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近200年認知!《Nature》:不用線圈、鐵芯!也能產生電磁感應?

2021-01-19 網易

2020-10-08 19:44:05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傳統電感器的困境】

  電感器是集成電路中的基本組件之一,能夠將電能轉化為磁能存儲起來。1831年,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M. Faraday)將兩個線圈繞在了一個鐵環上,線圈A接直流電源,B接電流表。他發現,當線圈A的電路接通或斷開的瞬間,線圈B中會產生瞬時的電流。這就是第一個電感器,而這種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時會產生電流的現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電磁感應現象。

  

  然而,傳統電感器件的電感與截面積成正比。因此,在目前電子設備小型化、便攜化的趨勢下,很難在保持高電感的同時縮小電感器的尺寸,極大的阻礙了先進微電子器件的發展。

  

  圖1 傳統電感器與層展電感器

  近日,日本理化研究所新興物質科學中心(RIKEN CEMS)的Tomoyuki Yokouchi和Yoshinori Tokura等人報導了一種量子-機械電感器(基於量子-機械貝裡相位的層展電磁(emergent electromagnetism)微型電感器)。器件利用了由電流驅動的動力學產生的電場來觀察磁體中複雜的磁矩(自旋)結構。與傳統的電感器不同:1)無需線圈、鐵芯;2)器件的電感與其面積成反比,這意味著縮小器件的尺寸的同時,還能提高電感,這是顛覆傳統的發現!獲得與傳統電感器件相同的電感(400納亨),體積可縮小100萬倍,該研究極大的推動電感器的微型化發展,相關論文以「Emergent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a helical-spin magnet」為題,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上。

  

  【量子力學來幫忙】

  貝裡相位:於1984年由英國物理學家Michael V. Berry提出,指的是當一個系統的哈密頓量依賴於一個隨時間周期變化的參量時,在絕熱近似條件下,系統的在演化一個時間周期後,除了會累積一個固有的動力學相位以外,還會多出一個特殊的相位(即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

  層展電磁(emergent electromagnetism):一種由量子力學中貝裡相的概念來描述其產生的電場和磁通量的電磁。

  目前,這種電磁多存在於具有非共線自旋結構的磁系統中,磁化方向隨著自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當電子沿著這種結構流動時,它們會與自旋的局部排列產生強耦合,並獲得貝裡相位。然後,貝裡相位充當了有效的電磁場,即層展磁場。

  拓撲非共線自旋結構十分穩定,不受小的扭曲或是擾動的影響,然而結構十分複雜。當電子在其中流動時,因為拓撲霍爾效應,湧現磁場會在電壓測量中產生一個額外的信號,即所謂的霍爾測量(Hall measurements)。這個電壓信號為研究人員探索眾多材料的拓撲磁態提供了便利。

  在拓撲非共線自旋結構中,當磁場驅動疇壁的運動時,會產生層展電場(emergent electric field)。2019年,日本理化研究所新興物質科學中心的Naoto Nagaosa等人首次從理論角度證明,電流驅動動力學也能夠在這種非共線自旋結構產生層展電場。更為重要的是,根據理論預測,這種磁場產生的電感與電流密度的變化率成正比,而與器件的截面積成反比,與傳統的電感器截然不同。

  【量子力學與現代電子學的橋梁】

  Yokouchi等人製備了一種包含各種非共線自旋結構(包括螺旋,圓錐形和扇形結構)微米級磁體Gd3Ru4Al12。這種磁體材料的磁各向異性很弱(即物質磁性隨方向改變的現象),且其自旋結構的螺距很短(空間周期性)。由於這種較弱的磁各向異性,自旋可以相對自由地運動,由此產生的層展電感與螺距的長度成反比。

  

  隨後,Yokouchi等人採用鎖定檢測(lock-in)技術來研究電感器產生的層展電感。通過改變施加磁場的溫度和強度,來控制器件的自旋結構狀態,並在不同狀態下進行測量。此外,他們還改變了設備的長度、寬度和厚度來保證重複性,排除了外部因素的幹擾。

  最終,Yokouchi等人觀察到了與傳統電感器相當的層展電感(約400納亨),層展電感器的體積僅為傳統電感器體積百萬分之一。

  通過改變器件的自旋結構狀態,Yokouchi等人發現,螺旋形自旋結構的電流驅動動力學是對大的感應電感的產生起著主導作用。而扇形結構的局部角度變化遠小於其他結構,因此所產生的電感就要低得多。此外,Yokouchi等人還發現通過控制自旋結構運動的方向,可以實現湧現電感符號在正負之間來回切換,這與普通電感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Yokouchi等人提出的層展電感器提供了推動了微型高電感電感器的發展。這種電感器可集成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電子設備和集成電路中。相較於傳統的電感器,這種電感器的結構更加簡單,不需要線圈和鐵芯。其次,這項工作激發了研究人員構建高效的混合自旋-電子電路和系統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它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貝裡相位)在實際應用領域的證明。

