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百年來,廣東及近海發生過11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2次7級以上)。今天上午,廣東省地震局召開5.12防災減災周系列科普宣傳活動線上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上述情況並表示,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廣東子項目正在建設,完成後將實現全省分鐘級儀器地震烈度速報與省內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
記者了解到,廣東地震信息微信城市服務系統已正式上線。市民可在微信搜索「城市地震安全信息服務」小程序,或者在「城市服務」功能中的「氣象環保」子菜單找到「地震」信息服務入口。用戶可根據自身感受反饋震感,上報異常情況。
廣東將實現省內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
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副處長李宏志說,汶川地震後,中國地震局開始謀劃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2018年6月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計劃於2022年建設完成。廣東是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的重點實施地區之一,項目在廣東設置1個國家備份中心。
李宏志介紹,廣東省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存在濱海斷裂帶等一系列強震構造。近百年來,廣東及近海發生過11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2次7級以上)。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高樓大廈林立,重要生命線工程縱橫交錯,對地震安全保障的要求高。早在「十二五」期間,廣東就依託「珠江三角洲地震預警臺網」,在全國率先實施地震預警工程建設,研發了地震超快速報系統,2018年建設完成後,初步具備了在廣東東部及其近海、珠江口外海發生強震後5-30秒內向珠江三角洲、粵東等地區做出地震預警的能力。
李宏志表示,2018年7月,隨著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啟動建設。我省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地震局共同推進防震減災現代化試點省建設的合作框架下,投資9505萬元,建設各類預警臺站1172個(71個基準站;201個基本站;900個一般站),建設1個國家備份中心(為國家中心提供備份功能)、1個省級中心、21個市級中心和243個預警信息服務終端。目前已基本完成新建基準站和基本站共202個臺址勘選和用地協議籤署;新建臺站中,基本站開工21個,完成8個,基本站開工110個,完成64個;完成了一般站建設的招標採購。根據項目進度安排,今年內,要完成所有臺站土建工程、設備採購及安裝調試,完成預警終端的安裝調試,完成省級預警中心和國家備份中心的機房改造,推進市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國家預警工程廣東子項目建設完成後,將實現全省分鐘級儀器地震烈度速報與省內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將依託電視、廣播、網際網路、新媒體、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地震預警信息終端系統等多渠道,為各級政府、社會公眾、中小學校、行業企業等不同用戶提供原地報警、災害性地震預警、警戒性地震預警、遠場大震預警、地震參數速報、地震烈度速報、地震動參數速報等產品信息服務。
廣東地震信息微信城市服務上線
廣東地震信息服務小程序,目前已在微信城市服務平臺上線,是廣東防震減災信息發布及對外服務的集約化系統,服務範圍覆蓋全省21個地市。市民可在微信搜索「城市地震安全信息服務」小程序,或者在「城市服務」功能中的「氣象環保」子菜單找到「地震」信息服務入口。
系統主要包括震情速報、區劃查詢、科普宣教以及異常上報等四大模塊,其中震情速報將實時向用戶發布全球中強震快報及省內中小震緊急速報,將基於用戶位置實時推送地震三要素信息、震中距及預估烈度,用戶也可根據自身感受反饋震感情況,以供後臺系統的統一分析處理。在區劃查詢模塊中,用戶可以查詢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廣東地區的圖件,可以大致了解廣東地區未來50年的地震風險區劃,以及一般建構築物的抗震設防法定要求。在地震科普模塊中增加防震減災科普小知識、科普場館查詢以及省地震局最新的科普動態。異常上報模塊中用戶可以上報其觀察發現的與地震相關的「異常現象」,供專家團隊做進一步研究分析判定,以達到群測群防的目的。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天研