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7歲孩子回答後,孔子決定拜他為師!

2020-12-05 新觀察歷史

孔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7歲孩子回答後,孔子決定拜他為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縱觀孔子的一生,會發現他有很多位老師,其中還有個七歲孩童,你是不是也在想,孔子為何要拜他為師呢?

一次,孔子在乘車遠遊的時候,路過了一個名叫舊關村的地方之後,遇到一個孩子蹲在地上畫畫,為了不打擾他,孔子就選擇了繞過去,不曾想,那個孩子卻不高興了。說道:你為什麼放著城池不過,繞行過去了。孔子細看後發現,原來這孩子畫的竟是個城池。於是回答:我看你畫的十分的好,怕把這些給踩壞了。小孩兒卻說:城池就是讓人通過的,要不然還有什麼用呢?

簡單的幾句對話,卻讓孔子覺得他很聰明,就接著問他,你畫在地上的城池這麼小,我怎麼能通過呢?孔子的提問,讓小孩子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城池確實小了。於是他就急忙拿起小畫筆,便畫了一個超大號的城門。後來,孔子又和他玩起了腦筋急轉玩的遊戲。

小孩問孔子:鵝的叫聲,為什麼特別的響亮。孔子回答:因為鵝的脖子十分的長,所以他的叫聲才那麼的響亮,但小孩卻不這麼認為,還說井裡的青蛙沒有脖子,它的叫聲也十分的響啊。當孔子問他天上有多少顆星星的時候,小孩不假思索的說:空中有一天一夜的星星。