  存在的問題

  然而,要想真正的將這種層展電感器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就是開發一種在室溫下而不是在約10 K溫度下工作的電感器。想要突破這一局限性,需要對潛在的材料進行廣泛的探索,尤其是要找到一種能夠在室溫下對其中短螺距的非共線自旋結構進行穩定操縱的磁體材料。此外,要將這些電感器集成到當前的集成電路中,還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Yokouchi等人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可能導致未來在電子設備,電路和系統方面的工程工作。更加重要的是,該成果同時在量子力學世界和現代電子學之間架起了橋梁。

  全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75-x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

  系統報導:

  歷史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顛覆近200年認知!《Nature》:不用線圈、鐵芯!也能產生電磁感應?
    1831年,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M. Faraday)將兩個線圈繞在了一個鐵環上,線圈A接直流電源,B接電流表。他發現,當線圈A的電路接通或斷開的瞬間,線圈B中會產生瞬時的電流。這就是第一個電感器,而這種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時會產生電流的現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電磁感應現象。
  • 不用線圈、鐵芯!也能產生電磁感應?
    1831年,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M. Faraday)將兩個線圈繞在了一個鐵環上,線圈A接直流電源,B接電流表。他發現,當線圈A的電路接通或斷開的瞬間,線圈B中會產生瞬時的電流。這就是第一個電感器,而這種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時會產生電流的現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電磁感應現象。
  • 法拉第之前有人發現了電磁感應嗎?
    1825年,瑞士的物理學家科拉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磁鐵插入連有靈敏電流計的螺旋線圈,來觀察在線圈中是否有電流產生。但是在實驗時,科拉頓為了排除磁鐵移動時對靈敏電流計的影響,他通過很長的導線把接在螺旋線圈上的靈敏電流計放到另一間房裡。
  • 【高考物理】重點、難點歸納,輕鬆掌握電磁感應。
    這說明不僅磁鐵能產生磁場,電流也能產生磁場,這個現象稱為電流的磁效應。 ● 電流磁效應現象: 磁鐵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磁鐵會對通電導線產生力的作用,使導體棒偏轉。 ● 互感和自感: 互感現象:兩個線圈之間並沒有導線相連,但當一個線圈中的電流變化時,它所產生的變化的磁場會在另一個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這種現象叫做互感現象。
  • 變壓器鐵芯的渦流損耗分析
    當交變磁力線從導電體中穿過時,導電體中就會產生感應電動勢,在感應電動勢的作用下,在導電體中就會產生迴路電流使導體發熱;這種由於交變磁力線穿過導體,並在導體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和迴路電流的現象,人們把它稱為渦流,因為它產生的迴路電流沒有作為能量向外輸出,而是損耗在自身的導體之中。
  • 電磁感應定律的應用——學習電梯電氣原理的「5串糖葫蘆法」發表於《中國電梯》2016年第8期
    張立新關鍵詞:電磁感應定律、發電機、變壓器、電動機、續流二極體 《中國電梯》2015年第26卷第6期刊登了筆者的一篇拙作《三位一體培養電梯維保人才》,在此文中筆者闡述了一個觀點——加快掌握技能進程的「5串糖葫蘆法」。
  • 高三物理公式:電磁感應公式總結
    高三物理公式:電磁感應公式總結 2012-10-09 17:5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管道電磁感應加熱改造線圈繞線詳解
    隨著變頻電力電子的發展,可以很好地利用電磁感應渦流加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電磁加熱原理由於是非接觸式加熱,而且熱效率高達95%以上,因此受很多用戶的青睞。但是,電磁加熱的整配備製作,涉及的知識比較廣,不僅懂電工,還要懂電子,線圈的製作加熱繞制方法給不少用戶帶來不少困難,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江信電磁30kW電磁加熱器及其管道電磁線圈的繞制方法,讓高深的電磁加熱技術不再難,讓人人都懂電磁感應加熱應用技術,江信電磁技術支持。
  • 高考物理考點: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專項複習題
    命題分析  考查方式一  定性考查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命題分析】: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動勢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定性考查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難度不大。  例1.(2011廣東理綜卷第15題)將閉合多匝線圈置於僅隨時間變化的磁場中,線圈平面與磁場方向垂直,關於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線圈的匝數無關  B.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越大,感應電動勢越大  C.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越快,感應電動勢越大  D.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始終相同
