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分布著多條斷裂帶。清晰了解斷裂帶的分布情況,對降低地震風險,指導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都具有重大意義。北京奧運會主場館的建設成功地規避了斷裂帶,安全性得到了保證。
蘇州地區歷史上發生的地震並不多,斷裂帶的分布也相對較為稀疏,但居安思危對地震的警惕還是不應放鬆。
地震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中位於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這條斷裂帶又屬於南北地震帶。地震帶,這個原本還頗顯遙遠的詞,迅速走進我們的視線中心。打開《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你會看到一條條地震帶就像一道道陰影重重地投在中國大地上。你故鄉的小城也許正位於某條地震帶上,你工作的城市下也許正隱藏著幾個活斷層,而你正在按揭付款的新房也許恰好坐落於一條斷裂的邊上地震與中國人的距離,並非那般遙遠。
中國以佔世界7%的國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如果這句話不是出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韓竹君研究員之口,我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謊言。
「不是日本嗎?」我脫口而出。
「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是:中國和日本一樣,都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他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中國人常為「我們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這7%的國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世界上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而中國人抗震意識的薄弱,是我國和日本最大的區別。
(本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