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2020-10-18 動物速遞

人們常說老虎身上有斑紋,而獅子身上比較「光滑」,沒有什麼斑點或者斑紋,類似的貓科動物還有美洲獅、細腰貓等。其實這句話也並不是那麼準確,無論是獅子還是美洲獅,當它們還是小獅子的時候,身上其實也長滿了斑點,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上的斑點逐漸淡化消失了。

不過現實中也存在因基因突變而保留下這一性狀的成年獅子,它們體型跟普通獅子無異,只是身上多了些斑點而已,與老虎的「白化」,豹子的「黑化」一樣,「斑點獅」也是無害的變異。

動物表現出的性狀與環境有關

可能我們會很奇怪,大多數貓科動物小時候跟長大後外表都差不多,只是體型變大了而已,唯獨獅子這類,小時候跟長大了完全就是兩幅面孔,這其實與它們所處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大多數外在性狀,基本上都是與環境相關的。

比如老虎身上的條紋,能夠幫助它們更好地在森林中隱藏起來,非洲草原象皮膚褶皺要比亞洲森林象更深更多,原因是非洲草原太陽較大、氣溫較高,它需要更多的皮膚褶皺來降溫

包括已經滅絕的,現代虎一共有9個亞種,雖然它們在外表上面很像,我們很難發現它們的不同,但只要細心觀察,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差異的

比如華南虎,與孟加拉虎相比,它身上的毛髮更短,顏色更黃,條紋更窄數量更多,爪子看起來更白一些。而在所有老虎亞種裡面,新疆虎的顏色最淡,最接近沙子的顏色,因為它本就生活在亞洲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現代虎的發源地在我國河南一帶,經數次遷徙擴散之後才遍布亞洲大多數地區,我想說的是,正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地區下老虎的一些差異。

東南亞各海島雖然相隔很近,但是卻有著「一島一氣候」的說法,每個島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環境,所以即便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峇里虎、爪哇虎等相距很近,但外表也存在較大差異,蘇門答臘虎的顏色比爪哇虎更深,條紋也更寬。

花豹是存在黑色變異個體較多的一種貓科動物,但是作為花豹最主要的分布地點非洲來說,黑豹卻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動物,而在東南亞的馬來半島上面,黑豹卻很常見,幾乎佔據了當地花豹總量的一半,即「黑化」率在50%左右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它們所處的環境。科學家們研究得出了一種結論,動物的黑色變異會阻礙交流,非洲花豹的生境主要是稀樹草原,這裡獵物眾多,它們不分晝夜捕食。

而在馬來半島雨林中生活的花豹,則主要在白天活動,這裡植被茂盛,林下葉層、灌木層光線較暗,但卻足以看清黑化的個體,所以對個體交流並不會產生大影響,反而黑化有利於偽裝,所以導致了這裡黑豹的產生率超高。

現代獅子起源於140萬年前的非洲東部和西部,由於當時的地球上已經沒有超大型的捕食者了,所以獅、虎、狼等中小型的食肉動物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獅子很快就發展壯大,並迎來了自己的全盛時代,終於在距今2萬多年前走出非洲,進入歐洲南部及亞洲地區。

可以說如今的亞洲獅都是由非洲獅發展而來的,但是我們看今天的亞洲獅,由於長期生活在印度半島上面,在外在某些性狀上面,已經跟非洲獅有所差異了,比如亞洲獅體型更小,雄獅身上的鬃毛也更短。

小獅子需要這些斑點

環境能夠影響動物的性狀,但是為何同一種動物,同樣生活在一片地區裡的成年獅子與小獅子,會展現出兩種不同的性狀呢?關於這點,我們還是來看看各自的生活環境。

小獅子與成年獅雖說在同一生境中生活,但彼此的最主要的日常活動場所卻是分開的。成年獅需要經常到不同的地方去狩獵,有時候甚至要跟著獸群到很遠的地方,而在獅子狩獵的時間段裡面,小獅子基本上就被藏在灌木叢或者巢穴附近。

在這種環境裡面,類似於豹子一樣的斑點皮毛,才是更有效的偽裝。

在非洲大草原上,小獅子的死亡率很高,它們一方面要防止來自其他雄獅的捕殺,另一方面又要防著鬣狗、非洲野犬、花豹等食肉動物的捕殺,所以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大自然給了小獅子一種保護的偽裝,那就是斑點。

雖然斑點在空曠的沙黃色草原上面不是很好的偽裝,但出現在這種地帶裡的小獅子,一般都跟隨著獅群,在獅群強大的力量保護下,我相信它們也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了。

