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成像光譜儀為嫦娥四號探測與研究保駕護航—新聞—科學網

2020-12-02 科學網

嫦娥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來源: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嫦娥四號探測器擬著陸於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在多臺科學有效載荷中,紅外成像光譜儀是唯一一臺服務於月球礦物組成探測與研究的科學儀器,將獲取毫米級空間解析度的月壤高光譜圖像及紅外光譜數據。」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成像光譜儀副主任設計師徐睿說起有效載荷紅外成像光譜儀如數家珍。

嫦娥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是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一臺能夠感知人眼無法察覺的紅外光譜的成像探測設備,其安裝在月球車正前方,就像一隻敏銳的眼睛,將仔細察看月面的礦物組成。

徐睿進一步解釋說,紅外成像光譜儀光譜範圍0.45 ~ 2.40微米,光譜解析度2 ~12納米,具備在軌定標及防塵功能,能適應-20~+55ºC工作以及-50~+70ºC存儲的溫度環境,重量小於6公斤,是一臺高性能、輕小型、高集成的儀器。

紅外成像光譜儀採用新型分光技術——射頻驅動聲光可調濾光技術,新型電機——超聲電機,兩者均由嫦娥三號紅外成像光譜儀實現在軌首次應用。相對於嫦娥三號,在經歷了多年的技術積累後,通過內部軟體不斷迭代,當前單次獲取月表光譜信息的時間周期縮短了一半,探測效能與定量化水平均得到了提高,從而更好地為月球化學演變研究的科學家服務。

「在巡視器與著陸器分離後,紅外成像光譜儀擇機工作。」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成像光譜儀主任設計師李春來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依靠巡視器的移動能力,到達指定科學考察點時,紅外成像光譜儀對月球車前方0.7m的月表進行精細光譜信息獲取,為月面巡視區礦物組成分析提供科學探測數據。

據介紹,紅外成像光譜儀由可見近紅外的成像光譜儀、短波紅外光譜儀及定標防塵組件高度集成而成,具體包括聲光調製分光光學系統、超聲驅動定標防塵隔熱一體化組件、輕型複合結構、數據獲取及處理模塊,主控系統等。其中定標防塵組件對於紅外成像光譜儀就如同相機的鏡頭蓋,在光譜儀不工作的時候,它自動關閉,在對系統隔熱保溫的同時,保護光學不被月塵汙染。需要月面探測時,定標防塵板全部打開,獲取月表的光譜圖譜科學數據;而定標模式則是將定標防塵板開啟至水平位置,以太陽作為定標源,監控儀器狀態。

事實上,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在嫦娥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任務立項之初,基於嫦娥三號的設計與在軌數據成果情況,就提出了保持接口與硬體設計沿用,軟體優化升級的產品研製技術路線,儘可能的利用近年來聲光調製光譜探測研究的技術積累,提升嫦娥四號產品的在軌探測能力。李春來帶領研製團隊,嚴謹了落實每一步優化的技術狀態,將飛行件產品性能調整至最佳。

