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光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5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了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其維數高達三百七十萬億。這個工作同時在光子數、模式數、計算複雜度和態空間這四個關鍵指標上都大幅超越之前的國際記錄,其中,態空間維數比國際同行之前的光量子計算實驗高百億倍。論文以「編輯推薦」形式近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美國物理學會Physics網站以「玻色取樣量子計算逼近裡程碑」為題對該工作做了精選報導。

  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前沿科學的最大挑戰之一,成為世界各國角逐的焦點。其中,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亦譯為「量子霸權」),即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在特定任務的求解方面超越經典的超級計算機。利用超導量子比特實現隨機線路取樣和利用光子實現玻色取樣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演示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兩大途徑。

  面向這一戰略目標,潘建偉、陸朝陽研究組長期致力於可擴展單光子源和玻色取樣量子計算的研究。2013年,研究組在國際上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激發,解決了單光子源的確定性和高品質這兩個基本問題。2016年,研究組研製了微腔精確耦合的單量子點器件,產生了國際最高效率的全同單光子源,並在此基礎上,於2017年初步應用於構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能力的針對玻色取樣問題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其取樣速率比國際上當時的實驗提高24000多倍。

  2019年,研究組提出相干雙色激發[Nature Physics 15, 941 (2019)]和橢圓微腔耦合[Nature Photonics 13, 770 (2019)]理論方案,在實驗上同時解決了單光子源所存在的混合偏振和雷射背景散射這兩個最後的難題,並在窄帶和寬帶微腔上成功研製出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相關成果被選為《自然光子學》封面文章。加拿大滑鐵盧大學Reimer教授以「The quest for a perfect single-photon source」為題專門對這一成果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之前,國際上對完美單光子器件的探尋持續了二十年,然而這三項指標從未同時實現過(in the search for a perfect single-photon device, which has spanned over two decades, all three demanding criteria have not yet simultaneously been met)」,「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是實現完美單光子源的裡程碑式成就(groundbreaking research reporting a milestone achievement towards this ideality goal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a single-photon source)」。

  中國科大研究組利用自主發展的國際最高效率和最高品質單光子源、最大規模和最高透過率的多通道光學幹涉儀,並通過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在超導納米線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方面的合作,成功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60個輸入口,60層的線路深度,包括396個分束器和108個反射鏡)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實驗。與牛津大學、維也納大學、法國國家科學院、布裡斯託大學、昆士蘭大學、羅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馬裡蘭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國際同行的類似工作相比,實驗成功操縱的單光子數增加了5倍,模式數增加了5倍,取樣速率提高了6萬倍,輸出態空間維數提高了百億倍。其中,由於多光子高模式特性,輸出態空間達到了三百七十萬億維數,這等效於48個量子比特展開的希爾伯特空間。因此,實驗首次將玻色取樣推進到一個全新的區域:無法通過經典計算機直接全面驗證該波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朝著演示量子計算優越性的科學目標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審稿人指出:這個工作「在解決關鍵問題上邁出了重要幾步(makes essential steps towards solving a critical problem)」、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成就(an impressiv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一個巨大的飛躍(asignificant leap)」、「不僅是對光量子計算能力的一次有影響力的測試,更是通往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彈簧跳板(is not only a powerful test of photonic strength but, rather, a trampoline for the upcoming quantum computational supremacy)」。美國物理學會Physics網站對該工作的總結指出:「這意味著量子計算領域的一個裡程碑:接近經典計算機不能模擬量子系統的地步( it signifies a milestone in the field of quantum computation: approaching the point where a classical system cannot feasibly mimic a quantum system)」。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上海市科委等單位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光量子計算機有了最新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
  • 光量子計算晶片問世
    中國科研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矽光子集成技術開發出一款通用光量子計算晶片,能夠用於執行不同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這是推動光量子計算機大規模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光量子計算機有了最新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我國有望向「量子霸權」發起衝擊。什麼是「量子霸權」?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創雙色脈衝相干激發理論,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問題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解決了共振螢光長期存在的雷射本底噪聲問題。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機理上取得重要發現。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周期性機構。顯微學和理論計算的綜合分析表明,儘管這些缺陷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它的特殊原子構型卻可以徹底阻止鋰離子穿過。當這些缺陷相互結合形成閉環時,被封閉體積中的鋰離子將無法逃離,而其外部的鋰離子也無法進入,從而使得這部分材料實質上無法參與離子傳輸。電鏡觀測已證實該現象在樣品中大量存在,而且Li0.33La0.56TiO3的離子電導率將因此下降約1-2個數量級。
  • 中國科大在光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態空間維數提高百億倍,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了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其維數高達三百七十萬億。
  • 中國光量子計算機進展披露,性能超谷歌同類百萬倍
    中國科研團隊近日透露光量子計算機進展,稱已實現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Google)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9月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在一場公開課上稱,「就在上個星期,我們剛剛完成了對50個光子的玻色取樣,相比谷歌的『量子優越性』大概可以快100萬倍。」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中國科大網站6月19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利用單光子的多個自由度結合光量子行走的實驗技術,設計並以高達0.985的保真度實現了該糾纏集體測量,成功地在實驗上把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  該工作對集體測量以及量子熱力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是新理論和完美實驗實現的成功結合。(記者 陳婉婉)
  • 光量子計算機有了最新進展!我國有望向「量子霸權」發起衝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我國有望向「量子霸權」發起衝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太陽能電池激發態載流子複合機製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ICQD)趙瑾教授研究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子空穴複合機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團隊自主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激發態動力學程序,揭示了低頻振動聲子在電子空穴複合機制中的重要作用,該結果以「Low-frequency
  • 南京大學最新《Science》:該領域又闢蹊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隨著光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現有的基於非線性光學過程的糾纏量子光源在維度擴展以及光子數增加方面面臨著光學系統複雜、可集成度低、穩定性弱等問題,並不能滿足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量子計量等領域對於高維、多光子的實用化需求,制約著光量子信息朝著大規模集成方向發展。最近,一種稱之為&34;的微結構薄膜材料的研究與發展為量子光源及光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 我國科學家實現光量子計算新進展,打破谷歌「量子霸權」地位?
    比如,量子計算的計算能力隨著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呈指數增長。利用萬億次經典計算機分解 300 位的大數需要 15 萬年,而利用萬億次量子計算機只需 1 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 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100 萬倍。
  • 中國科大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月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首次實現了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該成果12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該成果對大容量量子存儲和構建量子網絡均有重要意義。
  • 南方科技大學本科生在邊緣智能計算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2017級本科生管子義、李凱在邊緣智能計算人工智慧領域的算法設計和晶片設計方向取得研究成果,分別以「A Video-based Fall Detection Network by Spatio-temporal Joint-point Model on Edge Devices」和「A Reconfigurable Multiple-Precision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2020年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