小獅子沒有足夠的自保能力,所以它們演化了一套保護機制。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這個「保護機制」可能是爬樹技能,也可能是能夠釋放臭液的腺體。

「優勝劣汰」在大自然裡面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就拿獅子的「白化」現象來說,在野生環境下,過於顯眼的白獅在捕獵技能上顯然更差,所以這類個體漸漸地就被大自然淘汰了,留下來的不多。

對於小獅子來說也一樣,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也存在沒有斑點的小獅子,只是在物種的演化過程中,這類小獅子被淘汰了而已,留下的都是帶有斑點,生存率更高的後代而已。

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偽裝的目的就只有兩個:

一是為了躲藏,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讓天敵更難或者無法發現自己,從而達到遠離危險的目的,這類多見於一些較為弱勢的動物身上,比如北極兔,渾身雪白,在雪中極難被發現;二是為了狩獵,讓自己悄悄接近獵物或者靜止不動時獵物走過來不會發現自己,以提高狩獵成功率,這類見於一些捕食者上面,比如老虎的條紋、豹子的斑點等等。

顯然小獅子選擇了前者,是自己更加安全,而成年獅子選擇了後者,讓自己的狩獵成功率更高。

成年獅需要為生活奔波

為什麼成年之後獅子身上的斑點就消失了呢?原因是成年獅子需要為生活奔波,我們在紀錄片裡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場景:

獅子在空曠的沙黃色草原上匍匐著,等待獵物靠近自己的伏擊圈,或者匍匐著接近獵物。

雖然獅子是群體狩獵,也像狼群一樣追逐,但同樣也需要潛伏,在這種環境下,是斑點更能融入周圍的環境還是獅子目前的皮毛顏色?顯然是後者,所以獅子保留了這一性狀。

雖然成年獅子在一些灌木叢裡面會變得顯眼,但此時它們已經長大,完全有能力自保,相較之下,還是選擇對狩獵更為有利的一套偽裝色。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在同一片生境中的花豹還是保留著斑點呢?這也與大自然的選擇有關。花豹在非洲的分布不僅限於草原上,在雨林中亦有大量分布,在非洲屬於「全地形」的物種

像獅子一樣的顏色在草原上是很好的偽裝,但進入雨林之後就很明顯了,而斑點在雨林中是很好的偽裝,進入草原之後似乎也沒有變得很差勁,所以豹子也就將這套保留了下來。

進入亞洲的獅子,雖然很多人認為它會生活在亞洲的森林裡面,但從世紀分布上面看,亞洲獅的活動場所依舊跟非洲獅很像,它們沒有往更深的內陸走,基本上都生活在稀樹平原,或者林中的開闊地帶上。

在這些地形裡面,有利於將獅子群體狩獵的優勢發揮出來,所以沙黃色的外表也沒有使得它們在亞洲地區的生存能力變得更差,所以也將這一性狀保留了下來。

獅子在貓科動物家族裡面,的確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不僅群居、雌雄兩態,就連小獅子與成年獅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獅子的有無斑點,是並行進化的結果,它不一定相關,就像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一樣,最終表現在結果上面,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

