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PPI vs. DPI: what's the difference?」和「圖片體積,圖片解析度,圖片尺寸之間是啥關係? - 知乎」,我是這樣理解的:
PPI和DPI是解析度,resolution。
PPI用於顯示器,一個像素一個格子,「每英寸像素」,表示一行一英寸長有幾個格子。
DPI用於印表機,「每英寸墨點」。
(DPI事實上也用於顯示器,例如Python圖片用dpi設置,顯示器一點對一像素,所以對於顯示器來說 1 ppi = 1 dpi。我們不討論這種情況。)
我們先說電腦。PPI有三個層次:
PPI 1:顯示器PPI。電腦的顯示屏可物理地視為圍棋棋盤,其PPI是出廠固定的,這是硬體,不可改變,比如某顯示器的一格(一個pixel)邊長11¼ μm。
PPI 2:作業系統PPI。作業系統可以將顯示器設成自己的解析度,例如1024*1024,800*600,這是棋盤格的寬width高height,作為用戶,對我們的視覺有影響的是這個解析度。
PPI 3:圖片PPI。電腦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以Mac為例)「尺寸」,如628*315,表示width=628 pixels=圖片PPI*寬英吋,height=315 pixel=圖片PPI*高英吋,在圖片軟體中顯示,原尺寸大小的話,就是棋盤格的628*315的大小,所以,如果作業系統的解析度變大,相當於同一張圍棋盤,我們畫了更細更小的格子,那麼628格*315格在視覺上是變小了。
所以電腦中的照片的PPI決定其數據大小,上例中,圖片數據大小=628*315*4位元組。
1個pixel以多少比特表示?值為位深度(bit depth),3位元組為RGB,可能有更多bit,我們以1個pixel 4位元組(=32比特)為例。
但如果是JPG,PNG等圖像格式,則已經使用了壓縮技術,所以佔電腦的存儲要比圖片數據大小要小得多,即圖片體積。
簡言之,圖片解析度=圖片PPI,圖片尺寸=width(in pixels)*height(in pixels)=[圖片PPI*寬(in inches)]*[圖片PPI*高(in inches)],圖片體積=圖片尺寸*4*壓縮比,或圖片體積粗略地正比於圖片尺寸。
同理,DPI用於印表機。
電腦的圖片從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時候,圖片PPI和印表機DPI有一個翻譯。
手工數,圖中顯示器的一格,印表機是6*6格,即從一行看,印表機dpi值= 6 *電腦ppi值,假如一幅圖在電腦中是72ppi,那麼為了列印效果好(每個墨點有獨立數據),印表機得72*6=432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