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9年的語文教師,將兒子培養成清華學霸,其教育方法值得一看

2020-11-30 錦春育兒經

一位19年的語文教師,將兒子培養成清華學霸,其教育方法值得一看

養育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是每個家庭的目標。而一位從教19年的語文老師,憑藉自己的努力,將兒子培養成清華學霸,她所施行的教育方法值得一看。

菏澤市牡丹區第二十二中學教師鄭海玲默默地在三尺講臺上發揮著自己渺小卻偉大的力量。自2001年開始擔任語文老師的她,如今已經工作19年。她曾經在自己的教學日誌裡如此寫道:紅了夢想,綠了夢想,只因和你在一起。我的語文。從這句話裡,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她對於語文這門學科的無比熱愛與執著。

而在學生眼中,她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很少批評學生,臉上總是帶著溫婉的笑意。毫無疑問,鄭海玲的教學方式是值得肯定的。而她辛勤培養的兒子更是引得別人羨慕不已。他的兒子以697的高分勇奪菏澤市的高考狀元,成功考上清華大學。

那這位語文老師的教育秘訣是什麼?

一、發現孩子的興趣

發現孩子的興趣以及閃光點,也是每個家長需要完成的一個關鍵步驟。而或許是因為母親鄭海玲對於語文發自內心的堅持與熱愛,無形之中給孩子做了胎教。她的兒子在長大之後同樣表露出了對於文學的熱愛,並且被鄭海玲及時發現!

二、2歲就開始教孩子背唐詩

在孩子2歲時,鄭海玲就開始教孩子背唐詩,她希望能夠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語感與對文字的敏感性。班戈大學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當孩子大聲朗讀時,大腦會產生一種特定的腦電波,而這種腦電波在孩子閱讀普通文字時卻沒有出現。另外還有一些研究人員發現:從小背古詩的孩子,在學齡前表現出來的閱讀能力會更好。這也就是在告訴我們從小背古詩益處多多!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2歲背詩,以後就忘了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其實不然,兒童心理學家哈羅德·伯特曾經就此事研究,發現雖然孩子在7、8歲的時候將背過的詩歌忘記了,但是卻存在潛意識裡,這個時候再學兩歲時背的相關語言的詩歌,比普通孩子的速度快1/3,所以說鄭海玲讓孩子從小背古詩,給他學好語文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以身作則,做個自律的媽媽,培養個自律的孩子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鄭海玲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她能夠以身作則,發揮積極的榜樣作用,做一個非常自律的媽媽,不會輕易因為外界幹擾打亂自己的步調,而在母親的影響下,她的孩子也能夠擁有較強的自律能力,成為一個能夠做到主動自我約束的孩子。

四、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無論孩子做作業多晚

對於孩子來講,家長的陪伴是誰也代替不了的。家長的陪伴能夠讓孩子的內心充滿無窮無盡的力量。而鄭海玲就能夠做到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無論孩子做作業多晚。很多原因會造成孩子出現做作業晚這個問題,但若是孩子是因為遇到難題才不得不停下腳步,那就情有可原。而當孩子因為學業上的難題而暫時進入瓶頸期時,家長也可以及時地答疑解惑。但這裡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直接給孩子報答案,而是應該啟發孩子的思路,讓孩子自己去尋求解決之道。

五、熱愛讀書

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由此可見,閱讀能夠讓我們處於一種不斷進步,不斷充實自我的積極狀態之中,而鄭海玲的家中書籍隨處可見,這樣的方式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也能在不知不覺間開拓孩子的眼界。

