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經在某一個瞬間驟然發現,好像曾經活躍在熒幕上某位大紅大紫的演員突然消失了?他們的存在就好像驟起的煙火,經歷短暫的綻放後就匆匆流逝,留給人們的只有無限的感慨與懷念。
在瞬息萬變的演藝圈,「紅」與「不紅」往往只是一瞬間就能決定的事情。就算是擁有年輕美貌的青年演員,如果沒能遇到賞識自己的導演以及貴人,也有可能一輩子只能出演小角色,默默無聞地淹沒在人群的浪潮中。
然而,在這之中也會有一些其貌不揚的人脫穎而出,他們往往是素人出身、沒有背景,卻能因為某一個恩人的賞識提拔乘風而上,變得大紅大紫。
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這樣一位心系藝術、意外出名的演員,他在鄉村愛情中反串的旅店老闆「花姐」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在電視劇中,「花姐」為人爽快仗義,熱心助人,可以說是觀眾最為喜聞樂見的角色之一。但是,在電視劇的後半段,這個角色卻幾乎銷聲匿跡了。
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花姐」的扮演者張希永身上又有著怎樣的坎坷經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
一.人在壯年被迫下崗
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張希永,對表演有著天生的熱愛。一直在班級裡擔任文藝委員的他,從小最大的夢想便是成為一名演員,走上屬於自己的璀璨星途。
然而,貧困的家境因為母親的下崗而更加困難,他的夢想也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在18歲那年,放棄了夢想也捨棄了學業的他頂替了母親,在當地的防暴器械工廠工作。儘管這份看似安穩的工作也是當時許多人羨慕的生活,但是張希永卻打心底厭惡這種枯燥乏味的工作。
雖然工作本身並不如意,張希永卻因此與同為代替母親在工廠上班的胡百君結下緣分,兩人不僅發現對方就是自己的童年玩伴,剛發現雙方的家庭竟然是鄰居。在緣分的感召下,兩人在日常工作中暗生情愫,在1983年走入婚姻的殿堂,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命運似乎又對他開了個惡劣的玩笑。1985年,因為政府進行的企業改革,防爆廠不得不破產清算,宣布倒閉。這使得生活全都依賴工廠的兩人一時間如五雷轟頂。夫妻兩人同一時間雙雙下崗,這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致命的。
不得已之下,兩人只好另謀出路。腦子靈活的張希永雖然想出了擺攤販賣小山果的主意來解決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但是微薄的利潤仍然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儘管後來兩人又改行販賣塑膠袋,但生活情況依舊沒有好轉。
二.把握機會一朝爆紅
在這樣窘困的生活情境下,國家低迷的經濟卻逐漸好轉起來。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全國的經濟面貌又重新煥然一新,各種娛樂場所以及消費場所開了一家又一家。
這讓心系藝術夢的張希永看到了機會,最開始時,他還只是在當地的普通歌舞餐廳賣唱賺錢。本已做好了被人喝倒彩的準備,然而一曲唱罷,場下雷鳴般的掌聲便響了起來。餐廳老闆欣賞他的藝術才能,於是僱傭了他在餐廳專職唱歌。由此開始,張希永拮据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
在當時的瀋陽,趙本山的小品可以說是風靡一時,人們口口相傳他的搞笑段子,張希永便以趙本山為自己的偶像。在一次演唱表演中,有觀眾調侃他長得像個老太太,於是頭腦靈活的他便想到:自己何不作為一個反串角色,當一個老太太呢?
打定主意的他於是便帶著自己的節目來到了遼寧衛視的《大話流行》,他滑稽的扮相深得觀眾的喜愛,而他也因此結識了自己的偶像——趙本山。
三.高峰隱退的原因
在53歲時,張希永正式拜趙本山為師,算是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而趙本山也感動於他草根出身卻堅持夢想的信念,為他在《鄉村愛情》裡特地安排了一個「花姐」的角色。
事實證明,趙本山的眼光沒有錯。節目一經播出,花姐的登場就再創收視率新高,觀眾紛紛被這個傻裡傻氣卻心地善良的角色所吸引,成為忠實的節目粉絲。
然而,隨著節目的播出,「花姐」的戲份卻在劇中越來越少,這就使得不少觀眾發出懷疑:是否張希永與趙本山發生矛盾而被封殺?
答案是否定的。與之相反的,愛惜人才的趙本山與勤奮好學的張希永相處融洽,張希永的隱退實際上另有原因。
其一,是張希永自己的請辭。儘管「花姐」的角色異常成功,但是他本人卻並不希望被限制早一個角色當中,因此主動提出了離開節目。而趙本山對於愛徒的決定也十分支持,不僅將劉老根大劇場交給他主持,更是支持他在短視頻平臺發揮自己的風採。
其二,是「花姐」的角色故事已經講完。作為一個配角,儘管她收穫了許多人氣,但是過多對於配角故事的描述反而會影響故事整體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綜上所述,張希永才沒有再出現在《鄉村愛情》之中。
張希永的隱退足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感慨。
首先,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放棄。張希永在盛年因為生活逼迫謀生,然而生活的折磨並沒有磨平他的稜角。只要心中有夢想,就如同靈魂點燃著一把火,定能照亮前路!
其次,有了夢想,就一定要付諸實踐。許多人空談夢想,故而覺得夢想遙不可及。反而張希永與這些人不同,他有理想、有行動力,因此才能獲得別人不能獲得的成就。
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心中信念不動搖,從一點一滴開始努力,將夢想付諸實踐,那麼成功之光終有一天會照亮夢想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