄生蟲為生。這樣的互利關係也讓清潔魚不易淪為食物,很多大魚甚至會專門來到清潔站尋求清潔服務,它們會擺出特定的姿勢告知清潔魚,而大魚身上的黏液、鱗屑富含的碳、氮等營養物質是付給清潔魚最豐厚的報酬。
我們緊跟潛導穿行于洋流中,「放流」是我最喜歡的潛水項目,即人駕乘著洋流到達另一處。集中精力,保持中性浮力,由強勁的洋流推著向前。浮塵顆粒和海水被劈成一條矢量高速,我們在高速上飛行,任由珊瑚、海綿在身旁掠過;不時地衝破六帶鰺風暴,偶遇遮天蔽日的蝠鱝從頭上飛過;鷂鱝、綠蠵龜、灰三齒鯊匆匆登場,然後為這洋流中勢不可擋的不速之客讓路。洋流就像一匹馳騁的野馬,我們無法駕馭它,只能任由它帶著我們狂奔。
遠處一個黑影一閃而過,我無法判斷距離,但我確信前方有一個巨大的生物神出鬼沒。它靈活地逡巡於混沌間,不等你眼睛聚焦便盾形於藍幕之中。我和潛伴的手緊緊地抓在一起,在這鬼影幢幢的深海裡,我們看不見它,但能感知它的存在,我們闖入了它的地盤,它一定發現了我們,並離我們越來越近。不等它現身,洋流徑直把我們推到了它面前,一瞬間,那個巨大的生物直衝了出來。我從來沒遇見過如此奇怪的生物,3米長的流線型身軀上連著一個碩大的錘狀頭部,它從我頭頂掠過,我看到它左右擺動的頭部下方嘴裡如倒鉤般的牙齒。
路氏雙髻鯊(scalloped hammerhead shark)很快就消失在了水中。潛導朝我們比出勝利的手勢,這是詩巴丹最珍奇的頂級掠食者。雙髻鯊的錘頭下方有一個具有特殊感覺細胞的蓄電區,通過來回擺動頭部來感知鰩魚等獵物的存在。所以它早就感知到了我們這群不速之客,只是對我們不感興趣而已。因此懂得潛水,並不代表我們已徵服了海洋。在海洋面前,這雕蟲小技只不過是淺薄的賣弄,每一次的安全上岸只因大海對我們懷有仁慈。
我懷著無限的感激回到了白色沙灘上,沙質像糖霜一樣細膩。我感激庫斯託祖師爺爺的發明,讓我像他一樣,親眼目睹上帝水族箱的盛景。我更感激包圍著我的這片寬厚的海,能允許我潛入其中,再放我回來。詩巴丹所在的仙本那(Semporna)在當地語中意為「完美」,這份自信一定源於詩巴丹。作為珊瑚三角區的心臟,她以無與倫比的生機為印度洋-太平洋熱帶生物區域注入生命的血液,願她永遠如正如雅克·庫斯託所贊的「一件未被觸碰過的藝術品」一樣光彩奪目,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