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莊就是一段歷史。
在渭北大地上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古村落,隨著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它走進了全國人民的視野,它就是涇陽縣安吳鎮安吳村。
走近它,方感震撼。六椽廳裡,以涇陽吳家為代表的陝商誠實守信精神熠熠生輝;望月樓前,留下了一代國學大師吳宓歡快的童年。剛剛觀賞完晚清時期鹽商巨賈吳氏家族的豪宅;又領略了安吳青訓班革命精神的薰陶,讓人唏噓不已的還有女秦商周瑩的傳奇人生和那座她永遠也走不進去的陵園——
如今,這個集明清古建、革命舊址、名人故裡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村歷經歲月沉澱,沐浴改革春風,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活力和輝煌。
邁進村子,一張巨幅《那年花開月正圓》海報張貼村口,道路兩邊磚混結構的仿古建築整齊劃一,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當天,恰有5輛大巴載著上百名外地遊客來這裡旅遊。
吳氏莊園位於安吳鎮安吳村中,三進四合院,雖歷經了百年風雨,但風採猶存,依稀透著江南風韻的建築,飛簷翹角,古樸幽靜,折射出吳家曾盛極一時的輝煌。
據當地村民說,清代吳氏家族開始興旺發達,全盛時期的吳氏莊園佔據著整個安吳村。當時,吳氏兄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院落。現在遺存下來的只有昔日周瑩居住的東院。
1937年,吳氏莊園成為安吳青訓班所在地,培養出上萬名青年幹部,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
尤其這幾年,隨著《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播出,帶火了當地的旅遊發展。
「看了電視劇,我們專門從外地趕來參觀吳家大院,剛進大門就是一個差不多50釐米高的門檻,院落符合中國傳統宅院的布局,我一下子被這裡精緻的建築所折服,讓人感受到了吳家當年的輝煌。」來自湖南遊客張樹珍說。
吳小平在安吳村生活了大半輩子,他是吳氏家族中院的後人。1978年,他成為安吳村生產隊的隊長,之後擔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他見證了安吳村從「包產到戶」到如今鄉村旅遊發展的每一個時代和變遷。
今年64歲的村民吳小平說:「30多年前,我領著村民幹工分,那時候,物質條件匱乏,糧食經常不夠吃,一年到頭大部分農戶才能分到幾十元錢,到了年底一個人分二三斤油,村民大多以土地耕種為生。」
說到那時的「吃穿」,村民黃德民也記得特別清楚。在他印象裡,絕大多數村民的衣服都是補丁,一年到頭能做一套新衣服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吃的也以紅薯、玉米和野菜為主,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一二斤肉,這算是奢侈了。
改革開放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勞動的積極性得到提高,種植的糧食喜獲豐收,一些村民種起蘋果、搞起運輸等產業。
「從最早用的煤油燈,住的土房,村子通了低壓電,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村民經濟條件改善後,家家戶戶蓋起了平房,村裡過去的土路變成砂石路,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了很多。」村民黃德民說道。
當時,在產業發展上,安吳村主導產業以種植大紅桃、葡萄和運輸業、勞務輸出、紅色旅遊為主。
據安吳鎮黨委書記賈曉妮介紹:「在電視劇播出之前,我們大概的平均人流量每天500人左右,但電視劇熱播之後,我們每天的平均人流量是近萬人左右,節假日期間,單日接待量最高峰達6萬人次,這是之前從來沒有的盛況,如今,我們依託資源優勢對安吳鎮的旅遊進行全力打造助推,全域旅遊規劃初步已經形成。」
這幾年,趁著電視劇的火熱宣傳,涇陽縣投資1300萬元,對安吳青訓班舊址進行了重新布展,完善了消防、安防、技防等設施,新建了三星級旅遊廁所,對景區範圍內的道路進行了提升改造,提升了景區整體形象。
「我們依託安吳旅遊資源優勢進行大力招商引資,引進了吳家花園旅遊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3億元,項目建成後將為當地旅遊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涇陽縣文物旅遊局張西平說道。
如今,昔日偏僻的歷史文化名村正煥發著勃勃生機。依託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看到了商機,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
「過去在城裡打工,總覺得照顧不上家,現在村子的旅遊產業發展起來,去年11月份,我開了餐飲店接待外地遊客,日子越過越紅火。」安吳村村民鄭笑說道。
住在街尾的張群英,也受益於「家門口」的紅色旅遊景區,老人在家門口擺了小攤點,賣起香油、芝麻等調味品。
世事滄海桑田。吳氏家族第十五代傳人,83歲的吳中峰老人,家門口也掛起了《吳家後人》的牌匾,老人拿出他們家譜,講述他們過去一代人的故事。
他說:「過去我們家族興盛輝煌,現在人們把周瑩一生拍攝成電視劇,看到吳家大院的繁榮昌盛,讓我對勤勞智慧的吳家先輩深感敬佩,周瑩雖然已去世多年,但她的傳奇故事卻還在流傳,吳家大院也是我瞻仰先人風採的好地方。」
如今,吳中峰的孫女吳桐也在自家門口開起了一個茯茶店,專門經營吳家品牌的茯茶生意。
「環境好了就能吸引來人氣,人來了以後很多產業就能做起來。我們依託這裡旅遊資源的優勢,把失傳已久的茯茶產業再次做起來。」吳桐說道。
回首望去,夕陽下吳氏莊園那美輪美奐的磚雕、古老精緻的戲樓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紅色血液浸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流淌在安吳村人們的血脈裡,水乳交融,生生不息,這或許就是渭北大地上古老村落永葆青春的秘訣所在。
來源:鹹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