鄭海玲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借鑑,但更重要的是,各位家長能夠做到每天堅持,這樣才能夠見到比較顯著的效果。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一場持久戰,家長們不可過於心急,每天一點點的小積累,到最後才能夠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學霸的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神一般的存在!」「平時玩遊戲,周末搞競賽。學習比你少,效率比你高。」「一種是天才型學霸,一種是學習有方法、刻苦努力,善於考試的學霸」清華、北大一直是許多學子的夢想,小星所在的縣城,一年有一個考上,都要拉橫幅慶祝。
  • 3年培養73名中考英語滿分狀元,這個老師的秘訣是……
    哈佛大學特邀訪問學者,近3年培養了73名中考英語滿分狀元的劉夢老師認為:  學英語最重要的是方法,方法,方法!比如初二的知識點會是初一的二倍,一定要從體系上去梳理學習。    劉夢老師是哈佛大學特邀訪問學者,劍橋大學認證TKT(英語教學能力證書)持有者,澳洲昆士蘭大學(QS世界排名 47)英語教育專業碩士在讀;  曾擔任某知名上市教育機構中學部教學總監,近3年內培養出了73名中考英語滿分狀元,2019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所帶班級100%進入「衡中系」和「石家莊系」;
  • 杭州學霸陳逸賢豪取清華特等獎學金:小學階段,父母就注重培養
    咱先說說「清華特等獎學金」是個什麼概念。這是一項在1989年設立的清華最高榮譽獎項。在頂尖學府裡選擇最頂尖學生,這個獎學金的含金量可見一斑。因此每年這個獎學金評選答辯的時候,幾乎都是全網關注,一眾網友也把這一現象戲稱為「凡人圍觀神仙打架」。而今年大家的重點顯然都聚焦在了陳逸賢身上,這個來自杭州的學霸小哥哥堪稱才華與顏值兼備。
  • 作為一位學霸家長,聊聊我兒子的數學逆襲史
    兒子想了半晌,然後認真地告訴我:「考了130分那天,我第一次被自己的動力嚇到了。」四十歲生日的那天,我去參加了兒子的家長會。全校前十,班級第一,語文129分,物理112,歷史生物滿分,化學就扣了一分...還有,「數學:150」。
  • 人生贏家林依輪,大兒子學霸,小兒子成超模
    現如今,已經50歲的林依輪已經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了家庭上。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林依輪雖退居幕後了,可他的兩個兒子卻成了大眾關注的對象。
  • 清華年度演講震撼無數人! 哪有什麼天生學霸, 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
    哪有什麼天生學霸, 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 2018年清華大學新年聯歡晚會上, 2017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白天泡完晚上泡、不到晚上十一點熄燈關門不出來、平時泡完周末也要泡、自帶飯盒熱了吃以後繼續泡…… 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就是這種精神鑄造了清華的神話。
  • 19年最火的網紅「學霸」,一個730分進清華,一個淪為笑柄!
    每年當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學霸火遍整個網絡,甚至能夠贏得熱門搜索在19年的高考中,有700多名考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其中最熱情的「跪下感謝母親」的考生考上211和才貌雙全的武亦姝考上清華。然而,今天最流行的兩個「網紅學霸」也很有代表性。
  • 中國最牛的學霸村,19年高考3人進清華北大,就在福建!
    今年全國高考考生逾千萬,可能進入清華的不過3800餘人,其中還有幾百人的留學生。可就是有一個村,3人上了清華北大,14人被211錄取的,被稱為「中國最牛的村」。 它就是福建安溪縣的參山村,3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兩位被清華大學錄取,還有一位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
  • 語文教育的問題是其自身設置的弊端
    語文教育的問題是其自身設置的弊端 >   自2016年起,北京中考英語科目分值將從120分下調到100分,而高考英語科目分值則從150分下調到100分,與之相對的是高考語文科目分值則將從150分調高到180分。
  • 寧夏銀川一中:以教育的遠見卓識,致力培養求真至善的高素質人才
    銀川一中,始建於1906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直屬學校,2005年被確立為自治區首批一級示範性高中。引領:在教育改革創新中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1、目標為每一位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致力於培養基礎紮實、特長明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建設適應新時代教育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 清華教授朱邦芬:培養孩子成材的4要素!教育,要先學會「鬆綁」
    文 | 名師講學習方法朱邦芬,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原藉江蘇宜興,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英國物理學會會士。2003年—2010年間,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 清華將致力於培養頂尖數學家
    在年齡上,計劃面向內地招收高中一、二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初中三年級及高中三年級學生;面向海外招收十、十一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九年級及十二年級學生;當年度已被錄取的清華本科新生也可申請。事實上,國內高校針對拔尖人才培養開設教育「特區」早已有所實踐。清華大學就是先行者之一,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設立了數學班、物理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等若干「人才培養特區」。
  • 江蘇南通啟動情境教育90後種子教師培養計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衛鋒 樊健 張閩敏)在李吉林老師逝世一周年之際,7月26日,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委託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通師高專)組織實施的「南通市情境教育90後種子教師專項培訓
  • 清華經管深圳研究院花落福田,將培養博碩、高管等人才
    按照建設思路,該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包括: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引進、學科建設與智庫建設、合作與交流。其中,「學生培養」任務將立足深圳市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求,逐步開展博士、專業碩士和高管教育等教學項目建設和學生培養。培養對象包括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戰略型的科技企業家、熟悉科技發展又精通金融業務的金融科技領袖等。
  • 江蘇省最牛的3所高中,號稱「學霸集中營」,有你的母校嗎?
    江蘇省最牛的3所高中,號稱「學霸集中營」,有你的母校嗎? 江蘇省作為我國的教育大省,不僅在高等教育上領先大部分地區,其初高中的教育上也是有很大的優勢,其中南京更是全國五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可以說,江蘇省的高考難度是全國之最。
  • 全家三代12人獲得碩博學位,論學霸的養成:和遺傳基因關係不大
    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意味著他學會了如何學習。不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要注重方法,還需要父母長期的引導教育。我們通過閱讀大量學霸家庭的案例後,就會發現一個共性,那就是「學霸家族」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6-12歲這6年的教育。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6歲前父母的話是黃金,12歲以後是垃圾。」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用特殊方法培養清華人才!
    但是姚期智這位世界頂級華人卻在71歲的時候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美國給予的一切優厚待遇,毅然決然的回到中國,為中國培養科研人才。學霸姚期智姚期智出生於大都市上海,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著經商的父母前往臺灣生活。在當時臺灣的教育水平要比大陸發達的多,從小就接受教育的姚期智顯得要比同齡孩子聰明得多。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用特殊方法培養清華人才
    在當時臺灣的教育水平要比大陸發達的多,從小就接受教育的姚期智顯得要比同齡孩子聰明得多。在他剛剛能夠識字的時候,他就喜歡整天扎在父親的書房中,對於他來說,父親的書房就是他吸取知識的源頭。姚期智是一位放在人群中都會發光的人,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後來的大學,學霸的光環一直環繞在他的周圍。
  • 學霸考入清華,仍然堅持在工地搬磚,網友:有失身份!你怎麼看?
    每年高考都有很多學霸考入清華和北大等國內一流的名校。這些人很容易引起眾人的關注。不過,現在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市的孩子。他們擁有優質的教學環境和資源。相比之下,農村孩子由於缺少優質的資源。考上清華北大的難度已經很大了。
  • 老師請考上清華的學霸回母校傳經,學霸回應三個字。老師懵了!
    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是老師、學校引以為榮的事。老師會常常把學霸的大名掛在嘴邊,時刻不忘教育下一屆學生:大家要努力學習,你看,咱們去年的學生某某某都考上了清華大學,大家一定要以他為榜樣,考清華!考北大!實現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