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剛剛播完了大結局。
主角是一位叫周瑩的傳奇女性,她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在丈夫和公公過世家道中落的困境中歷盡艱難曲折,最終重振了家族,成為陝西首富。
從女混混到學徒工,從學徒工到少奶奶,從少奶奶到當家人,從當家人到女首富,周瑩的經歷相當逆天。
用愛做支撐,一路上無論遭遇多少風雨坎坷,都能夠披荊斬棘,不改初衷;
遇到了一個人,經歷了很多事,情殤、家事加國運,道是無情卻深情,最終赴死選擇獻身;
有抱負有擔當,歷經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有改變有堅守有謀略有手段才可以助人達己。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戲;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是計。
周瑩,沈星移,趙白石,這是此劇的三個主角,他們的角色定位就是這樣鋪陳預設,紛繁展開。
(一)
周瑩出身底層,跟著養父周老四走南闖北賣藝為生,她腦瓜活絡,分分鐘「點子」叢生。
因緣際會闖到吳聘的轎子裡,吳聘把她帶到吳家東院,憑著過人的膽識,獲得吳家當家吳蔚文的準許,留在吳家當學徒,做生意。後因為重傷的吳聘,周瑩答應嫁入吳家,由此捲入波橘雲詭的商戰。
吳家遭人陷害家道中落,幾十年的辛苦搭建幾個月一敗塗地。家族內訌,寡婦難活,造化弄人,不得不戰。沉塘之後僥倖活命的周瑩重返吳家,自此開始了她力挽狂瀾,絕地反擊的商場廝殺。
說她精明強幹,是她可以在三位叔叔那裡騰挪輾轉,一番明爭暗鬥之後,典當行一把火燒沒了,三叔夫妻也雙雙斃命。吳家此時要錢沒錢,要生意沒生意。照此下去,吳家根本就是山窮水盡。
從市場觀察,周瑩發現棉花的利潤豐厚,於是決定吃下當地所有的棉花,掌控定價權。但是苦於沒有資金,情急之下居然跑到婆婆房間,偷了保險箱的鑰匙,把老人家的2000兩棺材本偷出來,周瑩的膽大由此可見分曉。
身處困境,有時候會讓人鋌而走險。對於走投無路的人來說,能想到的法子就會去做。周瑩原本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她有她的「野路子」,成敗在此一搏,行動總比不動要好。
棉花生意是立威一戰,也使周瑩挖到了商場上的第一桶金。然而危機很快出現,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洋布」,比周瑩他們家的『』土布」質美價廉。作為生意人,周瑩敏銳地覺察到了未來的市場前景,於是傾其所有入股「陝西機器織布局」。俗話說的好,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爭奪,在官方幹預下,周瑩付出了慘重代價,在獄中被迫轉讓股權。
在這裡,我想說,商戰也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雖不見血肉橫飛,但只見滿目瘡痍。
但是,商戰也是講究策略、手段的。周瑩寬宏大量,讓曾經綁架過她的土匪頭子韓三春看家護院,關鍵時候只聽她的。她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比如內部融資,全員持股,把家業折合成銀股賣給丫鬟、小廝;對於織工,她動之以理,誘之以利。對客商,她大打感情牌,把他們的父母請去吳家做客,直接發銀子犒賞鼓勵。
