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沙漠竟然是因塵埃而來?為何西南季風未能阻止沙漠的形成?

2021-01-10 地球新觀察

原標題: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風帶來大量水汽,為什麼印度西部還有大片沙漠?

我們都知道有因必有果的道理,這個或這類問題應該不足為奇,歸根結底是與印度西部所處的地理位置、地形環境和人類的不合理活動等有關。

比如就連處在太平洋東岸的智利、秘魯、阿根廷等國雖然瀕臨或距海較近,但是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以及秘魯寒流降溫減溼等的綜合影響下,卻仍然分布著一個南北綿延1000餘公裡、總面積達18萬餘平方公裡的被稱為世界的「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塔爾沙漠

實際上題主所說的印度西部的大片沙漠處在南亞西北部印、巴邊境的塔爾地區(主體部分位於印度境內),故而名為「塔爾沙漠」,也被稱之為印度大沙漠,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公裡(折合3億畝,這裡雖然距離東邊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必經之地非常的近,但降雨卻異常的稀少。

關於塔爾沙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夏季風西南風無法到達。我們都知道,西南季風是盛行於南亞、東南亞一帶的夏季風,它是由於太陽直射點不斷的北移,來自於南半球印度洋上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向右偏轉向東南方向形成西南季風。

然而西南季風雖好,從熱帶海洋而來並且攜帶了大量的水汽,但受地形以及氣流堆積等因素的影響不易形成降雨所必備的條件,同時阿拉伯海北部海域海面相對較窄,西南季風所經過的時間短攜帶的水汽也相對較少,因此不能做到「雨露均沾」。

2、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稀少。眾所周知,受副高控制的區域氣流主要以下沉為主,空氣乾燥,因此不利於降水,並受青藏高原機械阻擋作用,西風帶被分成了北急支流和南急支流,而南急支流從較為乾燥的阿富汗、俾路支高原而來,更是不易於降水。

3、過度開發導致植被破壞和生態環境惡化。歷史上,塔爾地區並非大片沙漠,這裡的居民曾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生,由於過度開發導致大量的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壞,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逐漸退化成沙漠。實際上這一點與我國的毛烏素沙漠以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有些類似。

原本早在秦漢時期以前一直是遊牧區的毛烏素由於過度開墾和放牧,導致植被破壞、流沙不斷擴大最終退化成沙漠,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毛烏素沙漠已經被改造成了「毛烏素森林」。

而羅布泊原本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有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但是由於氣候環境的變遷和上遊水利工程的不斷修建,導致上遊來水減少最後乾涸成為大片鹽殼。

4、還有一種說法是「塵埃是塔爾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這種說法認為,由於人類的破壞,致使塔爾地區上空的空氣渾濁不堪,其塵埃密度甚至超過了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上空的好幾倍,由於塵埃既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陽光,又可以吸收一部分陽光使自身增溫(可對比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學說腦補一下),於是便形成了近地面低溫而空中溫度較高的逆溫層,既不能形成有效的對流,而且夜間溫度下降,塵埃散熱空氣收縮下沉,因此既沒有降雨的條件,也沒有成露的可能。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相關焦點