小獅子為了躲避天敵、保命,發展出了在灌木叢暗影地帶下更具偽裝效果的斑點,而成年獅子,為了提高狩獵成功率,更好地接近獵物,發展出了與環境更完美融合的光亮黃色。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斑紋?
    但實際上,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它就是美洲豹,是貓科豹屬下獨立的一個種。那麼,美洲豹是怎麼來的呢?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條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美洲豹美洲豹是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美洲唯一的貓科豹屬動物。
  • 同為貓科動物,老虎獅子雖然兇猛,但捕捉到的獵物還沒有它多!
    在自然界眾多生物科類中,貓科動物可謂是最特別的種類之一。這類動物中存在著「森林之王」老虎和草原之王「獅子」這樣的兇狠角色,同樣存在著家貓這樣溫順的角色。但無論是野生貓科動物還是家養貓科動物,它們都一直保持著貓科動物的典型特徵——敏捷性和攻擊性。
  • 真正拉低貓科顏值的動物,卻也因為長得醜,少了很多殺身之禍
    而華麗就更好理解了,就是說貓科動物的顏值都普遍偏高,它們有著漂亮的皮毛和勻稱的身材,還有威猛而不失可愛的一張好臉。不過貓科動物家族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家族,這裡面也不全是高顏值的,也有拉低平均水平的存在,這種動物就是細腰貓。
  • 為什麼同樣是貓科動物,老虎看著就很乾淨,獅子卻總是髒兮兮的?
    如果提問大家一個關於動物中誰是百獸之王的話,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心中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可能會說是威風凜凜的老虎,也有人會說是霸氣威武的獅子,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其中的爭議一直以來都沒有消失過。在此爭議的基礎上,我們今天來說一個與獅子、老虎有關的趣味現象,大家來隨我一塊來看一看吧。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史上最強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最厲害的是誰!
    波斯豹如果要問哪種豹子最大,毫無疑問是波斯豹,作為眾多豹亞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波斯豹成年後體重可以達到158千克,體長可達2.4米,矯健的四肢,勻稱的肌肉使它奔跑速度更快,爆發力量更強。單從外表上看,它的頭部較小,布滿了濃密的斑點,背部協調感非常好。
  • 為什麼有貓科動物這種頂級掠食者,還會有犬科動物?
    畢竟同屬食肉動物,貓科和犬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競爭性。比如現存的東北虎與西伯利亞狼就是同一生境中的競爭者、非洲野犬與花豹也是同一生境中的競爭者等等。既然有競爭,而且貓科的平均實力要高於犬科。為什麼貓科沒有將犬科淘汰掉呢?
  • 美洲虎是虎還是豹,為什麼身上是斑點而不是條紋?
    美洲豹,又被稱為美洲虎,在稱呼上並沒有什麼嚴格規定,但這種動物確實有點特別,既像虎又像豹。,是適應性最強的貓科動物。 美洲豹身上的花紋比較像豹,身上的底色呈現出橘黃色或者金黃色,上面遍布斑點,但整個身體結構又像虎,所以以前沒有見過虎豹的美洲人民
  • 貓科動物幾乎都是夜行者,黑色更適合偽裝,為何黑化個體卻極少?
    這點跟經濟學裡面的「機會成本」有點類似,比如我們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往往會面臨一些選擇,讀研還是工作?當我們選擇工作的時候,就意味著放棄了研究生畢業之後所帶來的效益。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是自然界裡面知名度最高的一類,尤其是獅、虎這兩種動物,是當今體型最大的那一類食肉動物,加上頻繁在影視作品裡面露臉,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 經常被認錯的一種貓科動物,長得醜,卻擁有「半獅」之稱
    貓科動物是現代動物裡面比較受人類關注的一類,同時知名度也比其他動物高,其中站在巔峰之上的便是老虎和獅子,它們一個是森林之王,目前僅有6種,分布在亞洲地區;一個是草原之王,最主要的棲息地是非洲,準確地說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另外,亞洲的吉爾森林裡面也生活著一類獅子,被人們稱為亞洲獅。
  • 獅子不愧是最大貓科動物!
    很多書上都說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尤其是西泊裡亞虎,說有多少多少公斤,但是參觀過的許多國內大中小城市同時有獅子老虎的動物園,都會發現大多數虎都明顯比雄獅子小
  • 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流浪貓扎堆只是鬆散的取暖小分隊
    前幾天在視頻裡搞了一個有獎問答,問題是貓咪屬不屬於群居動物,正確答案是貓咪不屬於群居動物,貓科動物中目前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群居動物又叫社會性群居動物,它們的特徵是:以群體為紐帶生活在一起,擁有群落首領,共同覓食、活動、遷徙,成員之間會在優先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共同抵禦外敵,並且具有明顯的階級性。而獨居的野生動物會在繁殖期短暫地在一起,過了繁殖季節還是會各自單獨行動。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呢?這其中有很多因素。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 貓科動物實力排名,戰鬥力最強的十大貓科動物,第一名毫無爭議!
    貓科動物都有哪些?哪種貓科動物戰鬥力最強,其實在所有貓科動物中,虎、獅、豹可以說是貓科動物中的代表,它們體型更加巨大,戰鬥力更強,而且經常捕食比自身體型大很多的獵物,在動物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要細分,哪種動物實力更強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 世界10大貓科動物戰力排行,獅子老虎誰更強?第一名實至名歸!
    貓科動物中實力前十名的生物有金貓、猞猁、雲豹、獵豹、雪豹、花豹、美洲獅、美洲豹、獅子、老虎,那麼獅子和老虎究竟誰更強?第一名實至名歸!
  • 這種貓科動物是獵豹的罕見變異,人類送了它一個霸氣名字:王獵豹
    導讀:這種貓科動物是獵豹的罕見變異,人類送了它一個霸氣名字:王獵豹普通獵豹在我們大家的眼中,是不入流的存在,畢竟獵豹雖然也是大型貓科動物中的一種,但是實力在強者如林的非洲大草原上,它的本事實在是太小了,不說獅子花豹了,單單是鬣狗都能夠欺負它,所以獵豹唯一能夠拿出來驕傲的就是它的速度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