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求道於老子,何為道?
文/棍掃山河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當時社會上學識最淵博的學者之一,受到後人的敬仰,並被後人尊為「孔聖人」。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問道與老子,在老子的指點下悟的生命的真諦,從此專心研究學問,造福於人。孔子的先輩原屬於宋朝的名門望族,後來因為躲避禍事而漂泊到了魯國。孔子青年的時候就已經很精通禮樂制度了。他曾擔任過倉庫的監管者,也擔任過司空一職。在孔子正值壯年的時期,他帶領了一些弟子周遊列國,歷程長達13年之久。
雖然孔子在全國各地遊列時都非常不成功,但他仍然被認為是當時社會上學問最多的學者之一。他還開辦創了一個私塾,宣揚仁義禮智信的思想,隨著孔子影響的不斷擴大,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已經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但他仍然認為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於是30歲時他離開家鄉前往洛陽拜訪老子這位大思想家。曲阜和洛陽相隔數上千裡的路程,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孔子終於抵達了洛陽。
孔子到達洛陽市外,看到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站在馬車旁邊等候,孔子上前行禮問安。看到風塵僕僕的孔子,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孔子。老子問道:「你可是仲尼?我聽說你要來做客,於是我就在這兒等待。論學術你並不比我差,你為什麼要拜師於我呢?」孔子急忙回答說:「多謝老師您屈尊等候於我!因為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而您的知識是淵博的,所以我覺得您肯定能幫我指點迷津。」第二天,孔子帶著自己的弟子來到老子的門前,但是老子此刻正在睡覺。
因為老子知道孔子今天會帶著弟子前來拜訪,所以提前做了安排讓下人接引到正屋等候。當老子看到孔子的時候,他問,「我聽說你在北方非常有名,我不知道你這次前來有何指教?」聽了老子的話,孔子變得很緊張,於是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疑惑。聽完孔子的講述之後,老子笑著說:「如果你想知道何為大道,你須得讓自己融入於自然,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你要知道世界萬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有生有死的,他們的差異只是外表不同而已。所以你看事物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它的表面,應該首先看到它的本質。要知道天地的開始,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是不同的。」
他們來到黃河邊,看著波濤滾滾,氣勢如萬馬奔騰的黃河。孔子不禁嘆息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孔子想到了自己懷才不遇,就覺得很不甘。老子很平靜地回答:「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子聽了老子多日的啟蒙,孔子終於徹底解開了迷霧。他感嘆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無用的,名譽和財富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所以他取消了周遊列國的計劃,用教育來傳達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