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離不開奉獻和奮鬥

2020-12-05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宋廣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從身邊故事,看全面小康。」12月1日,「全面小康百家談」第七站活動走進建鄴。陸善華、鄭文龍、欒振華和嚴雪蓮四位市民代表分享自己的小康故事:小康生活離不開奉獻和奮鬥。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社科聯、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建鄴區委宣傳部、建鄴區社科聯協辦,龍虎網承辦,旨在展現和總結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程和經驗。

  活動現場,來自洲島家園的陸善華,以她的經歷展現江心洲街道發展騰飛的變遷史。30多年前安家江心洲後,她看著江心洲從一個「大農村」變成生態科技島。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她加入文藝宣傳團隊,擔任志願者,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努力讓社區變得更美好。建鄴區雙閘街道江灣社區鄭文龍,通過籌備社區工作帶動居民參與到社區志願、公益活動,公益俱樂部、捐款捐物、環境掃除等活動中。「大家都能為別人著想,去幫助別人,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鄭文龍表示。莫愁湖街道茶亭社區黨支部書記欒振華,雖然已經74歲,但他覺得小康生活來之不易,作為黨員就該多奉獻、多擔當,用自己的努力讓日子越過越好。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身先士卒,投身到新冠肺炎防控中。嚴雪蓮從學校退休後,從學校園丁變成福利院義工、社區網格黨支部書記,一方面帶領越來越多居民參與志願服務,另一方面組織兒童夏令營,將「回饋社會、關愛他人、相互幫助」等奉獻精神傳遞給下一代。

  南京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南京市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周蜀秦教授,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南京市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羅小龍教授對活動進行了點評。他們表示,有居民的奉獻和奮鬥,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定會更幸福。

  接下來,活動將走進我市其他區,探索更多小康經驗,挖掘更多小康故事,展現南京在邁向全面小康之路上的卓越風採。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集中管理、抱團發展、技術靠譜、農機優惠、土地連片、銷售保障,春天我剛播種,秋天的訂單已經到手了,我期待的生產省心、生活舒心的小康生活已經在眼前了。」  要保證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離不開科技的力量。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全體幹部職工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自覺擔負起建設「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重任,發揮黑土帶的生態優勢,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沙畫繪小康」小康點亮生活 看貧困戶李雲鵬如何綻放生命之花
    此前報導:【沙畫繪小康】小康承載初心兵哥陳堃源助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沙畫繪小康】小康屬於人民井岡山神山村的華彩蝶變【沙畫繪小康】小康源自奮鬥支月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
  • 習近平告訴青年的10句座右銘:信念、青春和奮鬥
    總之,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2013年5月,習近平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根據這個總布局,黨的十八大明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定位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五個方面。2015年,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
  • 借「小康」的春風,看41年間家居生活時代脈搏的變遷
    從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小康概念到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到來,在這41年的時間裡,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居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每一個年代都鐫刻著屬於它的時代烙印。這一次,就借小康的春風,感受「家」的時代脈搏。
  • 張海迪:為殘疾人創造美好的小康生活
    張海迪:為殘疾人創造美好的小康生活--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幫助殘疾人共享發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做出了部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奉獻便是生命的永恆,奉獻便是生命的價值
    天道酬勤,日新月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日日都是月圓花好,天天都是風淡雲輕,那當我們遇到窮山惡水狂風暴雨時,不妨,讓我們在心底默默的暗暗的來鼓勵一下自己,輕聲的告訴自己,這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 在不懈奮鬥中創造輝煌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重申「奮鬥」這一時代主題詞的價值和意義,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繼續在追夢之路上持續前行,堅定了奮鬥者矢志攀登、永不停歇的信仰、決心和腳步。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 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這是我們黨的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並把它與現代化建設聯繫起來。1985年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指出:我們奮鬥了幾十年,就是為了消滅貧困。第一步,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時間,在經濟上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滿面愁容變成了一臉笑容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全面反映我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非凡歷程,展示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即日起,營口新聞微信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生動實踐。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小康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目標。2018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的賀信中,創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重要論斷,首次指明了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權意蘊。
  •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陳佳麗)11月11日上午,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圖書館聯合舉辦的「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圖片展開展儀式在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行。
  • 用奮鬥,賦予時間意義
    這些先進個人,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使命,義無反顧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爭分奪秒搶救患者,與病魔進行殊死較量。正如受表彰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常說的那樣:「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時間的意義,在奮鬥和實幹中方能得以體現。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早在《詩經·大雅·民勞》中就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詩句。「康」意為「安」,「小康」即「小安」,原意為召穆公勸周厲王「小省賦役而安息之」,即減少賦稅徭役可以使人民得以喘息,生活安定。這裡的「小康」主要指百姓的生活狀態。  至漢代,「小康」從百姓的生活狀態演變為儒家提出的社會狀態。《禮記·禮運》描述了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
  • 如何認識小康社會的歷史地位
    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發展階段  擺脫貧窮落後狀態,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是幾代中國人的強國夢。一代代仁人志士為此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奮鬥。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到20世紀末,我們完成了第二步發展目標,在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上,黨中央宣布,我國已總體上進入小康社會。
  • 永遠用奮鬥定義自己
    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華潤迎來80華誕。   經歷過歲月激蕩,看得見茁壯成長。從1938年在香港成立時僅有3人的小商號「聯和行」,發展到今天穩居世界500強前列、擁有員工40餘萬人、總資產超萬億元的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成為穩增長和不斷壯大國家實力的重要力量,華潤用苦幹與實幹寫下了光榮與夢想。   與國家風雨同路,與時代命運與共。
  •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了不起的奇蹟 新奮鬥的起點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