而承擔光譜儀的系統定標工作的徐睿表示,光譜儀的研製過程就好比生產了一把「尺子」,而定標則是為「尺子」刻上精確的刻度,這樣產品才能為科學家所用。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看到的月球和背後的故事
    自2003年起,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開展測月雷達的技術研究工作,在近十年間攻克了測月雷達的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成功研發出嫦娥三號測月雷達,國際上首次利用雷達技術實地就位獲取了月球局部地區月壤厚度分布和次表層地質結構數據。「嫦娥四號」測月雷達完全繼承了「嫦娥三號」測月雷達技術狀態。
  •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10月11日消息,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23月晝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647個地球日。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紅外成像清晰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嫦娥四號再次成功喚醒「玉兔二號」將駛向目標區域探測巖塊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11日消息,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23月晝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647個地球日。供圖) 嫦娥四號著陸器於10月11日11時56分喚醒,「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0月10日18時57分喚醒。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紅外成像光譜儀獲取了巡視探測路線上的月壤和月巖的光譜學和礦物學特徵,為揭示著陸區物質成分尤其是月球最大的撞擊盆地-南極-艾特肯盆地所蘊含的月球深部物質組成提供了重要支撐。科學成果發表在《Remote Sensing》國際期刊。
  • 嫦娥四號完成第 24 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IT之家11月23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 11 月 22 日 12 時和 3 時 10 分完成第 24 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 690 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 589.6 米。
  • 嫦娥四號:富含橄欖石
    (資料圖,來源:國家航天局)5月15日,《自然》雜誌發布了月球探測的一項重大發現。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領導的團隊利用嫦娥四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為月幔物質組成提供了直接證據,這將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支撐。今年1月3日,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馮·卡門坑內著陸。
  • 嫦娥四號已在月背度過647個地球日 玉兔二號將對巖塊進行光譜探測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11日消息,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23月晝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647個地球日。
  • 在月球的第17「天」: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順利喚醒
    【來源:快科技】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安睡」了一個月夜後,分別於4月17日13時24分、4月16日20時57分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7月晝的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了473個地球日,玉兔二號也將繼續向規劃目標點前進,開啟新一輪的探索旅程。
  • 嫦娥四號助人類首次獲得月表巖石可見光——近紅外反射光譜
    嫦娥四號探測數據揭示古老月殼的礦物組成解放軍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5月初,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發表學術論文,報導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巡視區發現的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進一步揭示了古老月殼深處的成分特徵。
  • 中科院上海分院五家研究所助力嫦娥四號探月工程—新聞—科學網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探測之旅,為了「嫦娥四號」此次遠行,中科院上海分院「五朵金花」——上海技物所、上海光機所、上海天文臺、上海矽酸鹽所和上海有機所精心裝扮「嫦娥」。
  • 嫦娥四號迎第24月晝
    來源標題:嫦娥四號迎第24月晝 月球背面,「玉兔二號」月球車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分別於11月9日10時17分和10日3時12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最終,在反推發動機和著陸緩衝機構的「保駕護航」下,一噸多重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起伏達6000米,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被認為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幹擾。
  • 嫦娥四號探測數據揭示古老月殼的礦物組成
    5月初,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發表了題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學術論文,報導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的著陸巡視區發現的嫦娥四號著陸月背一年多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遙操作團隊駕駛玉兔二號完成了17個月晝的工作。
  • 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為嫦娥五號著陸器穩定著陸保駕護航:「嫦五...
    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挖土」。
  • 嫦娥四號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 玉兔二號行駛距離破玉兔一號紀錄
    嫦娥四號著陸器於同日19時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休眠。第二月晝期間,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工作穩定,能量平衡,數據傳收正常。巡視器全景相機對著陸器再次進行成像,獲得了著陸器彩色全景圖(如圖)。(千龍網綜合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CNSA)獲悉:2月11日20時,玉兔二號巡視器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嫦娥四號著陸器於同日19時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休眠。
  • 漫漫長路,它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保駕護航
    已用於月球探測器實時高精度測定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環繞、著陸和巡視分別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來完成。環繞器運行在環繞火星的軌道上,既可以自主進行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任務,同時為巡視器進行中繼通信;著陸機構負責攜帶巡視器安全著陸到火星上去,巡視器負責在火星表面進行區域巡視探測。
  • 嫦娥四號進入第十九月晝: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自主喚醒
    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目前已經在月背工作近一年半的時間了。昨天(1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13時49分和0時54分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在本月晝期間,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科學載荷將按計劃開機,繼續開展科學探測工作。
  •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又醒啦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消息,1月7日10時29分,「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喚醒,1月8日03時13分,「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迎來了第26月晝。從2019年1月3日落月至今,嫦娥四號已工作736個地球日,繼續刷新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的記錄。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嫦娥四號的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