周瑩更有不同於一般商人的大度與情懷,她對曾經想刺殺他的侄兒說:『』背著仇恨的人是走不遠的。我們的恩怨已了,我放你走。」
她處心積慮想要替吳聘報仇,當她看到沈家一步步踏入她布好的雷區,起初她是痛快的。但當她看到很多無辜百姓也被捲入其中哭天搶地時,在最後一刻她放棄了復仇,那一刻,人性的關輝讓她通體透亮。
陝西機器織布局之後,周瑩又開辦了「涇陽布廠」,她的多變思維和超前意識,一直讓她走在時代前列,最終成為陝西第一首富。
(二)
大時代的洪流中,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可預測。
「軍需案」中,吳、沈兩家結怨。為大兒子報仇心切,沈四海投靠了王爺麾下的杜明禮,昧著良心作假供,自此後權利之下的淫威,私慾之間的勾搭,狐假虎威,蠅營狗苟,沈家在一條見不得光的岔道上愈走愈逼仄,再也尋不了來路。
然而,沈星移慢慢地覺醒了。他從一個紈絝子弟,最初只是出於好玩想「徵服」周瑩,後來漸漸對周瑩動了真情:他在周瑩去迪化的路上一路相隨,在周瑩被綁架時真情表白,在周瑩蒙冤入獄時拼死相救......他對周瑩的感情從最初的「激情」,到真正為她考慮時的「無情」,最後上升為捨身成全吳家的「深情」,都讓人唏噓嘆息,感慨不已。
在做生意上,他開始對周瑩也是不屑一顧的,所以才跟周瑩打賭。心中有愛,所以輸了之後他才穿女人衣服,承認自己不如女人,實現自己的承諾。對於他所在的沈家,他一心一意想要挽救,他去上海做生意,期望著能為沈家劈出條陽關大道。然而權利的陰影,家族的恩怨,父輩的獨斷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他極力衝撞但還是掙扎不了。
周瑩生死攸關之際,他冒死相救,之後他的命運就徹底反轉了,他被迫流亡,接觸到先進的思想,沈家敗落之際,他絕望至極又異常清醒,他的世界裡不再只有情愛,小我,他要的是大義,一個嶄新世界,為此,他願意冒險赴死,捨生取義,他說,死沒有什麼可怕的......
整部劇,一個家族的吉兇禍福,一個人的成長變遷,沈星移最終成全了自己,完成了一次悲壯的涅槃和重生。
(三)
涇陽縣令趙白石,是一名被他自己稱讚為「淨白如石」、清廉正派的父母官,與周瑩「不打不相識」,而後漸生情愫上演了一場默默守護周瑩的單相思愛戀,皓月千裡只願為一人獨照。
趙白石性格沉穩,內斂,喜怒不形於色。他學識淵博,為人清正,做事有擔當,有魄力;在政治上也頗有抱負,一心澄清吏治,渴望重振大清國威。在保持操守無望時,他也能果斷做到以惡制惡,護心愛女子周瑩周全。他迂腐裡有些可愛,手腕裡藏著聰明。「克己復禮」是他對自己的約束和要求,「伺機而動」是他的制勝法寶和利器。
趙白石的仕途之路,免不了「貴人『』提攜,指點相助,這貴人是他的老師,也是他同一盟軍的戰友。他救國愛民,貴人卻覆手翻雲。生死攸關時他竭力勸說周瑩放棄陝西機器織布局股份,以求留得青山常在,事業蔥綠。奈何陳長青卻在利益到手之後作壁上觀,任由事態惡化而不施以援手。危急關頭趙白石委曲求全,改換門庭,在王爺處交易周旋才換得周瑩脫離牢獄之災。
之後他暗中收集杜明禮罪證,逼得杜走投無路,再施一箭雙鵰之計,讓杜明禮和張長清同歸於盡,同時除掉兩大禍患。
張長青臨死前,感嘆趙白石才是最狠毒的那一個,趙白石淡淡地說,這是你作為老師最後教會我的一樣東西。
不同的是,張長清用陰謀來陷害別人,成就自己的前途,而趙白石卻用陰謀來打敗陰謀,以惡制惡,以惡護善。
最大的陰謀背後也隱藏著最大的智慧。他深知王爺根深葉茂,所以一直隱忍不發,最終尋得面見慈禧之時呈上王爺鐵證,在載灃岌岌可危時丟下一塊巨石泰山壓頂,最終實現了對周瑩的承諾,為吳家洗冤報仇。文/丁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