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5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創雙色脈衝相干激發理論,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問題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解決了共振螢光長期存在的雷射本底噪聲問題。進一步,研究組通過該方法在微腔耦合的半導體量子點體系上實驗實現了無雷射背景的高效率和高品質的單光子源,為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裡程碑目標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新工具。相關論文以長文的形式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物理》上。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馬裡蘭大學Glenn Solomon教授受邀以Two are better than one為題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News & Views評述文章。

  利用電磁脈衝共振驅動和操縱量子比特被廣泛應用於包括離子阱、固態缺陷、超導量子線路等各種物理體系的量子信息技術。2013年,潘建偉、陸朝陽等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激發方法,解決了先前困擾了國際學術界十多年的單光子源品質問題,率先獲得了接近完美品質的單光子[Nature Nanotechnology8, 213-217 (2013)]。這一技術隨後被國際上廣泛採用。然而,基於單色光的共振激發方法在提升光子品質的同時,激發光會帶來本底噪聲,一般需要高精度的極化濾波去除,因而導致50%的效率損失。這個效率損失使得操縱多個光子的成功率下降,成為以「波色取樣」任務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目標的重要障礙。

  為了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前沿問題,研究團隊設計了雙色脈衝相干激發方法,採用兩個相位鎖定的雙色失諧脈衝激發量子二能級系統。通過理論和實驗結合的研究發現,雙色失諧脈衝結合不僅可以抵消失諧,有效驅動二能級量子系統,同時,因為頻率上沒有和單光子重疊,可直接通過頻率濾波將雷射有效濾除,從而得到高品質的單光子。這個全新的方法和實驗技術為光和二能級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向著量子霸權的科學目標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安徽省、上海市科委、教育部等單位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19-0585-6

  專家評述: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19-0566-9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科研部)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2019-08-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
  • 中國科大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創雙色脈衝相干激發理論,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問題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解決了共振螢光長期存在的雷射本底噪聲問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中國科大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月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首次實現了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該成果12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該成果對大容量量子存儲和構建量子網絡均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上取得重要發現。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機構。全固態鋰電池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為當前電池研究的熱點,而成功構築這一電池的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固態電解質。為了有針對性的設計具備高離子電導率的固態電解質,研究者必須先充分理解其中鋰離子的傳輸機理。對固態電解質而言,擾動理想晶體結構的「非周期性結構」可以對離子電導率帶來數量級的改變,因此它們對於理解離子傳輸機理至關重要。
  •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5-03-2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實現按需讀取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
    安徽日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的按需式讀取。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對於實現大容量量子存儲、構建量子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光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了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其維數高達三百七十萬億。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突破再登《自然》
    (製圖:石千惠、梁琰)北京時間11月19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最新研究進展,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這一成果成功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了複雜物理問題。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我國量子通信實驗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實驗室平臺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量子光學實驗室在實驗平臺建設上取得重要進展,初步搭建起了一套磁光俘獲(MOT)冷原子系統,並於5月9日成功觀測到了溫度約為幾百uK的冷原子團。冷原子物理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物理學前沿問題之一,且與量子光學研究密不可分。目前,國內僅有10餘個學術團隊能夠開展與冷原子相關的實驗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學:打造量子光學排頭兵
    記者 王梓萌攝  量子光學是基於輻射場的量子理論研究光輻射的產生、相干統計性質、傳輸、檢測以及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基礎物理問題以及應用的一門學科,現在得到廣泛應用的雷射技術即源自於此。10月23日,記者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採訪了在量子光學領域深耕多年的物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福利。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青島大學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張元明副教授等與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Alberto Vomiero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龔曉教授合作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Gram-Scale Synthesis of Carbon Quantum Dots with Large Stokes Shift Enables
  • 中國學者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據悉,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