  • 發電機的原理-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
    日常生活中,我們能見到許多發電機,例如:小型家用發電機、風力發電機、車用發電機等,但發電機究竟是如何發電的呢?,線圈內產生電動勢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固定線圈,移動磁鐵可以產生電動勢;相反,固定磁鐵,移動線圈也可產生電動勢。例如:一定的磁場內(磁極間:N極和S極之間)插入線圈的瞬間或改變線圈的方向的瞬間,線圈內的磁通會變化,就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這裡我們將看看在一定的磁場內線圈產生的感應電動勢。
  • 電磁感應定律
    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標誌著一場重大的工業和技術革命的到來。事實證明,電磁感應在電工、電子技術、電氣化、自動化方面的廣泛應用對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條件1.電路是閉合且流通的。
  • [高考物理二輪複習練習題]電磁感應練習題
    2011年高考物理二輪複習檢測之電磁感應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如圖12-1所示,金屬杆ab、cd
  • 線圈通電後產生磁場,活動鐵芯被磁力吸起,閥塞上提,閥門打開。
    線圈通電後產生磁場,活動鐵芯被磁力吸起,閥塞上提,閥門打開。字體:大小  列印  免費直播丨2019一級造價《交通工程》新教材解讀直播 【單選題】 線圈通電後產生磁場
  • 電錶中電壓線圈和電流線圈怎麼產生磁場的?
    說到電能表的電壓線圈和電流線圈產生磁場,這就要說到機械電能表了,因為機械電能表的輪盤就是在磁場下轉動的。1.機械電能表的結構機械電能表由鐵芯、電壓線圈、電流線圈、鋁盤、永久磁鐵和齒輪計數器等。2.工作原理電流流過電流線圈和電壓線圈,分別通過鐵芯產生工作磁通,因為兩個元件相位差和空間不一致的原因,電壓線圈產生的磁通和電流線圈產生的磁通所產生的渦流相互作用在圓盤上形成了驅動力矩,導致電磁力使鋁盤朝著同一方向轉動,圓盤的轉動後會通過齒輪帶動計數器,在鋁盤旁邊的永久磁鐵是制動磁鐵,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 交流接觸器為什麼用直流線圈?
    打開APP 交流接觸器為什麼用直流線圈? 發表於 2019-06-25 09:44:52 交流接觸器為什麼用直流線圈?
  • 電磁感應原理
    電磁感應現象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感生電流)麥可·法拉第是一般被認定為於1831年發現了感應現象的人,雖然Francesco Zantedeschi1829年的工作可能對此有所預見。
  • 高三物理電磁感應與楞次定律思維導圖知識點
    一、電磁感應現象  1、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是: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不論什麼情況,只要滿足電路閉合和磁通量發生變化這兩個條件,就必然產生感應電流;反之,只要產生了感應電流,那麼電路一定是閉合的,穿過該電路的磁通量也一定發生了變化。  2、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  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是:穿過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這裡不要求閉合。無論電路閉合與否,只要磁通量變化了,就一定有感應電動勢產生。
  •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的感應線圈製作
    高頻感應加熱也可以稱為高頻電磁感應加熱,或者簡稱感應加熱,是加熱導體材料比如金屬材料的一種方法。它主要用於金屬熱加工、熱處理、焊接和熔化。顧名思義,感應加熱是利用電磁磁場感應的方法使被加熱體或被加熱的材料的內部自身產生電流,形成磁場渦流!依靠這些渦流的能量達到被加熱體被加熱目的。
  • 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
    1803年,為生計所迫,他上街當了報童。但是,他對知識極為渴求,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學習科學知識。他還用舊的材料自製儀器,做電學實驗。他聽了英國科學家戴維的講座,這些講座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給戴維寫信要求到戴維的身邊工作。1813年法拉第進入倫敦皇家學會,做戴維的助手。  電學和磁學本來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領域。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可以在導線周圍產生磁場。
  • 電磁感應 | 楞次定律專題,知識點+經典例題
    圖4A.a、b、c三位置經過檢測頭時,線圈中有感應電流產生B.a、b、c三位置經過檢測頭時,線圈中無感應電流產生C.a、c兩位置經過檢測頭時,線圈中感應電流方向相同D.a、c兩位置經過檢測頭時,線圈中感應電流方向相反解析:a、b、c三位置處於磁性過渡區,經過檢測頭時,引起線圈中磁通量變化,有感應電流產生,A對B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