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缺水有多恐怖?
(一)每年因缺水奪走約20萬人的性命
2018年,印度聯邦政府發布報告稱,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印度13億人口中有6億人面臨著缺水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就就有一個人沒水喝。
每到缺水季節,河流乾旱,土地龜裂,莊稼旱死,就連流量跟長江差不多的恆河,也往往大幅度降低水位。
為了喝到一口水,印度人可謂各顯神通,有的人在黑市上高價買水喝,大多數普通家庭只能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政府發放的救濟水,而有點地方, 因為排隊幾天幾夜,小孩在等待取水的過程中活活渴死。
(二)「水妻」現象
此外,還有某些缺水邦出現了水妻現象,比如在印度偏遠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就有很多常年受困於乾旱的家庭,會選擇娶一名「水妻」。男方之所以會選擇娶「水妻」,目的只是為了讓她們「取水」。
如果當地很長時間乾旱無雨,她就要每天頂著水壺頂著烈日到很遠的地方取水,直到下雨才能休息。
這樣的女性一般來說不會有人在明媒正娶,只能通過「水妻」這種方式,加入到一個新的家庭,以免自己孤獨終老。
二、印度出於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量大很大
印度地處熱帶地區,維度低,氣溫高。
(一)熱帶地區,降雨量很大
從地理上講,印度處於熱帶季風氣候,而且北部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飽含水汽的印度洋季風,所以印度的降雨量是非常豐富的。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就位於印度東北部。該地區年降雨量為全世界最高,1961年達到恐怖的26461mm,比北京42年的降水量加起來還多。
從地圖上看,印度其他地方降雨量也不低,1000mm以上的地方超過了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基本上全境年降水量都超過了500mm。
(二)印度境內的河流水系也很強大
印度境內總共有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及南部的東海岸、西海岸五大水系。
其中恆河、印度河以及 布拉馬普特拉河都發源於喜馬拉雅山,有冰川融水補給,水量穩定,徑流量佔全國徑流量的60%。後面兩個水系主要靠降水以及地下水補給,受季風影響大。
三、印度降水70%都處於雨季,旱季又高溫,所以缺水
地理水資源如此豐富的印度,為何缺如此缺水呢?
(一)水資源不均衡
首先是降水時間不均衡,每年六到九月,亞洲低壓在印度附近形成,由於距離印度最近,在強大的氣壓差下,大量的水汽從印度洋流下印度內陸,所以形成大量降雨。
在雨季,印度往往是洪災爆發,淹沒農田土地城市,很多邦尤其是北部和東北部,經常一片汪洋澤國。但是時間也很短,只有三四個月。一旦到了旱季,則經常乾旱。
另外是地域不均衡。東北部地區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而西部則是乾旱的印度沙漠。北方恆河流域全年水量較多,而南方的德幹高原則是經常乾旱。
(二)水源超採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汙染嚴重
作為一個人口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對於水資源的需求是很大的。目前印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吸納人口最多的依然是種植業,尤其是水稻,而種植業是需要消耗大量灌溉用水的。
所以為了發展經濟,只能犧牲長遠利益,每到旱季,為了保證灌溉用水,只能打深井,毫無節制的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一降再降,乾旱情況就越來越重。
此外,工業建廠導致湖泊填埋,以及工農業廢水到處排放,導致現有的河流水汙染嚴重,無法飲用,加重了缺水問題。
四、中國水資源也不均衡,但是沒出現嚴重缺水
從地圖上看,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也是出於季風氣候區,也存在南北降水不均以及旱季雨季的區別。
尤其是北方地區,每年降雨也就集中在六到十月份,跟印度相似,但降水總量要遠遠小於印度熱帶季風氣候。然而,中國人口密度也很大,但為何沒出現這麼嚴重的缺水問題呢。
一是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修建水庫。
目前中國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樞紐工程,比如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等水庫,尤其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利樞紐幾十座,不僅能發電,而且能在夏季的時候儲存水減輕洪災,冬季的時候又可作為水源補給減輕旱災,做到了從時間上均衡水資源。
二是中國修建了很多跨流域調水工程
比如南水北調工程,真正做到了地域上的水資源均衡。
六、印度為何無法修建水庫
在印度修建水庫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首先是徵地問題
印度是純粹的土地私有制,在大多數邦,公共設施用地的審批,需要土地所有者70%以上的人口表決同意才能完成,所以現實中是很難完成的,因為經過層層談判,好不容易談成了,政府卻往往換屆了,導致項目被直接擱置。
其次是文化問題。
印度是一個ZJ色彩濃厚的國家,移民安置往往意味著離開祖輩居住的土地,這對於印度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所以談判往往曠日持久。
七、耗費40年,花費40億修建大壩,4秒潰壩
印度此前在恆河流域修建過一個大壩。1977年啟動,但因為資金技術不到位,一直閒置。直到1994年,我國開始修建三峽大壩,印度不服氣,於是決定再次開工,宣稱將超過三峽大壩。
2007年,這座讓印度人引以為自豪的水壩終於成功。前後用時40年,耗資40多億,結果大壩開閘放水僅僅4秒,就潰壩,造成了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