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是豹的黑色型變種。其分布於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等地,屬熱帶溼潤森林動物。黑豹耳短,尾長70~95cm,體重50~55kg。
黑豹,其實就是廣義上被統稱為「豹」的大型貓科動物的黑化個體——而不是亞種,更不是單獨的物種。據估計,全世界目前大約有50萬隻豹子,種類大約為22種,其中一些已瀕臨滅絕,因此能見到豹的機會不多,黑豹更是難得一見。
黑色變異個體與正常的豹形態無異。豹頭比虎小、耳短、尾長約70~95釐米,體重約等於成年人。豹子在中國,人們習慣把它叫作「金錢豹」,而非洲的一般叫作「花豹」。美洲豹稍大而較粗壯,大者體重超過100公斤,花紋比豹大,呈大圓形,中有小點斑;尾較短,僅分布於美洲。
黑豹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既會遊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
豹性情孤僻,平時單獨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中潛伏,黃昏時開始出來遊竄,直到黎明時方休息。在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活動的範圍較固定。在食物缺少的情況下,往往作數十公裡的移動。豹在平時沒有固定的巢穴、休息時常常爬到較高的樹上,選擇在叉枝、橫枝幹上爬臥。有時也在草叢中或懸崖石洞中睡覺。
豹子變黑有可能是患了一種叫作「黑變病」的疾病。就像一些貓科動物患白化病導致通體呈白色一樣,「黑變病」可以導致豹子通體呈黑色。
白化病對身體是有很大的損害的,這種損害不僅僅會造成動物失去偽裝色,更重要的是白化病還對其他身體器官都引起病變,這樣的基因突變,對動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在自然界中很快就會被淘汰。相對於白化,黑化對動物來說的影響就更小一些。黑豹生活的區域多數在叢林或草原,黑色相對於白色來說,並不特別扎眼,對捕食的影響並不是特別的大,大多數黑豹可以順利地在野外捕食生活。
黑化動物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區,黑化的皮毛更有利於保持體溫,有些生活在陰暗叢林中的黑豹也更有利於隱蔽(相對而言生活在草原上的就倒黴了一些)。這種有利的基因突變,更不容易被自然淘汰了。
一隻名叫「馬伊卡爾」黑豹活了25年,它也是世界上人類已知的壽命最長的貓科動物。一般來說,野生貓科動物的壽命最長為15年,人工飼養的貓科動物最多也只能活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