經過了幾個回合的較量,孔子是發自內心的敬佩這個七歲孩子的機智,所以當場就決定拜他為老師了,這個孩子的名字叫項橐,後來還被世人尊稱為「聖人之師」。當然這個聖人就是指的孔子,不管怎麼說,一個七歲的孩子能回答出那樣的問題,頭腦也是很聰明的。聰明的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孔子問7歲小孩,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小孩回答後,孔子拜他為師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見識就越廣,學識會隨著年齡增長,但有時資歷少的年輕人也學識淵博,常能發表精彩看法,但許多年長者拉不下臉面請教年輕人,但孔子並非這樣,他還能做到不恥下問,還曾拜一個七歲的小孩為師,之所以拜師,是小孩回答了他一個「天上有多少顆星星」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孔子問一個7歲小孩,天上多少星星,小孩回答後,孔子拜他為師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他也被後人尊稱為聖人,孔子思想也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在他周遊列國時也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眾所周知,孔子的桃李滿天下,卻不知這樣一位聖人也有過拜7歲小孩為師的經歷。這就應了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位孩子和孔子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 孔子「天上有多少顆星星」?7歲小孩抿嘴吐出8字後,孔子拜他為師
    孔子「天上有多少顆星星」?7歲小孩抿嘴吐出8字後,孔子拜他為師我們知道,歷史中的「教育專家」孔子經常喜歡周遊列國。某次孔子東遊的時候,碰到了一群小孩。可是這群小孩之中,有一個非常的怪。只見他動也不動的攔在孔子馬車前進的路上。
  • 孔子問:天上共有多少顆星?7歲孩童答後,孔子拜孩童為老師!
    孔子問: 天上共有多少顆星? 7歲孩童答後, 孔子拜孩童為老師!大家聽完了這些道理後,也都紛紛點頭,所以大家也都非常尊重他。孔子的一生是非常富有傳奇色彩的,它並非是好為人師,而是對知識非常的渴望,他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去請教別人,不管別人是什麼身份,只要能回答上他的問題,那麼他就會拜別人為師。有一次,他在路上偶遇一個小孩,他看見小孩正拿一個棍子在地上亂寫亂畫。
  • 孔子問:天上幾顆星?一個7歲小孩回答後,孔子立即行禮拜他為師
    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縱觀孔子的一生,可以發現孔子有許多位老師。在這些老師中,其中有一個七歲的小孩。當時孔子問他天上有幾顆星星,這個小孩回答之後,孔子就立即拜他為師了。下面就讓小編來講一些這段故事吧。孔子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所以他在求學期間,就是聽說哪有名師就向他拜師學習。例如孔子聽說老子很有學問,所以就向老子拜師學習。
  • 孔子:天上有幾顆星星?小孩回答了10個字,孔子:請當我的老師
    再中國古代,儒家創始人孔子無疑是一個公認的偉大人物,他的學說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便時常掛在老師們的口中,來警示學生要謙虛,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就便驕傲自滿。
  • 學生問: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顆 你會怎麼回答呢,數學家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18世紀瑞士一所教會學校的故事,有一天數學老師正在上課,一位學生好奇的問了老師一個問題,他說:請問老師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顆。老師頓時傻眼了回答道:你去問上帝吧,只有上帝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學生緊接著問道:上帝把那麼多的星星放到天上他不累嗎?這可讓老師不高興了。
  • 科普: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科普: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時間:2017-04-04 20:4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普: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夜空總是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深沉的含義:這是神的家、或是距離的本質、又或是無窮大的化身。
  • 孔子不姓孔?孔子後人怎麼樣了?孔融因不孝而被殺?
    叔梁紇是個大力士,有戰功,但他有個遺憾就是家裡沒有能主持祭祀的兒子,孔子可能有九個姐姐,和一個有殘疾的哥哥叫孟皮,孟是大,仲是二,仲尼的稱呼也可見孔子排行老二,叔梁紇是晚年才生的孔子,大約在他66歲的時候,娶了15歲的顏徵在,不久就有了孔子,大概因為年紀相差太大,不合理法,所以《史記·孔子世家》:「紇(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就去世了,孔子17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
  • 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是每個孩子都會問的問題,而答案在不斷更新
    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是每個人在童年都提出過的問題,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得到過滿意的答案。童年的夜晚,當我們仰望星空,面對漫天的繁星,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要把它們數清楚,但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我們向成人求助,而此時我們大多會得到類似的答案「星星是數不清的,很多很多」。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在他聽了師襄的彈奏之後,就下定決心要向師襄學習,好讓自己的琴技提高到新的境界。二十九歲那年,孔子專程拜訪師襄,向他學琴。孔子學習彈奏了半個多月,師襄覺得已經相當好了,對孔子說:「這個曲子你已經會了,學一首新的吧。」孔子說道:「曲調是學會了,可是奏曲的技巧還尚未學好。」過了幾天,師襄聽著看著,覺得這下連技藝也熟了,又勸他:「技藝已經學好,該學新曲子了。」
  • 眼見也不一定為實,聖人孔子誤以為學生顏回偷吃米飯
    孔子是我國儒學史上偉大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著孔聖人的名號,因為他的學識造詣很深,所以有許多的人都想要拜他為師,跟著他學習做人的道理。有一年,這孔子帶著自己的徒弟遊學,走到了陳國和蔡國的中間,當時各國都不是特別太平,導致人民時時擔驚受怕,根本沒有多大的心思種植莊稼,所以啊這一年莊稼的收成也不是特別好。孔子一行人的遊學放到如今可以算是窮遊了,畢竟孔子的名氣很大嘛,加上那麼多人同行,本來是不擔心這吃飯的問題的。
  • 眼見並不一定為實,這是經過孔子和顏回驗證的
    孔子和顏回之間曾經發生一個故事,證明了眼見並非為實。孔子喜歡周遊列國,可是荷包卻不硬,一生窮遊,到了陳國和蔡國之間,他們這一行人斷糧了,七日七夜都找不到什麼食物,缺吃少喝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百姓家討米,回來就做飯吃。飯快熟的時候,孔子看到顏回從鍋裡挖米飯吃,心裡很不悅。
  • 宇宙中有多少顆星星?銀河系在其中不如一粒沙子
    那麼宇宙中有多少顆星星?專家表示還是先弄清楚銀河系有多少顆星星吧。可能有家長遇到過這種情況:自己帶著孩子在夜晚看星空,孩子突然間問了一句夜空中有多少顆星星呀?這時候有的家長會帶著孩子開始數所能看到的星星,順便教會孩子數數,而有些家長只能回答天上有數不清的星星。這樣一個在孩子看來很平常的問題往往能夠難住我們,甚至連天文學家們也難住了。
  • 《論語》讀後感:孔子其實是個愛憎分明的性情中人!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裡面全是格言,好像孔子不食人間煙火一樣,平常就專門說格言。其實這是誤解,孔子從三十歲教學,一直到七十三歲去世,中間共四十多年,這些年得說多少話,不可能全是格言。《論語》不過是把他這四十多年所講的話,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把這些精華集中起來,我們才產生了這樣的誤解。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文脈傳遞 銘記恩師
    先問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沒有答案): 一是孔子是學習或者研究什麼專業的、有何專業特長、考試能考多少分?在他生活的時代,孔子考試評價可能很高;但用他的方式來參加現在的考試,估計考不了多少分,因為從《論語》看,針對其他人提問,他的回答常常「答非所問」、「文不對題」、「閃爍其詞」(如:子夏問曰:「『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xuàn)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整體來說,孔子認為有某種力量創生與主宰著宇宙萬物,它背後含有某些規則,甚至可能具有某種意志,但他不認為那就是一個人格化的神或天帝。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孔子的這個基本立場也影響了他對鬼神的態度。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 桃李春風:與孔子有關的尊師重教故事
    這只是孔子聽說的,是否真實,還要當場試驗一番,孔子讓弟子們往器皿中注水,果然驗證孔子聽說的無誤。孔子由此不禁感慨,天下萬物哪有滿而不覆的呢?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又問,敢問老師有沒有「持滿之道」?孔子回答:「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 孔子為何最為讚賞顏回
    楚昭王答應出兵相救,聽說孔子正在陳國逗留,故派使者以禮相聘。孔子心中重燃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遂整裝出發前往楚地。楚國大夫們聽說昭王要聘孔子問策,擔心會地位不保,便私下派出徒役去圍困孔子。孔子等人被圍困在荒郊,既無法前行,又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繫,整整七日未進主食。  這天,孔子問子路:「我所宣揚的文、武之政難道真的行不通嗎?不然為何會遭受今日之厄?」
  • 孔子求道於老子,何為道?
    他還開辦創了一個私塾,宣揚仁義禮智信的思想,隨著孔子影響的不斷擴大,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已經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但他仍然認為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於是30歲時他離開家鄉前往洛陽拜訪老子這位大思想家。曲阜和洛陽相隔數上千裡的路程,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孔子終於抵達了洛陽。孔子到達洛陽市外,看到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站在馬車旁邊等候,孔子上前行禮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