  • 南亞印度河流域的塔爾沙漠,為什麼西南季風難以影響到這裡?
    印度河的下遊地區分布著南亞地區最主要的沙漠「塔爾沙漠」,塔爾沙漠的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千米,分布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很明顯這裡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就是氣候十分乾旱,降水稀少,但是我們知道南亞地區夏季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從而形成了熱帶季風氣候。
  • 為何印度西部會有20萬平方公裡的塔爾沙漠?
    作為緊靠印度洋的國家,印度一直以來都是氣候相當溼潤的存在,但在印度西部,卻存在著一大片乾燥的沙漠地區,這就是塔爾沙漠(Thar Desert)。塔爾沙漠又稱為印度大沙漠,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關於塔爾沙漠的形成原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中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它為何能給美國帶來降雨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的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因此也有「死亡之海」一稱,沙漠總面積達到33萬平方公裡,但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為何能夠給美國帶來豐富的降雨呢?這場理論,其實是近些年來提出的,塔克拉瑪幹位於北緯35度到50度之間,東經75度到125度,所以並不在赤道周邊,也就沒有「沙漠回歸帶」一說,塔克拉瑪幹並不是因赤道的緣故形成的沙漠。
  • 塔爾沙漠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傳統的觀念認為,沙漠是地球上乾旱氣候的產物。從地球上沙漠分布來看,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沙漠都集中在赤道北緯15°〜35°間,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阿拉伯半島魯卜哈裡沙漠,等等。這是因為地球自轉使得這些地帶長期籠罩在大氣環流的下沉氣流之中,氣流下沉破壞了成雨的過程,形成了乾旱的氣候,造成了茫茫的瀚海大漠。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巴基斯坦不是熱帶季風氣候,而是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終年受到了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從地理位置來看熱帶沙漠氣候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熱帶沙漠氣候多分布在大陸的中西部,而大陸的東部地區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差異,通常會把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比如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地區,也就是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多分布的是季風氣候,也就是南亞地區多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
  • 蝗災蔓延 專家稱要警惕沙漠蝗6月隨季風入境中國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未來3-5個月中,受季風氣候影響,沙漠蝗遷飛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會升高。張澤華提到,我國目前的監測技術、防治方法都很成熟,但另一方面也應密切關注沙漠蝗動態消息,參與到國際防控合作中。
  • 地處南亞的巴基斯坦,為什麼會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是位於非洲北部以及西亞地區,由於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上來自內陸的信風的影響,降水稀少,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是形成熱帶沙漠氣候重要原因,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緯度區域是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主要控制區域。
  •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是怎樣形成的?南疆和北非沙漠的成因相同嗎?
    世界上的沙漠千千萬,形成的原因基本上只有一個,就是乾旱少雨且蒸發量大於降水量,但導致乾旱少雨的原因卻有很多種,有的深居內陸,受海洋水汽影響較少,有的被地形阻擋,水汽難以深入,有的受下沉氣流的影響終年高溫少雨,還有的受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溼等等。
  • 為何很多沙漠緊挨海洋卻寸草不生?
    今天的世界上,沙漠面積佔到整個大陸面積的1/5以上,而且還在不斷擴大。而在這些沙漠中,除了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土地沙化,更多的因素在於自然環境的鬼斧神工,例如面積達900萬平方公裡的撒哈拉大沙漠,就是氣候原因形成的大自然傑作。作為世界五大典型地貌之一,沙漠的最大特點就是水資源極度稀缺。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這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以及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總體而言以東南季風帶來的降水為主在外力作用中,當一個地區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流水作用極弱的地區,風力作用的威力就會體現出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外力作用主要以風力作用為主。在外力的風化作用以及風力侵蝕作用下,裸露在地表的巖石逐漸變成小塊的巖石,最終變成了粉末狀的巖石碎屑,也就是風化產物,這些物質就是形成沙漠的物質來源。
  • 沙漠蝗會影響我國嗎?2020年幾月會進入中國雲南
    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可能性極小  專家表示仍須警惕  近期非洲暴發沙漠蝗災,並有向亞洲蔓延趨勢,其是否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成為許多公眾關注的問題。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地形原因,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果沙漠蝗在境外得不到有效控制,夏季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仍須警惕。  張澤華介紹,沙漠蝗蟲被認為是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
  • 沙漠裡為什麼降雨這麼少,被蒸發的水分都去哪裡了?
    氣體和水流也一樣,都會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也就是說海洋上方的空氣會流入到陸地上方,此時就會在我國地區形成東南季風或者西南季風。 當冬天陸地氣溫變低時,由於海洋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海洋溫度相對於陸地而言更高,以至於海洋會形成低氣壓帶,此時陸地上方的空氣會流入到海洋上方,此時就會在我國地區形成東北季風與西北季風。
  • 坐擁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卻為何總是缺水,不會修建水庫嗎?
    一、印度缺水有多恐怖?(一)每年因缺水奪走約20萬人的性命2018年,印度聯邦政府發布報告稱,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印度13億人口中有6億人面臨著缺水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就就有一個人沒水喝。每到缺水季節,河流乾旱,土地龜裂,莊稼旱死,就連流量跟長江差不多的恆河,也往往大幅度降低水位。
  • 中國寸草不生,荒蕪了數百年的沙漠正急速消失,因全球氣候變暖?
    荒漠地區的沙漠,大部分形成於地質時期,人類還未出現之前,這裡就已經是沙漠了,而草原地區的沙漠,大部分形成於歷史時期,並且變化較為明顯,這些沙漠的形成與人類的活動密切相關,因此,治理沙漠,或者是在沙漠裡植樹造林,主要是針對草原地區的沙漠而言的,因人類的活動而發生荒漠化的土地,很有必要再次恢復植被,而那些在地質時期就已經成為沙漠的地方,則完全沒有必要植樹造林。
  • 拉薩今年的降雨量偏少,竟然是西南季風遲到惹的禍
    拉薩今年雨水偏少與拉薩的地理位置、高原氣候環境以及南亞季風異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1、拉薩的地理位置眾所周知,拉薩位於青藏高原中南部,處於喜馬拉雅山脈北側、雅魯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的拉薩河中遊河谷地帶,屬於典型的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 印度丨沙漠狐,鹽沼中的精靈
    在這個完全以尖牙利爪定輸贏的世界裡,沙漠狐依靠智慧生存了下來。沙漠狐,小卡奇鹽沼上最討人喜歡的動物。一雙大大尖尖的耳朵,兩顆黑水晶似的眼睛,一身棕黃色的柔軟皮毛再加上長長的尾巴,行動敏捷。下午我們來到另一處洞穴,竟然看到了沙漠狐一家四口在山坡上玩耍。兩隻小狐狸已經三四個月大了,還在吃奶。狐狸爸爸擔任警戒,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為了不打擾它們,我們保持一定距離觀察著。
  • 由於西南季風帶來的強降水,使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地區洪澇嚴重
    當然,作為一個地理自媒體,今天主要探討的還是地理專業知識,我們知道我國多旱澇災害是有潛在的氣候原因的,我國東部的季風氣候,降水本身就具有季節變化大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今年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帶來的水汽所產生的降水遠超常年平均水平,這是造成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
  • 為何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卻仍有大片沙漠?
    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面積雖然只有769萬平方公裡,但卻有幾乎所有中低緯度氣候類型,包括熱帶沙漠氣候。除了中西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在大分水嶺西部的廣大區域,還分布著面積更為廣大的熱帶草原氣候區,以及西南角和大澳大利亞灣東部的地中海氣候區。而在大分水嶺以東,按照緯向地帶性分布規律,自北向南分布著熱帶雨林氣候區、亞熱帶溼潤氣候區以及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 印度修建一條600多公裡的運河,將水引入沙漠,將其變為綠洲!
    中國14個鄰國中,有一個位於青藏高原以南,這個鄰國就是印度,中印邊界被喜馬拉雅山分割,像一道天然屏障。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人口大國。和中國一樣,印度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根據最新數據,它的人口現在達到了13.24億,與中國的快速發展相比,印度的發展仍然非常緩慢,現在印度仍然依賴農業生產,印度人口多,但畝產量很低。在印度,60%的印度人以農業為生,印度的土地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只有中國的1/3,但印度在農業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優勢。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面積超過33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年代一直存在爭議,中外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幾十萬年至上千萬年的推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